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古書,有經、傳、注、疏、章句、集注等各種分類,其中經是指權威性的著作,或者源頭性的著作,比如《易》、《詩》、《書》、《禮》、《春秋》合稱“五經”。而傳、注、疏、章句、集注等則是基于經衍生出來的,是對經的注解與再解釋,比如《史記集解》、《十三經注疏》、《陔馀叢考·章句集注》等。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有點像疏、章句或集注,這是它的特別之處,在當代的勵志或心理學類書籍中比較少見——它通篇是基于默默無聞的心理學大師、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100句名言而來,每一篇文章,都是對一句阿德勒名言的再解釋。從這點來講,它甚至可以換個名字,類似《阿德勒名言注疏》之類的。
隨便翻開《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左側是阿德勒的名言,右側是小倉廣基于個人認知的解釋。類似下圖:
這樣的形式也是很特別的:名言在左側頁面,文字豎排,外圍以藍色方框,特別醒目;解讀在右側,鞭辟入里又獨具況味,關鍵處用極粗的下劃線標注出來。
這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隨意翻開都可以讀,翻到哪頁是哪頁,想體會讀阿德勒的名言就看左邊,自己在心中注解,想看小倉廣的闡釋就看右邊,和自己的理解印證。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將阿德勒的名言分為十篇:
- 一切取決于自己(關于“自我決定性”的阿德勒名言)
- 接受真正的自己(關于“自卑感”的阿德勒名言)
- 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關于“情感”的阿德勒名言)
- 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關于“生活形態”的阿德勒名言)
-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關于“生活形態”的阿德勒名言)
- 家族就是世界(關于“家族構成”的阿德勒名言)
- 不能斥責,也不能稱贊(關于“教育”的名言)
- 對他人有貢獻是讓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關于“共同體感覺”的阿德勒名言)
- 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關于“勇氣”的阿德勒名言)
- 不必背負他人的課題(關于“課題的分離”的阿德勒名言)
每一輯名言我都很喜歡(話說我其實是個名言控,沒事兒就用手機上的掌閱看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錄),尤其喜歡“一切取決于自己”、“接受真正的自己”、“不必背負他人的課題”這三輯。
一切取決于自己
這是第一輯,名言如下:
- 人生沒那么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復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
-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后的人生。
- 只有自己能決定如何對抗病魔,是要怨天尤人地活著,還是懷著感恩的心,充實地度過余生。
- 遺傳和成長環境只是單純的『材料』,只有你能決定如何使用材料,來打造真正舒適的家。
- 『都是父母的錯。』『都怪朋友不好。』『只怨生不逢時。』『反正一切都是命。』這些都是推卸責任常用的借口。
- 人不應該被過去束縛,只有你能描繪自己的未來。過往的原因就算能作為『解釋』,也無法成為『解決之道』。
- 人們有時為了逃避失敗,會捏造自己生病一事。『要是沒有生病就好了……』以此為借口,躲進安全地帶,圖一時輕松。
- 心態健全的人,不會試圖改變對方,而是改變自己。只有心態不健全的人,才會試圖操控對方,改變對方。
- 其實不是『不想做』,只是自己決定『不要做』。其實不是『無法改變』,而是自己決定『不改變』。
- 遺傳和心理創傷都不能支配你,無論過去如何,只有『現在的你』能創造未來。
接受真正的自己
這是第二輯,名言如下:
- 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有自卑感。無論看起來多么優秀的人,多少都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當然就有自卑感。
- 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健全,要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 有許多以自卑感為借口、逃避人生課題的膽小鬼。也有不少以自卑感作為發條而成就豐功偉業的人。
- 一旦做對了的事沒受到關注,人就會試圖去做不對的事,以求受到『負面關注』。我們不該為了迫使人生陷入悲慘境遇的事而努力。
-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 熱心的人,不見得是體貼的人。他只是想讓對方依賴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存在。
- 人要是不受注目,哪怕使惡,也要引起他人的注意。一旦失敗,接下來就是刻意暴露自己的無能。
- 『大家都討厭我。』『這次不成功,下次肯定也不會成功。』只要試著冷靜舉證,便能破除這種『迷思』。
- 責備一無是處的自己,永遠無法得到幸福。唯有勇敢地認同現在的自己,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不必背負他人的課題
這是第10輯,名言如下:
- 你煩惱的問題,真的是『你的問題』嗎?不妨試著冷靜思考,一旦擱置問題不管,究竟是誰會感到困擾?
- 妻子心情不好時,丈夫不必覺得是自己的責任。無論是心情好,還是心情差,都是妻子自己的課題。擅自背負別人的課題,只會讓自己感到痛苦。
- 如果這是『你的課題』,就算父母反對,也沒有必要依從。這是因為不能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 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么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如果你以為我在“劇透”,只要看列出的這些名言就Ok了,那就錯過小倉廣的精彩了——解釋也可以很贊啊,不然為什么易中天在“百家講壇”說三國那么多人看呢。至于小倉廣的解釋有多贊,讀讀前面那張圖片上的文字就好了。
與這本書一起買的,還有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正在看。《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生活的科學》已被我列入購書單。
我已將小倉廣的另外兩本書《交辦的技術》、《做事的常識》列入了購書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