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兒童的創造力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兒童創造力來自遺傳和本能,并非后天教育的恩賜和創造。但兒童的創造力會受到后天的影響,不會自動自發地生長發育,“發揮或阻礙,加強或削弱,培養或摧殘這創造力的是環境”。因此,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既然知道兒童有創造力,我們就要讓兒童充分發揮,以促其優秀成長。那么,我們該怎樣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呢?
? ? ? 陶行知先生指出,首先要“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里,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老師應該加入小孩子的隊伍里去,陪著小孩子一起創造。還要做到“不失赤子之心,做成小孩子隊伍里的一分子。”也就是說,我們要真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不能有半點“虛情假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打成一片,課堂積極活躍,每個小孩子都在開動大腦,跟著老師的引導理解知識點,老師則愉快地配合,這不就是最好的融在一起的例子嗎?我們還要認識到“小孩子有力量”,有創造力。“鉆進小孩子的隊伍里就能有這個新認識與新發現”,前幾日,我們班學了《花牛歌》這首詩,花牛自由自在、閑適悠然的畫面讓孩子們詩興大發,比照著原詩的內容,他們創作了一首首精彩的詩歌,花牛那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老師提供舞臺,孩子在這片土壤上便會生根發芽、快樂結果,創造力不容小覷!
? ? ? 那如何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呢?
? ? ? 第一要解放小孩的頭腦。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
? ? ? 第二要解放小孩子的雙手。縱觀中國傳統的學校教育,都是要求小孩子不能亂動手,上課做小動作就要受到懲罰,這無形之中壓抑了孩子的創造力的發揮。他舉了“拆表”這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鼓勵孩子多動手的好處,在教育孩子中,教師和父母都要讓孩子有動手的機會,讓孩子有親身的感受和體驗,這更有利于孩子創造能力的發揮。
? ? 第三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里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他的創造力。我特別喜歡“大師”的課堂,于永正、竇桂梅等老師的課堂,不僅親和力十足,而且孩子的思維從來都是自由地馳騁。孩子想問什么,想怎樣回答,都是毫無磕絆地得以解答。所以,小孩子的在“問”這方面的創造力總是那么驚人,文本總是于輕松間得以解讀。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在觀點的相互交鋒中,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不斷發展,有效地開啟孩子智慧的天窗。
? ? 第四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就必解放小孩的空間,讓他們從大自然中吸取營養,擴大自己的眼界,才能發揮小孩子內在的創造力。我們學校每個周末都有實踐性作業,我認為這一點特別棒。在這樣的作業中,孩子的創意可圈可點。“水果拼盤”、“樹葉拼圖”、“整理書桌”……你能看到孩子們快樂的身影、迸發創造力的思維。所以,教學不可死板,一定要與生活結合起來。
? ? 第五要解放兒童的時間。不要讓孩子死學知識,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
? ? ? 作為老師,我們肩負重任。引領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悟,用頭腦去判別,用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教育是一門學問,是一門深思的學問,愿每一位老師都能做深入研究,自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