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傳》這本書全面而完整地還原了著名作家毛姆的人生故事,大量私家檔案、扎實的研究、強健的筆力,本書為你揭開毛姆的神秘面紗。除了劇作家和小說家,毛姆還有一個身份——特工,毛姆的特工生涯是怎樣的?作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劇作家和小說家,毛姆為何沒有得到代表英國最高榮譽的功績勛章?怎樣的情感問題影響了毛姆在上層社會的名譽?
本書作者賽琳娜?黑斯廷斯是英國作家、記者,1994年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被《衛報》譽為“第一流的傳記家”、《先驅報》稱她“在傳記作家中首屈一指”。出版作品有《南希?米德福德傳》《伊夫林?沃傳》《羅莎蒙德?萊曼德》等。
1、毛姆傳奇的人生經歷
毛姆的全名威廉?薩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英國駐法國大使館二樓的產房里。毛姆的幼年時代在巴黎度過,雖然毛姆還有三個哥哥,但在毛姆出生時,他們都已經被送去英國讀書,所以整個幼年時代毛姆都是獨享母親的寵愛。毛姆與母親的關系非常親密,這讓他擁有一個無比幸福的童年,不過這種幸福只持續到毛姆八歲,1882年,毛姆的母親因病去世。
母親去世兩年半后,父親也去世了。毛姆被送到英國小鎮上的頻頻寄養,毛姆后來用“悲慘”兩個字形容這段歲月,說它悲慘并不是因為受到虐待,而是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懷。毛姆的頻頻和嬸嬸并不是壞人,但他們沒有養育小孩的經驗,而且為人呆板木訥,不知道如何與這個突如其來的侄子相處。他們照顧毛姆的方式就是嚴格地看管他。
由于被嚴格管束和缺少關愛,毛姆的性格從活潑外幣變得孤僻謹慎,更要命的是,來到英國后,毛姆出現了口吃的問題,無法順暢地進行表達。這讓他在和別人交流時常常被嘲笑,毛姆因此變得更加敏感、害羞、不自信和遠離人群。不過,孤獨中的毛姆找到了一項情感寄托,那就是閱讀。他常常跑到叔叔的圖書室看書,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對他來說,書籍是避難所,是寶庫,也是最可靠的休息處,這個習慣啟迪了毛姆的智慧也是貫穿了毛姆的一生。
11歲時被送到坎特伯雷國王學院讀書,那段時間他并不愉快,因為英語說得不好還口吃,經常被同學嘲笑,加上他的心肺功能不好,無法和其他孩子一起運動,也更難以融入集體。不過,卻在進入高年級后,他的校園生活質量顯著提高,一方面得益于他聰明的頭腦和優異的學習成績,另一方面是因為毛姆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超高的諷刺才能。
16歲時被送到德國海德堡留學,在那里他認識了一群熱愛文學的人,并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大量閱讀德國和法國作家的小說,也開始研究哲學。他還迷上了戲劇他傷,會花很多時間寫作,但那時毛姆還沒把全職寫作作為自己的職業目標,他當時的理想是要做一名醫生。
于是,從海德堡畢業后,毛姆考進了圣托馬斯醫學院。但他很快發現自己對醫學實在沒什么興趣,只有寫作才是他真正熱愛的,不過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他仍然堅持學習,以便得到行醫執照。因為在醫院實習的經歷,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病人和家庭,也看到了人性最真實赤裸的一面,因此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毛姆把剩余時間全部投入到寫作上,但一開始并不順利,他寫了將近十年也沒什么起色,毛姆一度打算放棄寫作,回去當醫生。
不過,上天總會眷顧努力堅持的人,1907年,毛姆他傷的戲劇《弗雷德里克夫人》上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至此毛姆一夜成名,之后更是成為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劇作家和小說家,任何作品只要一標上毛姆的名字就不愁銷路。
2、毛姆的創作經歷
1)毛姆的劇本創作
