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介紹
作者:一行禪師。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于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這本書源于作者在法國時寫給自己的越南的一個朋友的一封長信。后面部分大部分相關的經文。
正念就是活在當下,保持專注,保持覺醒,準備好應付任何可能的狀況,并隨機應變。如此保持正念,奇跡便在其中。用一種放松的方式全神貫注的做每一件事,享受當下而不是僅僅完成任務。
二、什么是正念?
時時刻刻都專注于工作,分分秒秒保持警醒且一切就緒,掌握各種可能會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正念。
在協商、解決和處理各種狀況時,若要取得好結果,冷靜的心和自我控制絕對是必要的。如果我們沒能好好控制自己,而讓急躁或憤怒干擾我們,我們的工作就不再有任何價值了。
在生活中持續地以呼吸來保持正念,將每一個生活細節瑣碎的工作都視為是通往修練正念的場所。因為透過全然專注,當下生命的尊嚴;不可取代的神奇便在其中。正念是個奇跡,藉由它,我們得以主宰自己,重建自己。
三、如何修行正念?
1、覺察呼吸
為了維持長時間的正念,我們必須關照不間斷的關照自己的呼吸。
(1)隨順呼吸 :呼吸始于肚臍終于鼻尖
在心里默數測量呼氣和吸氣的長度。逐步練習,平衡呼氣和吸氣的長度到6。或者用又韻律的自己喜歡的詞組。例如長度是6:此刻我心平氣和、長度是7:相信自己一定行……
(2)安靜的呼吸
安靜輕柔、順暢、優雅地呼吸,讓將思緒沉淀下來。
(3)數息
吸氣時,要保持覺知:「我正在吸氣,一。」 呼氣時,也要保持覺知:「我正在呼氣,一。」記得要從腹部呼吸。以此類推數到十,再從頭開始。
(4)晨起呼吸、微笑
每天早晨醒來時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在顯眼的地方掛上標志,輕輕地吸進并吐出三口氣,同時保持微笑。
(5)全身放松術
平躺臥姿放松,類似于瑜伽的放松休息術。完全地放松,只要專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微笑。
2、活在當下
(1)托爾斯泰 寫的關于皇帝的小故事
皇帝認為只要自己知道3個問題的答案,行事就不會再有任何差錯了。
.做每件事的最佳時機為何?
.與你共事最重要的人是誰?
.在任何時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他重金懸賞答案,最后去拜訪深山中的隱士,反而救了來追殺自己的仇敵,最后明白最重要的是“當下”。
(2)就是現在
記住,最重要的時候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現在』是我們唯一能主導的時間。最重要的人永遠就是那個當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因為誰也不知道將來你是不是還會和別人共處。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你身旁的人快樂,因為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3、在行立坐臥中修行
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行立坐臥都是禪。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從正念中從容輕松的做,不要抱著只想把事情完成的心態。下定決心以一種放松的方式全神貫注的做每一件事。享受你的工作,并且與他合一。
修行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洗碗、喝茶,走路,陪太太孩子及和別人談話。禪修可以無所不在,出禪堂、下坐后,正是用功的好時機。藉由正念禪,日常生活的點滴不再是瑣碎無意義的細節枝末,而是通往「奇跡」的入手處。例如:洗碗時,就應該只是洗碗,也就是說,洗碗時,應該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照。如果在洗碗盤時,我們只想著接下來要喝的那杯茶,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盤洗完,就好像它們很令人憎厭似的,那么我們就不是「為了洗碗而洗碗」。
4、觀察、覺知、除嗔癡
感受當下,是什么就是什么, 中立的關照自己的內心, 如同鏡子一樣,映照所有影像,不偏不倚。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瞋。
(1)就身體觀察身體,觀察身體正在做的動作 。
(2)就感受觀察感受,察覺自己的感受,也覺察身邊的人的感受。
(3)就心觀察心 ,觀察自己的心情、信念和情緒。認識到念頭就夠了,不用去區分好壞善惡。
(4)就諸法觀察諸法,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去除對身心世界的貪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