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 微傳
他,1920年到中國,寫了游記《在中國的屏風上》、長篇小說《彩巾》。
他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874.1.25出生巴黎,1965.12.15法國逝世。
中學畢業后,在德國海德堡大學肄業。1892-1897倫敦學醫,取得外科醫師資格。1897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蘭貝斯的麗莎》。1915發代表作長篇《人間的枷鎖》。第一次世界大戰他赴法國參加戰地急救隊,不久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在日內瓦收集敵情;后出使俄國,勸阻俄國退出戰爭。1916南太平洋旅行,多次到遠東,1920到中國,又去拉丁美洲與印度。1919長篇小說《月亮和六便士》問世。毛姆1928定居法國地中海濱。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去英、美宣傳聯合抗德,《刀鋒》《大吃大喝》《卡塔林納》先后出版。 1954英國女王授予“榮譽侍從”稱號,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1959毛姆作了最后一次遠東之行。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幼年多舛
毛姆父親是律師,當時在英國駐法使館供職。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身材矮小,嚴重口吃,常受大孩子欺凌和折磨。孤寂凄清,在稚嫩心靈上投下陰影,養成孤僻、敏感、內向性格。幼年經歷對他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棄醫從文
1892初他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一年。同年返英,在倫敦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當六個星期練習生,隨后進圣托馬斯醫學院學醫五年。第一部小說《蘭貝斯的麗莎》根據見習醫生貧民區為產婦接生見聞寫成。1897起棄醫專事文學創作。幾年里寫了若干部小說,但沒有一部火。1902轉向戲劇創作,獲得成功,紅極一時,1908倫敦舞臺同時上演他《佛烈德里克夫人》《杰克?斯特勞》《杜特太太》《探險家》四個劇本,這時代表作《希望之鄉》《卡洛琳》《我們的前輩》《家庭與美人》《圈子》。1913起暫時中斷戲劇創作,用兩年潛心《人生的枷鎖》小說創作。
兩戰行走
第一次大戰他先在比利時火線救傷員,后入英國日內瓦情報部門工作,又出使俄國,后來寫進了間諜小說《艾興頓》中。在西線服役時他遇到22歲美國人吉拉爾德?哈克斯頓。兩人伴侶關系一直保持到哈克斯頓1944年去世。這對伴侶幾年里攜手同行,游覽了中國、印度、拉美等地。成為“世界旅行家”搜羅了大量奇聞軼事。1915與茜瑞?威爾卡姆生下一女兒。次年結婚。但婚后與哈克斯頓在一起。1927茜瑞終不堪冷落與毛姆離婚。
1916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遠東。1919長篇《月亮和六便士》問世。1920年到中國,寫了游記《在中國的屏風上》,以中國為背景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面紗》。以后又去拉丁美洲與印度。1928-1940定居在地中海之濱里維埃拉。兩次大戰間隙,是他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期。20世紀20、30年代初期,寫了揭露上流社會爾虞我詐、勾心斗角、道德墮落的劇本《周而復始》《比我們高貴的人們》《堅貞的妻子》《香箋淚《神圣的火焰》《養家糊口的人》《為國效勞》。1933《謝佩》失敗,不再寫劇本。
第二次大戰間到了美國呆了六年。1944長篇《刀鋒》出版,特別受到置身戰火的英、美現役軍人的歡迎。1946回到法國里維埃拉。1948最后一部小說《卡塔麗娜》。寫回憶錄和文藝評論:《總結》《作家筆記》《流浪者的心情》《觀點》《回顧》等。晚年牛津大學和法國圖魯茲大學分別授予他“榮譽團騎士”稱號。1954英國女王授予“榮譽侍從”稱號,成為皇家文學會的會員。1959作了最后一次遠東之行。1961他的母校德國海德堡大學,授予名譽校董稱號。
創作等身
1.長篇小說:《蘭姆貝思的麗莎》1897《一個圣徒發跡的奧秘》1898《英雄》1901《克雷杜克夫人》? 1902《旋轉木馬》1904《主教的圍巾:一個大家庭的來龍去脈》1906《探索者》1908《魔術師》1908《人生的枷鎖》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彩巾》1925《尋歡作樂》1930《偏僻的角落》1932《戲院》1937《圣誕節》1939《別墅里紅運高照之人》1941《黎明前的時分》1942《刀鋒》1944《時常》1946《卡塔琳娜-- 一段羅曼史》1948。2.短篇集:《東向禮拜》1899《一片樹葉的顫動》1921《阿申登故事集》或《一個英國間諜》1928《象從前那樣的雜拌》1940《環境的產物》1947《這里和那里》1948。3.戲劇:《一個體面的男人》1898《拓荒者》1899《弗雷德里克夫人》1903《杰克?斯特洛》1907《朵特夫人》1904年《珀涅羅珀》1908《第十個人》1909《史密斯》1909《可指望的土地》1913《比我們高貴的人們》1915《不可企求的人》1915《陌生人》1920《周而復始》1919《家庭和美人》1919《凱撒之妻》1918《蘇伊士之東》1922《忠實的妻子》1926《信》1927《圣火》1928《養家活口的人》1930《因為效了勞》1932《謝佩》1933。4.游記:《圣潔的天國:安大路西亞見聞和印象》1905《在中國屏風上》1922《客廳里的紳士:從仰光到海防旅途紀實》1930。5.隨筆:《書與你》1940《戰爭中的法國》1940《純屬私事》1941《一個作家的札記》1948
主題特色
個性坦率,直言不諱。短篇的標志冷靜、客觀和深刻地剖析與解讀人性的弱點。人情冷暖、苦與惡、爾自我詐、道貌岸然、世態作品中無情地嘲弄、諷刺了當時西方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畸形關系。毛姆將人性的復雜性描述得淋漓盡致。
毛姆小說二重性。表面上,繼承了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對社會的丑惡與人性的墮落進行揭露;更深層面,毛姆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的孤獨、荒誕與幻滅感。這種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現代主義主題的方式是其區別于其他作家的一個顯著特征。
毛姆的小說濃郁的異國情調。作為一個敏感而極官才華的作家,毛姆深切地感受到了西方文明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對東方文化則充滿了無限的敬仰與向往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毛姆對處于非主流邊緣地位的土著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等傾注了自己高度的熱情,寄予了無限的期望。"異質文化不再充當西方文化的配角,而一躍成為小說中真正的主宰因家"。
影響后人
毛姆被稱為英國的莫泊桑。共寫了長篇小說二十部,短篇小說一百多篇,劇本三十個,此外尚著有游記、回憶錄、文藝評論多種。他是20世紀上半葉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
他的長篇我覺得索然無味,我沒想到他的短篇可以寫得那么好,他使我忽然之間回到以前的時代。(王安憶)有一類作家的精神很穩定,但他筆下的人物多少有一點精神問題,比如毛姆。毛姆的小說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我覺得毛姆特別善于處理非常微妙的東西,這種東西大概也是都市化帶來的問題,這個在鄉村中間是不會存在的。(孫甘露)l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