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混元論里邊講混化運動曾經講過混元氣的運動。混元氣的運動主要是開合、出入、 聚散、化這七種形式。也就是說,整個混元氣總的運動規律我們已經講過了,那么人的混元氣當然也要遵循整個混元氣的這些運動特征。整個的混元氣運動形式在人體混元氣當中也都有,只不過對人的混元氣我們要結合著人的特性講得更具體一點。所以說這里講人混元氣的運動是在前面混元氣運動的基礎上來講的,只不過講得深了一點、細致了一點,也是對混元氣運動的一個復習。咱們有些課就是這樣,前面學得粗一點,慢慢腦子里有所領會,再展開點,這樣好接受一些。前面講的開合出入聚散,這是運動形式,再就是混化,在這兒還是按照這個層次講。
Ⅰ、人的混元氣的開合出入聚散運動
人體混元氣的開合聚散運動就不是簡單的了,因為人是個復雜的整體,因此開合聚散的運動也是在兩個層面進行的。一個是在人體外在的界面(人和外界事物接觸的界面)上進行的開合聚散運動;一個是在人體內在的界面(人是多層次的整體,在不同層次上小的整體里面那個界面)上進行的開合聚散運動。
一、外在界面上的開合出入聚散運動
外在界面主要指的是皮膚和粘膜。皮膚當然是人的整個皮膚了,粘膜就包括了口腔、呼吸道,細致來說還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泡中的上皮組織、食道、胃、腸粘膜等等。
從混元整體理論來講,混元氣包括有形的物質層次混元氣和無形層次混元氣,那么在人體界面進行的開合聚散運動呢,也就包括著有形之物的開合聚散和無形氣的開合聚散,有形的開合聚散就靠形體,使得有形之物隨著皮膚的開合聚散而發生變化。比如我們的皮膚上的毛孔、汗腺、皮脂腺,它們一開就可以分泌些東西出來。如汗液(一此無機鹽,還有一部分有機物)、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等,這都是隨著外開而散出去了,皮膚也可以通過內合而吸收有形之物。對于皮膚吸收有形之物,一下不好理解。舉個例子:有些中藥是皮膚用藥,貼、敷,通過皮膚也能進去,有形之物進去了,這是從皮膚來講。當然從腸粘膜來講,它們吸收好多營養,被消化后變成氨基酸、脂肪酸、糖分子,這也都屬有形之物,也可以被吸收。腸胃里排出的有形東西,這都屬于有形之物的開合出入。但是我們所要講的關鍵不是這個,關鍵是無形混元氣的運動。
第一章混元理論講混元氣的時候曾經談過,實體物周圍還有它的混元氣場,兩者結合在一起叫做混元體。人也是這個樣子。我們有形的軀體是有形的混元氣,人體外面還有人的無形的混元氣。人的無形的混元氣是靠著有形之體的界面——皮膚放散出來的,通過穴位、毛孔、腠理、皮膚的紋理、小的竅散出來的。這個無形的混元氣,一方面是人和大自然界進行氣的混化的先導,另外一方面就使外面的混元氣和人之間有一個過渡,離人體越近,人的混元氣越多,一到皮膚界面就發生質的變化,成為凝聚的混元氣了。這個混元氣的變化關鍵是受到界面開合出入的影響,皮膚、有形之體的開、合可引起無形之氣的出、入、聚、散。人體里的混元氣的開合、出入、聚散要受到呼吸、新陳代謝、意識這么幾種因素的影響。當然在別的物質里邊代謝怎么進行,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規律了。
一般來說,吸氣時皮膚往里邊合,一合氣進去;呼氣時皮膚要開張、毛竅也要開張,氣要出來往外發散。當然在人體里邊一些大的穴位上,這個作用就更大一點、更明顯一點。一般來說,不練功人身上比較大的穴位也在起著變化,象頭頂、天門、肚臍、命門、會陰、印堂、膻中、手心、腳心、手指尖這些位置,從氣功講都是比較大的穴位。經絡學說那些大的穴位里邊都在起著作用,我們講的九宮十三門那些穴位也都在起變化。皮膚氣一出入就直接影響身體外面的氣。當你一呼氣、一開的時候,氣要出來,外面的氣也就多了,而且往外展出去了;一吸氣,往回一縮,變小了,外面無形的氣跟著變化、動彈。敏感的人能感覺到,不敏感的人感覺不到。你練練功先感覺到呼氣往外出,一呼氣出去,一吸氣不容易感覺。為什么呢?因呼氣時出去的是人的混元氣,人的混元氣比較粗糙,含的內容比較多一點。確切地說不是粗糙,而是它的結構比較復雜,氣的顆粒比較大。往里邊一吸時,外面大自然界的混元氣顆粒比較小,相對來說比出來的氣要細微點,所以一般來說,光感覺到往外出。
