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谷雨時節,不僅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更是大自然蓬勃生長、萬物復蘇的重要時刻。隨著氣溫回暖,濕氣也逐漸增加,人體的陰陽失衡容易導致一些小病小痛的發生。因此,谷雨時節飲食調理顯得尤為重要。而傳統的飲食文化中,有許多“堿性菜”適合在這個時候食用,它們不僅能夠幫助調節體內的酸堿平衡,還能增強免疫力,減少生病的風險。涼拌馬齒莧、蒜蓉蒸茭白、蠶豆炒韭菜、蒲公英雞蛋餅,都是谷雨時節極具代表性的“堿性菜”。這些食材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能夠有效幫助清除體內的積濕毒素,調節腸胃,增強身體抵抗力,是我們保持健康的良方。
一、涼拌馬齒莧
材料:新鮮馬齒莧 200克;大蒜 2瓣;紅椒 1個(可選,增加色彩);生抽 1勺;醋 1勺;辣椒油 1勺;白糖 1/2勺;香油 適量;鹽 適量;雞精(可選)適量
步驟:
1. 準備馬齒莧:將新鮮的馬齒莧摘去根部,挑選出健康、無蟲害的葉片。用流水將其清洗干凈,去除雜質和沙子。
2. 焯水處理:鍋中加水燒開,加入少許鹽,將洗凈的馬齒莧放入沸水中焯水約1-2分鐘。焯水可以去除馬齒莧的草腥味,并且保持其色澤翠綠。
3. 過涼水:馬齒莧焯水后迅速撈出,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泡幾分鐘,目的是保持馬齒莧的脆嫩口感。然后撈出瀝干水分,備用。
4. 切配料:大蒜切成蒜末,紅椒切成細絲(可選,用于增加色彩和辣味)。如果喜歡更重口味,可以適量加入一些干辣椒。
5. 調制調料:在一個小碗中,加入生抽、醋、辣椒油、白糖、香油,攪拌均勻,直到糖完全溶解。根據個人口味,鹽和雞精可以適量加入調味。
6. 混合拌勻:將焯過水的馬齒莧放入一個大碗中,加入蒜末和紅椒絲(如果用了)。然后倒入調好的調料汁,快速翻拌均勻,使馬齒莧均勻地吸收醬汁。
7. 靜置入味:將拌好的馬齒莧靜置10-15分鐘,讓其更加入味,味道更為濃郁。此時可以再根據口味適量調整鹽分和香油。
溫馨提示:
(1) 焯水時間不要過長:馬齒莧焯水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失去原有的脆感和營養。1-2分鐘即可,焯水后迅速冷卻以保持色澤。
(2) 選擇新鮮馬齒莧:盡量選擇新鮮嫩綠的馬齒莧,避免選擇葉片枯黃或有損傷的部分,這樣才能保證口感和營養。
(3) 調料口味調整:調料中的酸、辣、咸味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進行適當調整。喜歡重口味的人可以加入一些辣椒或蒜末。
二、蒜蓉蒸茭白
材料:新鮮茭白 300克;大蒜 5-6瓣;生抽 1勺;蠔油 1勺;細砂糖 1/2勺;香油 1勺鹽 適量;小蔥 適量(可選)
步驟:
1. 準備茭白:茭白先用清水沖洗干凈,去除泥土和雜質。然后切去茭白的兩端,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
2. 切蒜末:大蒜剁成蒜末,準備蒜蓉。蒜蓉的量可以根據個人口味調整,喜歡蒜香味重的人可以多切一些蒜末。
3. 腌制茭白:將切好的茭白段放入碗中,加入少量鹽,輕輕攪拌均勻,靜置10分鐘,幫助茭白更好地入味并去腥。
4. 調制蒜蓉醬料:在一個小碗中,加入蒜末、1勺生抽、1勺蠔油、1/2勺砂糖,攪拌均勻,直至糖溶解。最后加入1勺香油,再次攪拌均勻。
5. 準備蒸盤:將腌制好的茭白段放入蒸盤中,盡量鋪平,以確保蒸汽能夠均勻地蒸熟每一段茭白。
6. 蒸制茭白:鍋中加水燒開,放入蒸盤,將茭白蒸10-12分鐘,直到茭白變軟、透亮。蒸的時間視茭白的粗細和數量而定,最好檢查一下蒸熟度。
7. 加入蒜蓉醬料:蒸好后的茭白取出,均勻地將調好的蒜蓉醬料倒在茭白上。如果喜歡更濃郁的蒜香味,可以加入一些新鮮的蔥花撒在上面,增加香氣。
8. 再次蒸制:將加了蒜蓉醬料的茭白再次放入蒸鍋中,蒸3-5分鐘,讓蒜香完全滲透到茭白中,味道更加濃郁。
9. 完成:取出蒸盤,稍微冷卻后即可上桌享用。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撒上一些細香蔥末或辣椒末增加風味。
溫馨提示:
(1) 茭白的選擇:選用新鮮、嫩滑的茭白,表皮光滑且無損傷。老茭白口感較硬,不適合蒸制。
