前面講的是人的混元氣,這里為什么叫人體混元氣的分布特征?因為人的混元氣指的是形氣神,比較全面。而人體混元氣,實際上是人的混元氣的一部分,指的是人的混元氣里邊無形無象的可以變化的那一部分氣。因此講它的分布特征,就不包括形、神了。這個特征可以從幾方面講:
一、與有形的人體結構的一致性
人體是什么樣的結構,人體混元氣就是什么樣子,它就按照這個結構來分布。混元論指 出,有形的實在物是混元氣的凝聚態,密度非常大,在它周圍還有它稀疏的氣,內外的氣可以來回交通。所以混元氣被結構定型了,你是這樣的形狀,混元氣的分布也是這么個形狀。人的形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胚胎時期就固定下來了。如果人在胚胎時期畸形了,那么他的混元氣也就是畸形分布了。正常的形體,混元氣就按正常的形態分布。五臟六腑、組織器官、形體都如此。
比如正常人一個手五個手指,在它周圍就有五個手指的氣場。你把手指砍掉一個,它的混元氣場還在,用生物光照像法一照,和砍以前是一樣的,還是有五個手指的生物光,但是如果這個人生下來就四個手指,一照像就只四個手指有生物光,缺了手指的那個地方則沒有。這就說明混元氣的分布和形體結構是一致的,并被形體結構固定起來了。
從胚胎期間起人體混元氣就固定下來了,而且往往是先出現這個氣,慢慢地氣引導著形體進行生長變化。從遺傳里先有人這個場,形成以后一層層地慢慢引著形體變化,內臟也是這樣。我記得上學實習時,故意找3個右位心的病人,一聽沒心音,查查混元氣也在右邊,這是內臟轉位。有的闌尾不在右邊而在左邊,也有內臟上下轉位的,有隔肌以下轉位的。這就是不同的身體結構在它周圍有不同的氣,但是局部的氣和整體的氣又是一致的。這是第一個分布特征和形體有關。將來會看氣了,一看氣,這人眼睛瞎了,眼睛還有氣;如果生下來沒個耳朵,耳朵那兒就沒氣,不過要細找里邊,在很深層藏著呢。以前說很多畸形沒法治,我想將來氣功發展后,除非里頭連基因都沒有,如果基因在里頭藏著,用氣弄弄就可以了。
二、在有形的人體內外,有氣態人形結構
在人體里邊、外面都有個氣態人形。練功以后慢慢就覺察到了。人體外面3—5公分最多不超過10公分有一層氣,它和人體差不多是平行的。比如你現在胸圍100公分,可周圍還有個氣層,那胸圍就將近120公分了。這層氣濃度比較大。再靠外面還有一層,好像跑出來似的,里邊那層是豎著的,這一層是圈著的。再外面還一層,是更稀的氣了,呈往外放射狀。人體周圍有這么三層氣。由于有這些氣,因此敏感的人,你如果靠得他太近,他就會不舒服。練捧氣貫頂法練敏感了之后,你就閉著眼睛,叫人到身后,離開你10—20公分處用手指著你,你就慢慢晃動,晃晃就感覺到手對著的部位了。
記得1961年去支援農村,我分到北京通縣一個村子里,給村里人看病,同時自己練功。他們說練功干什么,我說練功治病,還練感覺,你們拿個筷子到我背后離開一尺多指著我,我能知道筷子對著的部位。他們誰也不信。指了幾次都說對了。
那時還沒下大功夫練功,主要練站莊、坐功。另外閉眼用手慢慢拉氣,拉著氣,別人的手往里一放也感到了。同志們就不下功夫好好練,本來這些功能都很好練,當時我整天還得干活,就早晚練,不到三個月,就都可以感覺到了。練功夫要用心體會、認真去練。不要以為一說就懂了,懂歸懂,練歸練,功夫是靠練出來的。對身體外面的氣人,敏感后,把氣撓兩下,就跟撓人體差不多;壓兩下、打一下,都可以感覺到了,尤其一開始敏感了,摸一下就不舒服,慢慢習慣了就行了。
人體里邊還有氣態人形,里面的氣分布不均勻,一般在皮下組織中氣比較多,因為這兒氣血流通的多,再有組織器官的氣也往這集中了。以前宗教界管這叫靈體,說這個靈體把人和外界截開了,神鬼就干擾不了,人和神就通不了,是保護人的,要不然人就受不了。其實不存在這個問題,雖然它也的的確確對人有個屏障作用(將來講特異功能要講這個問題,人的意元體內外是通著的,有了這一層氣之后,不好通了),但這不是靈體、幽靈、靈魅,也不是誰給安排的,沒有什么了不起。練功后都可感知到它。當然里邊還有中心體的氣,中心體的氣比較精細。這里不講它,里邊的一個氣態人,跟自己的形狀一樣,但它受意念支配,你想它大,它就大起來;一想它小,就小了,這是意念造型。《西游記》中孫悟空和牛魔王斗法時,一下身體高大起來了,這叫法象法身,法就是意念。《西游記》里經常有這樣的事,打著打著就到天空上去了。怎么回事?意念想的。那就是意念成為法身了,過去很多人把它看成是鬼、神、幽靈,都不對。有時一想變成牛頭馬面,都是意識起作用,意識神魂顛倒,把里邊的氣態人一變,感覺就不一樣了。對這些問題我們都考察過,智能氣功研究了傳統氣功里邊很多東西,通過功夫來加以考察,這些東西都是神氣的變化。對這些問題,以后講傳統氣功知識時再作講述,評一評,合理在哪?錯在哪?