有的人練練功,哎呀,我練跑氣了,穴位往外冒氣呢。其實那是感覺到咱們那個氣的開合出入。有一開必然有一入。如果想,哎呀,我跑氣了,那就越跑越難受。本來氣不是跑了,出去還回來呢。意念一動:它跑了。本來是沒跑,加個意念“跑了”,就跑了,加重這一過程了。
不過“開”一方面和呼吸有關系,再者跟氣的壓力有關系。身體里新陳代謝比較旺盛,里邊氣比較多,一多就容易往外開,出來這氣場就大了。外面氣場一強,外面氣往里面進也好進。有些人一到中心就覺得這里邊氣舒服,覺得氣直往里邊鉆,病好了。咱們大氣場強,也往里邊壓。當你給別人發氣時,一組場發氣往里一聚,也是壓。所以里邊壓力強,壓出去,里邊壓力弱,回來;外邊壓力強,壓進去,外面弱,出去。壓力也可以引起開合出入。
再就是用意念來引。當你的意念、精神活動一往外走,就引著氣往外走了;往里邊來,就引著往里邊收了。當然精神活動對氣的影響還有情緒的因素。情緒影響是自然活動,意念引是有意的控制。但這有意的控制人類還沒掌握、還沒認識,雖然有這個作用——你只要一想外面它就出去了。
有時候去參觀。參觀不會象跑百米那么跑吧,可就晃晃當當地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往往參觀回來都很累。什么道理?意念都往外放,氣跑多了。看這個,一使勁看它,氣跑那兒去了,粘到那兒回不來了。再有就是情緒。一般的情緒,驚嚇、發怒,氣都是往外跑的;思慮、恐懼,氣是往里邊走的。那好了,咱們沒事就思慮恐懼去吧。如果你主動地思想里邊也可以,可在過去有的人得單相思,里邊氣不動彈了,也成病了。老這樣思、想,想里邊,氣倒是不往外跑了,但它里邊不會動了,消耗了,因為神定不下來。恐懼往里收,但有人往下降,所以恐懼得厲害后,象俗話說的:嚇得屁滾尿流,一害怕,拉屎撒尿了。什么道理?氣往里一收往下走了。用情緒來用氣是不可行的,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作意,實際是作情。五元莊就要作意,心肝脾肺腎有不同的情緒,有意識地來動那樣的意念,那不是真正動情緒(那種紊亂的情緒)。五元莊就是用情緒來調氣的。
氣的開合出入有它的自然過程:呼吸自然的,新陳代謝、生命活動自然的,情緒是自然 的。但是我們掌握規律之后,要用好的,避免壞的,更主要的是要能夠掌握意識對氣的開合出入。我們講開合出入講得多,講聚散講得比較少,其實開合出入本身就帶著聚散。一開一出氣就往外發散出去,一合一入氣就往里邊聚起來。聚散是聯帶著來的。當然,將來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進行聚散活動。在人的自然生命活動當中,聚散活動是伴隨著整個生命活動進行變化的,不是獨立的,更談不上有意識地讓它來聚散。不過我們搞了智能功之后,慢慢地就要有意識地通過開合出入來進行聚散。
要注意這個開合出入,它不是一個絕對的,不是說一呼氣就非開不行,一吸氣就非合不 行,它受幾個因素影響。呼吸是一個因素,氣的壓力是一個因素,還有意識是一個因素,這三個因素配合起來起作用。當氣很足的時候,一吸氣,應該往里邊合吧,可它照樣能往外出去,因為開不是絕對的開,一合也不是絕對的合。合死了出不去了,人就死了。人沒有出入就完了,這里邊是互相交錯著的。壓力強,往里邊壓好壓,從外邊往里邊壓有時不好壓,有時容易引起閉拒。它閉住了,往里一壓它反抗你一下。所以我們要是用氣場往里邊加氣的時候,需要用意識來引導,光用氣有的時候就不行,它可以起反應。三個因素互相為用,呼吸、代謝的能量(壓強)、意識,而且我們搞氣功關鍵是用意識主導它。
