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Kyle又跳槽了,美其名曰體驗生活。開始我很佩服她,每次都似發現新大陸一樣,火急火燎告知所有人她跳槽了,找到了high點,她的人生目標大致就會在這里實現了。
接著沒多久,我們又會接到她垂頭喪氣的通知,諸如新東家不咋樣;人際關系太復雜了;老板太苛刻了;薪資有點低了;做的事情太無聊了……
工作八年,跨越六個行業,Kyle屬于很能折騰的那類人。
不同于以往的high點,這次的她有點惆悵“工作了八年,好像沒什么積蓄,覺得好失敗。是不是需要咨詢下職業生涯規劃?”
雖然沒有發現癥結所在,但Kyle能想到咨詢已是很大進步。
我們很多人都是漫無目的,要么和Kyle一樣尋求新鮮刺激,換工作比換女朋友都勤快;要么煎熬度日,機械般從事眼下的工作。
人的精力和心理能量畢竟是有限的,今天喜歡這個,明天覺得無趣,后天跑去做另個。什么都在關注,什么都想做,最終哪里都沒有成長。
Kyle不是不成熟,她能很果斷遵循內心的想法做感覺有興趣的事情,已經超越很多人;但她的痛點阻礙了她的發展。
痛在她總是抱怨命運不公。而其實,我們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公平,這樣的客觀存在如果惹怒了你,變成了阻礙,你便很容易放棄。
你抱怨的時候,就放棄了主動的權利,放棄了自己的力量,放棄了決定的機會,只會逃避,談何掌控人生呢?
痛在她對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情還不夠清晰,沒有聚焦點,打一槍換一炮,無法深入發展專業技能,自然市場回報就相應少很多。
單打獨斗,僅憑一次體驗就覺得這是人生目標難免偏頗。我們的經驗和眼界都是有限的。在進入一個新領域新行業之前,可以多問多觀察,多搜集信息。
你需要了解新行業的真實職業發展狀況,了解你之所以想進入的原因,你在意的是什么。是工作平臺,工作環境好,薪資收入,技能培養,行業發展好,抑或你更在意工作時的心流體驗。
02
不同于Kyle,朋友Jack專注在一個行業一個領域,每天叫嚷著忙。不得不承認,他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超出一般員工。
每天6點多很多人還在與周公約會,Jack就要聞雞起舞了,為了趕班車。因為沒有直達線路安排,Jack需要先走段路去公交車站,坐幾站路后再趕班車。下班到家也要8點多了。
早出晚歸當然辛苦了,既然都在一個領域里攻克了那么久,為什么升職加薪Jack總是差那么一點點,當然別提優秀員工的稱呼了。
連我們這幫朋友都不認為Jack的工作辛苦。平時大家都陀螺一樣忙著各種會議,項目推進的時候,Jack一直微信圈里發笑話,哪里買買買便宜,某星要來上海開演唱會,團購美食超合算。
等到正兒八經要開始忙工作的事情時,他開始恍惚了,腦子不夠使,效率低下,吭哧吭哧臨時各種突擊。
好多人都是這樣的工作狀態,即便工作很忙,他們總有借口停下倆刷手機,聊八卦,公司緋聞,連衛生間的抽紙什么牌子都要研究一陣。
碰到要緊事情不得不加班,一天下來累得和狗似的,還不忘發朋友圈告知大眾我現在還陪著月亮婆婆苦逼加班中。
好不容易八百年一遇班車上某次聽了個付費課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學習,很上進。為什么知道要努力,卻總是做不好?
因為這樣的努力只浮于表面。
要么沒目標,更別提內部驅動力;要么原本就沒有主觀意愿,畢竟沒有生存壓力嘛;更多的人是有目標,有意愿,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自律。
我們智力上的差距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大部分人都屬于普通人范疇。可我們在事業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卻有天壤之別。
自律的人善于利用時間,他們會在心理能量充足的情況下優先解決重要的棘手事件,而不是刷刷刷,生怕與世界脫了節。自律的人不會應付,他們知道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不是別人的,都是自己的寶貴資源。
03
朋友Sandy,是勤奮努力的表率,兢兢業業工作十二年,可也碰到了事業發展的瓶頸期。
Sandy自嘲耐得住寂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基層鍛煉。她負責化學檢測類的工作,外行人看來很高深,玩的都是高大上的實驗儀器;內行人看來很枯燥,每天和試劑打交道,閉著眼都能知道哪里放樣哪里摁紐。
Sandy的忙碌不能說沒有價值,這是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可她就像一個螺絲釘,自我認知的價值感不高。
講真,她是高學歷高智商的新一代流水線操作工。她的努力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運動,不需要思考就知道需要做什么,即便忙得沒有停歇,可也不能讓她更值錢。
低端的勤奮害死人,還以為自己已經走上正軌,其實一直在舒適圈里打轉轉罷了。
很多外企都喜歡在員工入職時畫餅,這是極為必要的。一張Carrer Ladder清晰標明了未來你可以走的方向。聰明點的人,會隨時把目標放在心上。
如果你屬于技術型,那么就需要研究工作的深度,你需要精耕細作,攻克項目難題,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把握好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如果你屬于管理型,那么本職工作做到九十分,挖掘潛能和自身的其他能力。最重要的發出你的聲音。
很多人對公司活動不屑一顧,或者就是拿來享樂的。而這里面是有大學問的,一些人憑借活動組織,策劃,協調拓展了人脈,更是讓上層認識到他的存在。所謂管理,人才是重要元素。到最后,玩的就是溝通大學問了。
Sandy苦就苦在沒有刻意練習突破舒適區,原地踏步形的努力終究趕不上成長型努力。老黃牛可不是個好稱謂。
以上,不知道你屬于哪種努力,想要努力沒有白費,保證正確姿勢最重要!
END
小娜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