毛姆在海德堡學習期間接觸到戲劇,那時他每周都要去海德堡市劇院看兩到三場戲。他說,自己走進劇院的一剎那就會興奮起來,不受控制地被吸引住。看的戲越多,毛姆對這種創作形式就越著迷,于是他開始嘗試創作劇情大綱和對白,他心里有一股強烈的創作沖動和無數新的想法,這讓他每晚都會連續寫作幾個小時。毛姆曾這樣形容自己的寫作狀態:“對我來說,寫作是一種類似于呼吸的本能。”不過,從1898年到1903年,毛姆創作的劇本要么被退稿,要么能夠上演,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毛姆第一部引起大量關注的戲劇是《一個體面的男人》,這部戲是在1898年完成,1903年上演的,上演后這部戲在知識分子的小圈層中受到贊賞,不過毛姆并不滿足于此,他的志向是征服大眾。雖然成績并不太讓人滿意,但這部戲讓毛姆學會了不少舞臺知識,比如如何塑造對白,如何調整劇情節奏,如何恰當地安排笑點和停頓,這些都為他日后的爆發積蓄著力量。
在《一個體面的男人》后,毛姆又陷入了一段漫長的低谷期,他的劇本一本也沒賣出去,長期沒有收入,讓他的經濟十分窘迫。到1907年夏末時,毛姆已經累垮了,將近十年間奮筆疾書卻沒有得到什么回報,毛姆覺得自己可能堅持不下去了。
就在他準備放棄時,轉機出現 。先是美國的一名話劇制作人讀了他的《弗雷德里克夫人》,覺得很好,提出用1000美元的價錢預購下來,但因為沒有演員愿意出演,這部劇沒能在美國上演,毛姆只能退還了訂金。恰好此時一個倫敦的劇場因為之前排好的戲劇出了意外,無法如期上演,需要先找一部劇來填空,劇院經理想到了這部之前被自己拒絕的《弗雷德里克夫人》,這部曾經被17名劇院經理拒絕的劇本終于等到了出場的機會。
1907年10月26日,《弗雷德里克夫人》首演獲得了巨大成功,一夜間毛姆從寂寂無名的小作家一躍成為媒體口中的“英倫劇匠”,《弗雷德里克夫人》在倫敦的劇院持續演出長達一年之久,也讓毛姆成為當時最紅的劇作家。
2)毛姆的小說創作
毛姆的第一部小說叫《蘭貝斯的麗莎》,是他根據自己做見習醫生在貧民區為產婦接生時的見聞寫成的。在這本書中年輕的毛姆已經顯示出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他生動地刻畫出了貧窮如何讓焦得野蠻,以及年輕人的魯莽與瘋狂。這本書在1897年出版,同期出版的還有很多新作,不過《蘭貝斯的麗莎》依然戰勝了競爭對手,獲得大是關注,文學評論界紛紛贊揚毛姆的才華,并表示對書中的故事感到神傷。
雖然開局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一開始寫小說的確不是毛姆的志向,在《弗雷德里克夫人》取得成功后,毛姆主停止了小說創作,專心寫劇本,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11年。那時毛姆最火劇作家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也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再不需要為生計擔憂,他忽然對寫討好觀眾的戲劇感到厭倦,想寫一些自己真正想寫的東西,他開始著手創作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
這是毛姆最長的一部小說,也是個人色彩最濃重的一部小說,小說中的很多故事情節和人物都是以作者真實生活經歷為基礎創作的,毛姆對這本書的定位是“這不是自傳,而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情感是真實的,情節則是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這本書1915年出版,不過并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直到幾年后,毛姆的另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大火,才帶動了這本書的銷量,讓人們發現了它的價值。
不過文學評論家對毛姆的評價卻始終不高,當時在英美最有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愛德蒙?威爾遜就認為毛姆作為一名作家被大大過譽了,并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毛姆從來就不屬于文學藝術家之列,不屬于第一流的評論家之列,不過是一名二流作家”。《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作者勞倫斯也批評毛姆的寫作缺乏動感,太平面化。
毛姆在英國文壇的地位直到晚年才得到確認,1954年,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推薦下,英國女王授予毛姆“榮譽侍從”之位,并在白金漢宮的私人會客室接見了他,當時毛姆已經80歲了。1961年,87歲的毛姆當選為皇家文學學會院士,這份認可來得太遲,以至于讓毛姆覺得并沒有那么喜悅。同時,毛姆還感到憤憤不平,認為他所取得的成就,一個榮譽侍從之位根本不足以表彰,應該頒給他代表英國最高榮譽之一的功績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