二、自身內部組織層面的開合出入聚散運動
人體外在的界面——皮膚、粘膜是我們整個人體和外面的混元氣進行開合出入交換的場所。當人把外界混元氣吸收到人體里邊來了,變成人體混元氣了,它怎么樣變成各個組織器官的混元氣呢?怎么樣被各個部分、尤其是被更細微的組織、每個細胞來利用呢?在身體里邊各個組織器官和人體里邊大的環境之間都有一個小范圍的界面。一個內臟有它外面的包膜,一個組織外頭有它的膜,一個細胞外頭有它的膜,這個膜就是那個小的局部、小的個體和整個人它們之間的一個界面。
如圖4-6所示,人在地球生物圈里他是個個體,是個局部,人通過人體外在界面和地球生物圈來進行開合聚散運動,進行混元氣的交換。那么在人體里面呢?人是個整體,人體里面有細胞,這一個細胞是這個大的整體里的一部分,細胞的膜是細胞和人體之間的界面,在這個界面處也要進行開合出入聚散化,只不過是不同層次的問題了。在細胞這個層次上的開合聚散靠的是新陳代謝時里邊氣的壓強的變化。呼吸,咱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意念也還沒有進入到這個層次。在細胞這個層次上,到目前為止,人和動物基本上都是受到細胞自身的新陳代謝化成的混元氣的強度變化的影響:細胞膜的混元氣一開、一合,一出一入。實際要嚴格認真地分析,細胞代謝也能受到人神經活動的影響,當你非常高興、興高采烈的時候,可以使得身體里邊很多的細胞的功能旺盛;當你憂愁時,整體的神經系統有了變化,而全身細胞代謝也受到影響,但影響比較小,更沒有做到我們人用意識直接控制它,還感覺不到里面去。對人體內部各個組織細胞層次的開合聚散,我們現在還不能講得非常細,因為人體混元氣是個什么樣子,我們現在還感覺不到它,只能講,有那么個氣在進行活動,但是那個同樣也是通過了有形之物(氣里邊有有形之物,主要是有形之物要變化,但是也還有氣的變化在里邊。因為一個細胞里邊有機物一出一入就要進行混元氣的混化)來變化。現在講界面開合出入時,我們知道細胞膜混元氣一開一合,外面混元氣能進去、出來,以及人體里邊開合出入聚散的運動有兩個層面也就夠了。
Ⅱ、人混元氣的混化運動
混化運動同樣是在開合出入聚散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也是在兩個層面上進行的。我們現在的科學主要是看到了人體的物質變化,實際來講呢,人體里面有那么一種無形的混化,不過我們這兒主要還是講有形的混化,因為人體里邊無形的混化目前還不好講。但是也應該讓大家知道,無形的混化是存在的,而且無形的混化完全可以不介入或者很少介入有形之物的混化而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人要活著就需要通過吃東西從外界攝取營養,可是有的人就不吃飯照樣行。中心來過兩個同學了,一個是20多年快30年不吃飯(去年來的湖南學員劉英桃),生了四個孩子,就喝點水,人瘦一些。都像她似的咱們糧食就節約了,糧食都出口,中國也富起來了。另外一個同學三年多沒吃飯,也只喝點水,來這兒練功的目的就為求吃點飯。好多人練氣功要辟谷,她練功是來吃飯。還有一個(這個人我沒見著),石家莊地區的一個女孩,20歲,從生下來之后就沒吃過東西,照樣干活,光干不吃,那就是“光讓馬兒跑,不給馬兒草”,不給吃草照樣跑。她們不是靠的有形的有機物(氨基酸、糖、脂肪酸等),靠更細微的氣,當然她也不是完全用原始混元氣,我認為可能還是用的空氣里邊的氧、碳、氫、氮,喝的水里邊有一些微量元素,有點無機物,就直接合成去了。但這里有混元氣的作用,不然還有好多的物質,象鉀鈉磷鋁銅鐵,水里含量不夠,身體里邊也會合成一點,身體里代謝之后自己吸收了,又化回去自己合成起來了,這是無形的混化。當然這些我們科學里沒有,你也不好講它,所以我們講混化,還是講實體物在人體里邊混化。