三、人體混元氣的分布不均勻性
由于混元氣被人體結構所固定,不同的結構有不同的聚合點,因此氣在人體里的分布也不一樣了。有兩個規律:第一,人體里的各個組織器官功能旺盛的地方混元氣就多。功能強,經常活動,混元氣就多;反之,則少。第二,組織疏松的地方氣容易通過、容易集聚,太實著的地方氣不好過去。
這兩個規律就決定人體的混元氣出現三個分布中心,三個中心點:軀體混元氣集中在肚臍里邊,臟真混元氣集中在混元竅,腦細胞混元氣、意元體集中在頭中心。
1、軀體混元氣集中在臍內相應的體腔。一般講體混元氣是營養周身各個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功能的,它怎么能集中到肚臍深層去呢?有以下幾點緣故:
①我們正常的人從外界獲得混元氣,最主要的是靠食物,食物是最根本的、最多的氣源。
而食物被吃進去之后在什么部位變成人體的東西呢?主要在小腸,而小腸相應的位置是在肚臍深部稍稍靠下一些(講人體混元氣形成的時候還要講這問題)。小腸在人體氣的參與下把吸收進來的物質分解掉,生成氣,小腸附近就成了氣集中的地方,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在胎兒時人體是從肚臍獲得混元氣的,臍帶連著胎盤,胎盤和母親子宮連著,從母親子宮處得到氣通過肚臍進入人體里邊去,從肚臍由血液向周身散發。先天是這樣,到了后天小腸的吸收又是在這進行,似乎人從外面吸收的氣都從這個部位吸收進來,供應全身。所以肚臍深處這部位就形成了周身的軀體混元氣的一個集中點、散發點。
②關系到先天的元氣
。在胚胎發生史上,中醫說的腎,既包括了泌尿系統,同時也包括了生殖系統(其中有對人體生命活動非常重要的腎上腺),生殖系統更是人的先天元氣產生的地方,成人睪丸和卵巢離肚臍比較遠了,但是在胎兒的發生史上,它們和腎來源一處,都是尿生殖嵴。胎兒剛剛形成內臟時,外面是兩個腎臟,里邊就是生殖系統,睪丸(或卵巢),都在肚臍稍微靠上一點。隨著胎兒的生長,生殖器官往下移,睪丸就移到陰囊里邊去了。前面講了,有形的物體都有氣場,周圍有混元氣。在胎兒時期生殖系統的混元氣在肚臍里面命門那兒,在兩腎之間那有生殖系統的氣場。命門是生發元氣的,雖然以后睪丸、卵巢下移,但生殖的先天氣場還在那。所以中醫對命門的位置非常重視,《難經》說:“命門者,諸精神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精和神在命門藏著;原氣在這聯系著的。它還提到“腎間動氣”,兩腎之間有氣在鼓動著(古人不知道兩腎間有個氣場),那個氣是“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是人的生命之源,是整個先天的元氣。《爰清子至命篇》也講:“兩腎之間,混元神室也。”兩腎之間的氣場是混元的,混元的神、氣從那生出來,從先天化后天形成的具有人體整個生命活動信息的氣,也是從這生發出來的。后天水谷元氣和先天之氣在這集中,就形成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的氣。
③腰是人體形體里邊最重要的地方。
人的形體的活動,必須靠腰來支撐,上肢、下肢也靠脊柱連接到一起。過去練武功叫“一身備五弓”,兩下肢兩張弓,都與脊柱相聯系。要發力量,武功有“力由脊發”之說,力量由脊背發出去。實際不是完全力由脊發,而是脊柱要支撐,要把它撐住。但是脊柱要不牢固,脊柱撐不住,氣發不出去。脊柱支持住了,脊柱有多大力量,你就能發多大力量。周身膜絡的氣才能全出去。脊柱有個中心點,相當于命門的地方。人體上面一半、下面一半,其中心也在這里,中心點是力量集中的地方,氣往這集中。若松了腰就有體會了,松了腰時什么也干不了,提壺水提不動,使勁抬腿抬不動。60年代我把腰練松開時,腰剛一松開使不得勁,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時候松。當時一次球賽之后,我騎自行車出診,騎著騎著覺得腰“咕嚕”一聲,嘩啦上下松了,正好前邊碰紅燈了,抬腿都抬不動、下不來了,蹬車也不好蹬,坐住了勉強還蹬著,只要腰部不使勁,腿就抬不動。到病人家門口了,身體往前趴到車把上,用手摁著大梁,才把腿慢慢挪下來。推車門檻都進不去,推不動,往上提提不動。也可能受我師爺的影響,師爺講:“那時候我松腰時一壺水提不動。”也可能他給了我這么個信息,所以我也疼得比較歷害。因為松腰不一定那么疼。那時我營養也跟不上,上、下頓都是窩頭、咸菜,一個月的伙食費最少一次9元錢,一個月總共15元生活費,這點錢還要拿出一些孝敬家里老人,幫助別人,敬老師去,還得買衣服、買書等。營養不夠看來功夫也受些影響。腰是生命活動的支持點,功能用得多,氣也往這集中。而不太會動的小娃娃,他的氣怎么分布呢?小娃娃剛剛生下來時,全身是個整體,丹田氣的分布不顯著。
軀體混元氣集中在臍中,因此我們練智能功第一步功就先得完成這個集中。一開始練三心并站莊,守肚臍,往里邊貫氣、收氣,先把形體充一充,壯一壯,身體都不壯,弱不禁風,還怎么練氣功。一個人身體非常脆弱,還能有本事?即使有往往他的本事也就是阿Q的精神本事。
轉自:《混元整體理論》輔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