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師徒制
師徒制,就是所謂的“傳幫帶”。
這個制度,其實在農耕時代,工匠文化盛行時,在中國就非常普遍。只是在當時,“傳幫帶”的核心,是傳授,而不是幫扶、和帶領。那個時代的師徒制,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培訓制度。但隨著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發展,培訓制度越來越完善,“師徒制”就被很多中國企業拋棄了。
可是在美國,Mentor文化,也就是師徒制,依然非常盛行。只是在企業培訓制度越來越完善的前提下,現代的師徒制,更強調幫扶和帶領,而不是傳授了,它讓新員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公司,同時讓“師傅”,能獲得更多的職業成就感,并鍛煉領導力。
案例:
我1999年加入微軟時,剛23歲。在此之前,我只有過一份正式的工作經歷,以至于我認為那家公司的全部做法,就是整個商業世界的規矩。有一次我貼發票報銷的時候,發現兩家公司對貼發票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后來發現,遠不止貼發票,太多地方都不一樣。但我不敢每件小事都去問老板,怕他罵我蠢。有太多問題,但不敢問,我想這是每一個年輕的新員工的常見心態。
怎么辦?微軟用“師徒制”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可以上一個網站,上面有所有有資格做師傅(在外企通常叫Mentor)的員工的介紹,包括特長、愛好,籍貫等等。我根據這個,來找到和自己投緣的師傅。選定師傅后,他帶我一起吃飯,熟悉環境,講述辦公室的明規則、暗文化,告訴我去哪里找資料,如何學習,最后對我說:以后我罩著你,有人敢欺負你,就報我的名字 …… 雖然也沒什么用。
最后那句是我瞎掰的。但是,有了師傅之后,我確實大大地加快了融入公司的速度。
運用:如何運用“師徒制”培養新員工
第一,嚴格設計制度。
直屬老板,一定不能做師傅。他身上的“管理之刺”(會在第105課講),讓“師徒制”變得沒有意義。也不要有級別跨度太大的師徒,級差太大,新員工能學到的,可能反而不如向一個同級別的師傅更多。
推行師徒制最可能遇到的問題,是沒人愿意做師傅,因為他們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要注意,不能把培訓的職能強加給師徒制。“師傅”在培訓的意愿和能力上,都有欠缺。培訓要通過其他的專業方法來做。
同時,要給予師傅一定的激勵。比如在月度會議上,安排拜師儀式,給師傅成就感;好的師傅,優先考慮提拔到管理崗位;給予師傅一定的物質激勵;對新員工的突出表現,連帶獎勵師傅等等。
第二,師傅培訓上崗。
師傅,很自然會成為新員工的榜樣,所以,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師傅的。
首先,績效太差的員工不適合做師傅,那會讓新員工誤以為公司接受這樣的績效。
其次,要對師傅們做培訓。他們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使命、愿景、價值觀、文化,才能傳遞正確的信息給新員工。公司也應提供一些如何帶徒弟的方法論培訓,不要漠視,也不要用力過猛。
小結:認識師徒制
師徒制,就是所謂的“傳幫帶”。在過去,師徒制的核心是“傳授”,本質上是個培訓制度,師傅免除學費,換取徒弟為其打工。處理不當,就會出現矛盾,甚至在網上開撕。
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下的師徒制,核心是“幫扶、帶領”,是種幫員工盡快融入企業的育人方式。運用師徒制,要注意:第一,嚴格設計制度,第二,師傅培訓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