我們要想全面介紹混化也得從兩個層面介紹,因為開合出入是在兩個層面上進行的,混化是在開合出入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它也是在兩個層面上進行的。
一、外在界面進行的混化
這個混化主要指的是食物在胃腸里面進行的混化(皮膚上那點混化的有形之物太少了)。我們吃進去的有形食物要被人體吸收,首先需要在腸胃道里邊混化一下,不混化吸收不了。外在界面附近形成的那個氣場和界面的運動對進去的食物混化,這個混化經過幾個過程。首先吃進東西后腸胃道進行運動,磨擦、揉碎食物,更重要的是胃腸道的上皮分泌出來的消化液要和食物混合。消化液里有好多的酶。這個過程首先是把大的分子(淀粉、脂肪、蛋白質)和消化液一接觸、一混,分解開(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果糖,脂肪分解成甘油、脂肪酸)。怎么分解的呢?就通過消化酶來起作用的。這個消化過程為什么叫混化呢?胃腸道的消化液、消化酶都是人體里邊的混元氣——人的無形的混元氣一凝聚變成的有形物質,而這個過程又不混不行。
如果咱們吃進去的食物不這么混、這么化,通過別的手段到了人體里邊去,比如把牛奶通過肌肉注射(不要說打靜脈,打靜脈能把人打死)注射幾毫升的牛奶,人就能發高燒。為什么呢?因為打到肌肉里邊去,肌肉里沒這么多消化液,沒法跟它很好地混化,它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它自己的混元氣和人的混元氣就不能同一,不同一,人就有反應。吃進去的營養物都是大分子的,人身體里也有分子,但這分子有人的整體同一性。怎么樣把外面的大分子化成小分子,然后由它變成人整體里邊的一個分子?比如這個蛋白質大分子是豬里邊的,它有豬的整體特性,雖然把它拉出來生命力沒有了,但是它是豬整體的一部分,它和人那個整體不一樣,因此需要通過消化液把它分解開,分得小了,把它的整體性打開了,變成小的基磚了,象蓋房一樣,成了一塊磚了。
比如咱們禮堂是磚形成的,我要另外蓋個大樓,把樓房做為樓的一部分拿過去行不行?那不行。怎么辦呢?我把禮堂拆了,拆成一塊磚、一塊磚的了,一個單元了,把它都修理好了,拿過來再去壘去,變成那個大樓整體的一部分,有它的整體性了。所以首先要把大分子打開,誰來打開它呢?用我們整體的力量把它打開,力量就是混元氣,混元氣把它打開。一打開它之后,破壞它的整體性,局部有了它的內容,然后拿進來變成人的一部分,這么個混化過程。所以這個混化就是分泌出東西來,使食物大分子整體性沒有了,我們的混元氣跟它結合了,這個過程就在腸胃道的這個界面進行。當然這個混化里面不僅僅是我們消化液來進行混化,還包括了腸、胃粘膜里那個氣場,也要進行混化。
同學們對外在界面混化要知道以下內容: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一個組成單位,就是它的基本單位,叫基磚——基本的磚,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基磚。電子、質子、中子是元素層次的基磚;元素是化合物的基磚;一個有生命的細胞,蛋白質、氨基酸是它的基磚;一個整體生命,細胞是它的基磚……現代科學里有基磚這個名詞,意思就是最基礎的單位。我們人體生命活動是靠著最基本單位——細胞,細胞要靠氨基酸,每個細胞需要的物質要變成氨基酸。所以外面來的東西要變成人體需要的物質,需要人來跟它混化,混化之后變成人能用的基磚,這就是在腸胃道這個層面上進行的混化運動。
腸胃道混化了之后就吸收,通過血液走了,以后到組織里面去。怎么變成細胞這個層次去,那就是在細胞層面進行的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