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跡》,這一本佛教思想的入門讀物。
這也是一封信,一封一行禪師寫給朋友的長信。
這更是一行禪師最不可錯過的一本經典,寫給每一個不想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告訴你,禪修不在他方的深山里,而是在你每天的生活中。
1. 什么是正念
念是一種佛教術語,它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練習者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專注的觀察它,就稱為念。
正念,對你正在做的事情保持全然的覺知,或者說,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
作為正念的練習者,行走時,應當覺知到自己正在行走,坐下時,應當覺知到自己正在坐下,躺下時,應當覺知到自己正在躺下……
無論身體是何種姿勢,自己都應當對此有所覺知。
比如,你可以看著自己的手說,原來這是我的手。跑步膝蓋疼痛的時候,用心去感受疼痛,用語言描述疼痛,然后告訴自己原來疼痛是這種感覺。
比如洗碗時,我們就應該只是洗碗,也就是,洗碗時,應該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知。
“我正站在這里洗碗”這個事實,是不可思議的實相。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存在,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
再比如,吃橘子,有意識的吃橘子的每一瓣,細嚼慢咽,用心去感受。
佛說:“萬物皆空”,“空”不是沒有,其核心是法無自性。每一個東西都沒有確定的本性,狀態都會變。一個桌子,此刻因緣和合,它是一個桌子,而幾年后,因緣消散,變成了一堆木材,當柴火燒成了灰燼,作為肥料,又作為另外一種狀態存在。而一個人,此時因緣和合是一個人,但是若干年后可能成灰燼、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們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是空的,能關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后觀察它,它自然會逐漸消散。
生活中許多細小的事情,比如吃米飯,吃西瓜,看電影等等,每一件事情我們都需要貫注自己的正念,仔細觀察眼前的實相,把一個實相當做一個有靈魂的生命,用心去和交流和感悟,將自己和當下的實相融為一體。這樣才,我們才能覺知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念想與感受,覺知與我們相關的一切。
2. 如何修煉正念
修煉正念,可以先從觀念自己的呼吸做起。
你的呼吸應當是輕柔的、和緩的、順暢的,像流過沙土的小溪一般。你的呼吸應該非常寧靜,靜得連坐在你身邊的人也聽不見。你的呼吸應該溫和地流動,一如河流,也如水蛇游走水中。
入息, 你知道你在入息; 出息, 你知道你在出息。 入息長時, 你知道:“ 我入息長”。 出息長時, 你知道:“ 我出息 長”。 入息短時, 你知道:“ 我入息短”, 出息短 時, 你知道:“ 我出息短”
然后,每個星期可以留出一天,全身心地修習正念。
在這一天中,不管做什么事情,輕松從容地做,安住正念中。
在你的正念日里面,起床后,穿衣、 刷牙、洗臉, 平靜而放松地做所有早上的事情, 在正念中完成每一個 動作。 隨順你的呼吸, 看好它, 不讓心念渙散。平靜地做每一個動作。 用安靜、綿長的呼吸來測量你的腳步,保持淡淡的微笑。
最后,將自己融入到正在關注的實物中去。
認知的主體不能獨立于認知的客體獨立存在。憤怒,是因為某事憤怒,思考,是對某事思考。
將自己融入到正在關注的實物中,就好比你庭前的杏樹,深入的觀察它,自然地融入與這棵樹的交流中。
3. 三個絕妙的答案
做每件事的最佳時機是什么時候?
與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誰?
無論何時, 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書中指出:“記住,最重要的時刻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現在是我們唯一 能主導的時間。 最重要的人永遠就是那個當下和你在一起、 在你面前的人,因為誰也不知道將來你是否還會與他人共處。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你身旁的人快樂,因為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