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聯(lián)合訓練營#拆頁11-《接受不完美的勇氣》-九組-Andrea

"人只能透過失敗來學習,借由失敗的經驗,守護自己『想要改變』的決心。 阿德勒心理學主張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視“體驗結果”。假設孩子不肯收拾玩具,就算用斥責、威脅的方式逼迫他收拾幾次,到頭來他也不會記得主動去收拾玩具。 事實上,采取放任不管的態(tài)度,反而更有效果。當孩子嘗到找不到玩具的痛苦時,就會明白收拾玩具的好處,學習到收拾玩具遠比找玩具輕松多了。 然而,對于家長來說,放任孩子不收拾玩具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建議家長準備一個大整理箱,可以將孩子散落四處的玩具和衣服全部塞入箱子。這么一來,不但地板保持整潔,大人也會感覺輕松多了。之后,孩子就會體驗到從東西塞成一團的箱子里找玩具的辛苦,自然也就明白收拾的重要性。 這種“體驗結果”的方法不限于親子教育,在大人身上也適用。因為人是透過失敗來學習的,所以適度的放任很重要。比起擔心一次、兩次的失敗,而不愿放手讓孩子自己摸索學習,學會故意讓孩子嘗試失敗的心態(tài)其實更重要。 不是因為做得到而放手,而是因為放手才做得到,阿德勒的教育觀點也適用于成人。"

I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我們都知道,可是當我們在教養(yǎng)子女或是帶領團隊手下的時候就忘記了,因為我們擔心面臨錯誤造成的后果。阿德勒心理學主重視“體驗結果”。其實這個“結果”無論對于成人還是孩子,都會是學習的好機會。更重要的是嘗試面對失敗時候的心態(tài),才是人生中更有意義的事情。

要牢記:不是因為信任了才放手,而是因為放手了才給予對方信任,從而激發(fā)對方的自律、自信與主動。

A1 當孩子小的時候,我是一個舍不得放手總是大包大攬的媽媽。記得當時學校是需要孩子自帶午飯飯盒的,每次我都是再三叮囑,結果一天下大雪的早上,由于忙亂孩子沒拿午飯就上學去了?;氐郊?,發(fā)現(xiàn)之后,我迫不及待地再冒雪給孩子送飯到學?!,F(xiàn)在想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上,因為擔心孩子餓著,放棄了孩子自己“體驗結果”,后來當遇到孩子丟三落四的行為,我常常抱怨嘮叨,細想想其實是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

A2今天讀到的一篇文章的“很多父母,就是輸在“三觀太正”上,無意的分享,孩子卻給了許多的點贊。晚上又讀《接納不完美的勇氣》,促使我今晚特別想對孩子說:“最近才意識到三觀太正的媽媽給你帶來的反而是壓力。我盼望你順利,以前嘮叨與擔心是我們溝通的主要模式。現(xiàn)在我要真正的放手,這才是給予你最大的信任。”,想象著兒子一定會說“媽媽好奇怪呢”,不過我會看到告訴他: ?“因為媽媽有接納不完美的勇氣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