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下班回宿舍總要走上那么二十幾分鐘的路程到早上的停車點,然后取上自己的自行車,要么直奔食堂,要么直奔宿舍。今天本想直奔菜市場買點菜,鎖好車后,不小心轉了個彎,看見了一家總是在網上見過名字但從來沒去吃過的店,于是又一不小心走了過去。
然而,事情有時就是這么魔性。當我走到店門口時,突然發現旁邊的巷子口有個小攤。此時,天已經黑了下來,而溫度挺低,漆黑的巷子口,獨獨亮著一抹暖色。那小攤其實就是一輛三輪車,上面搭著棚子,有個阿姨站在車后,面前炒鍋里的熱氣模糊了她的臉,小攤前還站著一兩位打著傘等餐的姑娘。
于是,我又又不小心地走了過去。阿姨見我走來,立刻笑著問我吃什么,這么熱情害得我不好意思直接走開,于是看了看車前牌子上的“菜單”。喲,這種類還真不少,有炒米類、炒面類、炒河粉類、炒米線類、炒年糕類等等。
旁邊姑娘點的飯炒好了,我看著“哎呦,不錯呀!”,于是把之前的那家店早不知扔哪了,糾結幾番后,點了一個雞肉蛋炒年糕。
2
點好之后,只見阿姨單手打蛋入鍋,隨即拿鏟利索地翻炒,炒鍋下的火呼呼地往上竄,然后將年糕等食材一一拋入鍋中。之后,阿姨左手顛勺、右手翻炒,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阿姨已將鍋里的炒年糕打包好了。
我興沖沖地拎著飯走到車前,急忙跨上,恨不得立馬奔回宿舍,車頭掛著的炒年糕一路飄香,也讓我完全忘了還要去菜市場買菜的事,好吧,先吃再說!
回到宿舍,便迫不及待打開了塑料袋。
這顏色看著不錯,焦黃透白的年糕里配著青青綠色。我夾起一塊年糕放進嘴里,“嗬”,這剛進嘴就被辣椒刺激起來了,也不知阿姨是放了什么辣椒,這辣味夠狠。年糕炒得不軟不硬,嚼勁十足,而且這年糕吃起來,我總覺得會上癮,嚼著嚼著就不想停下來。
里面的配菜倒也毫不遜色。最早下鍋的雞蛋浸入了醬色,雖然看著略老,但絕對夠味;雞肉丁是早就備好的,炒的時候也就是下鍋翻兩下,所以不老不柴,唯一的遺憾是阿姨放得有點少;青菜和豆芽吃起來脆脆的,在一眾重口之下,正好中和了其中的油膩;還有這個酸豇豆丁,被腌過之后的酸辣味絕對是刺激味蕾的一大利器,光是想想,嘴里就開始分泌唾液了……
3
美美地吃完這份炒年糕,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因為上海的天兒真的還是挺涼的。
坐在桌前發呆,晃晃想起了巷子口的那盞燈,想起了阿姨炒著年糕時的樣子。有多少次我從那個路口經過,卻從來沒有轉過頭看到過那個小攤。那里的食客多是住在附近的學生,下課后,在小攤前買份飯帶回宿舍。
盡管只是路邊的小攤,卻依然能夠在夜里帶來溫暖,也許這里的飯菜并不那么高級,也許對于一些人來說并不好吃,但卻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我想起自己開始寫“一日餐食說”這個系列時的初衷,也是為了記錄日常生活中平凡簡單的一餐,也許只是一個肉包,也許只是一碗面條,雖然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也沒有米其林星級的水準,但依然值得每一次的細細品味。
有時候,吃的可能不僅僅是一頓飯,也有對生活的態度。
end
更多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