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個多月都在找實習,面試回來的路上總會經過一家麻辣燙小店,好像自從自己第一次面試回來吃了這家麻辣燙之后,幾乎只要面試回來路過他們家,都會進去吃一碗。不知不覺,這竟然也成了一種習慣。面試之后吃一碗,不管心情如何失落,都能被這一碗熱氣騰騰的麻辣燙治愈了。
每次選菜,我都鎖定固定的那幾樣:番茄、雞蛋、土豆、萵筍、豆芽、海帶、雞毛菜、腐竹、紫菜,偶爾會加入粉絲,也時不時嘗點其他的菜,比如今天就嘗試了加了蝦仁的千頁豆腐。
不同的食材放在一起,既浸入了同樣味道的湯汁,但又保持了各自獨特的味道和口感。
比如番茄,煮爛之后,里面的紅壤吸滿了湯汁,夾起一塊放在勺子上,番茄里面的籽和湯汁會溢滿勺子,先輕輕地吸口湯,再將勺子上的番茄放進嘴里咬下去,不好!燙到嘴了!好吧,看來心急不僅吃不了熱豆腐,也吃不了熱番茄。吸溜幾下之后,再接著咬,然后就能感到沙沙的口感以及酸酸的味道在嘴里蔓延。
再比如,土豆和萵筍,這兩個在煮熟之前都是脆脆的,熟了之后口感都有變軟,但吃起來卻完全不一樣。土豆和萵筍分別被切成薄片,煮熟之后略微透明,只是一個淡黃一個淺綠,土豆吃起來軟,萵筍吃起來糯。
還有熟透的荷包蛋,一口下去兼顧軟滑和粉糯;
海帶和紫菜帶來咸香海鮮味,讓這一碗海陸兼有
······
2
自己對麻辣燙的喜愛從來沒有減少過,現在能想起來最早開始與麻辣燙結下不解之緣的應該是在小學。那時我的一個同學家里就開了麻辣燙店,在某個夏天周五的放學后,我第一次被同學帶到這家店,選了兩塊錢的菜,那時也足足滿滿一碗,然后開一瓶從冰箱里剛拿出來的冰峰(一種氣體飲料),吃一口燙嘴又麻辣的菜,再喝一口冰爽的飲料,這感覺簡直終身難忘。
后來上了高中,老在一起玩的小團體都是吃貨,麻辣燙、砂鍋一個都不能少。我們經常會在周五放學后,趁著沒有晚自習,一起騎車去吃麻辣燙。我們每次都能點一小盆的菜(對的,你沒有看錯,單位是“盆”),紅色的辣油上點綴著蔥和香菜,再撒上一勺花生粒。我們互相夾著碗里的菜,邊說邊笑。即使到現在,每次回家,也都會和好友去吃一碗麻辣燙,光看碗里的辣椒油,就知道那味兒夠足。
3
不管是生活中的哪頓飯、哪道菜,只要吃過,就會在腦海里形成一段記憶,當你再次吃起的時候,那味道不僅撩起你的味蕾,也會撩起你的回憶。
我的麻辣燙,有夏天的冰爽,有同伴的歡笑,現在,應該也有找實習的心酸。
那你的麻辣燙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