(2) 蒸制時間:蒸茭白時,不要蒸過頭,時間過長會影響口感。大致10-12分鐘即可,茭白蒸軟后即可。
(3) 調味品的搭配:蠔油和生抽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的咸淡喜好做調整。喜歡口味更濃烈的,可以適量增加蒜蓉的量。
三、蠶豆炒韭菜
材料:蠶豆 200克(去殼);韭菜 100克;大蒜 2瓣;紅辣椒 1根(可選);生抽 1勺;鹽 適量;食用油 適量;雞精 適量(可選)
步驟:
1. 準備蠶豆:如果使用的是新鮮蠶豆,先將蠶豆剝殼,然后放入熱水中焯水2-3分鐘,去掉外皮,保留蠶豆內的綠色豆子。如果使用的是干蠶豆,可以提前浸泡一夜后再進行烹飪。
2. 準備韭菜:韭菜洗凈,切成大約3-4厘米長的段。把韭菜的根部去掉,避免韭菜段太長不方便炒制。
3. 切蒜末和辣椒:大蒜剁成蒜末,紅辣椒切成細圈(如果不喜歡辣味,可以省略辣椒)。
4. 熱鍋涼油:鍋中加入適量食用油,開中火加熱至油熱。
5. 炒蒜末和辣椒:放入蒜末和紅辣椒段爆炒出香味,注意火候,不要炒糊。
6. 加入蠶豆炒制:將焯水后的蠶豆放入鍋中,翻炒均勻,加入1勺生抽,繼續翻炒2-3分鐘,使蠶豆更加入味。
7. 加入韭菜炒制:將切好的韭菜段放入鍋中,快速翻炒均勻。炒至韭菜剛開始變軟,呈現翠綠顏色時,加入適量鹽和雞精調味,繼續翻炒1-2分鐘,直到韭菜熟透。
8. 完成:炒好后,關火,出鍋裝盤,馬上食用。炒出來的蠶豆和韭菜口感鮮香,色澤誘人。
溫馨提示:
(1) 蠶豆的處理:蠶豆要去掉外皮,這樣炒出來的蠶豆口感更加嫩滑。如果使用干蠶豆,確保浸泡時間足夠,避免蠶豆過硬。
(2) 韭菜的炒制時間:韭菜在炒制過程中不要過度烹煮,保持韭菜的脆嫩口感和翠綠顏色即可。如果炒得過久,韭菜會變黃,口感不好。
(3) 辣椒的使用:紅辣椒增加了一些辣味,如果不喜歡辛辣口味,可以不放辣椒或減少辣椒的數量。
四、蒲公英雞蛋餅
材料準備:蒲公英葉 100g(可以選擇嫩葉);雞蛋 2個;面粉 100g;牛奶 50ml(可選,用來增加餅的嫩滑口感);鹽 適量;胡椒粉 適量;大蔥 適量(可選,增加香氣);食用油 適量;水 適量
步驟:
1. 準備蒲公英:將蒲公英葉摘取后,仔細清洗,去除雜質和泥沙。最好選擇嫩葉,老葉口感較苦。洗凈后,用廚房紙巾吸干水分,或者晾干備用。
2. 處理雞蛋:打破雞蛋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使用筷子或打蛋器充分攪拌均勻。若喜歡口感更嫩滑,可以加入少量牛奶。
3. 準備面粉糊:在另一個碗中,加入100g面粉,慢慢加入適量的水,攪拌至沒有顆粒,面糊的濃稠度應類似于薄餅的糊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量增減水量,攪拌均勻后,放入攪拌好的雞蛋液,繼續攪拌均勻。
4. 加入蒲公英:把洗凈晾干的蒲公英葉切成小段(根據喜好可以切得更細),放入面糊中,攪拌均勻。
5. 加熱煎鍋:在平底鍋中加入少許食用油,加熱至中火。可以用紙巾擦去鍋內多余的油,保持鍋底輕微油光。
6. 煎制雞蛋餅:將面糊倒入熱鍋中,攤平,確保面糊均勻分布在鍋底。保持中小火煎制,每面煎約2-3分鐘,直到兩面金黃且微微酥脆。如果喜歡更脆的口感,可以稍微增加煎制時間。
7. 切塊上桌:雞蛋餅兩面煎至金黃后,取出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適合的塊狀或條狀,裝盤即可。
溫馨提示:
(1) 面糊的濃稠度:如果面糊過稠,雞蛋餅可能不夠嫩滑;如果面糊太稀,可能會影響餅的成型。所以面糊的濃稠度需要適中。
(2) 蒲公英葉的選擇:選擇嫩葉比較好,老葉口感較苦。如果擔心蒲公英的苦味,可以先將葉子焯水,去除部分苦味,再加入面糊中。
(3) 煎制溫度:煎餅時火候要掌握好,火太大會容易外焦內生,火太小則餅不脆。保持中小火煎制效果最佳。
谷雨時節,正是食材最為豐盛的時候,食用這些富含堿性的食物,不僅有助于保持身體的酸堿平衡,還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通過這些傳統的“堿性菜”,我們不僅能獲得美味的享受,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讓我們珍惜這段時光,保持老傳統,用簡單、天然的食材滋養身體,迎接每一個健康的日子。原文鏈接https://www.jiankang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