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4日克萊因單元第四次課
很多人都會憂傷憂郁,沒有人不會憂郁和憂傷,憂傷和憂郁停留在一些人的身體里面比較深,這種憂傷轉化成浪漫主義,轉化成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
昨天晚上有人問大陽“你爸爸是不是一個浪漫的人呢?”
大陽:那是我爸爸自己私密的事情,你要去問他
邊界感那么清晰,我都被她驚呆了
孩子們都會進入到一個奇妙的世界
小孩子的謎語:門上掛著一包藥,要掉下來,藥就沒了,為什么?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這么神奇
一個小小的PPT紀念西伯利亞狂流這個野獸
前天晚上皎潔的月光,去同學加玩,回來照看樓上的植物,2013年之后不讓那些植物凍死。
雪兔和慕卡里的愛情故事,開始就是一團雪,不知道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
混沌初開,到第二場誕生記,出現了一個雪兔,第三場孤獨的存在,我感受到這個雪兔太孤獨了,第四場我給孤獨的雪兔一個溫暖的窩,雪兔再有一個窩也還是孤單,于是再創造一個伙伴,這個叫做慕卡里,第五場伊甸園時代,到第六場失樂園,慕卡里有了翅膀,和慕卡里遠走高飛。
用詩意和戲劇滲透這來自西伯利亞的寒凍野獸,看看園子里的各路植物是否能抵得過去這寒凍的一夜。
SH:很美,可以編一個童話故事了
AP:你們太會玩了
ZXY:不同的積淀變成不同的體驗,每個人的生活都會不一樣
LXF:人的心靈和大自然的貼近,太唯美了
老陳:只是童話,不是現實
QX:完了以后靜靜的一個人,翻看著圖片就形成了因果的這么美妙的故事,那個詩意
XGC:為什么要有結局?沒有結局更好
XJ:一樣的雪怎么會有那么多的詩意,生活當中也要有游戲精神
老徐:這個人背后一定有很多故事,特別有情趣的人,在這個東西能發現美,在美的基礎上添加更每東西
HYL:事物本身和我們的心是不相干的,如何把事物和內心的東西聯系在一起,發現生活中的很多美好
DD:進入到事物本身,是個兔子,生命延續,孤單,存在感,想到繁殖,產生愛情,和人類的整個趨勢很像,人類很詩情畫意,我們去找仙女
LJ:都是在下雪,一個故事的創造者賦予了他們生命力,創造者內心的豐富,故事里讓我們看到什么系讓這個東西有了很深的存在感,反過來滋養一個人的內心
ZKF:讓人回想起圣經創世紀的感覺,很唯美,其他沒多想。
ZJF:不就是小白兔嘛,什么遠走高飛,什么都能聯想到。你的心情你的意向
ZL:一種詩意的情懷,精細的訴說,現實界與幻想界的游戲精神
ZJ:你有一種很巧妙的方式回答了開始的那個問題,你爹是個浪漫的人嗎“
CX應該用不一樣的眼光發現生活的美,我應該從其他方面發現美,化掉憂傷
ZLJ:是回味的過程,離開的現實的場景,一種內心精微的自然而然的存在
內心地當中對美好的向往,雖然內心還是存著憂傷
回到克萊因的理論
抑郁位相,從5,6個月到一歲,嬰兒進入抑郁位相
母親作為一個整體的對象出現,以情緒功能為主
分裂-偏執位是部分客體,以幻想為主
抑郁位矛盾的情緒體驗和內疚的動因。
偏執-分裂為和抑郁位,同是存在在一個人身上。
很多人以幻想性補償為內心活動主要機制,碰到困境的時候有的人用幻想性補償劃開,但有的人會有一種憂傷。比如ZY處在黑夜森林很黑的地方,他都是用大量的幻想包裝,名正言順的跟這個世界隔開。當他艱難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他是用什么樣的機制。沒有可持續性,空間是不完整的,時間是斷裂的,尤其是在比較艱難的時候。ZJ和他很好的談了一把,ZY突然發現人需要意志力。
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感,這是一種補償,虛構的奧斯卡在上演,演不下去了,如果有內疚感就好了。
分裂位進入抑郁位,情感開始出來,開始怕不被愛,怕失去這些愛,抑郁位相就到來了。當一個人困苦的時候是最好的觀察這個人的機制的時候,看他怎么動。
內疚是個好的東西,但是停
太長時間就完蛋了。
反思提升自我意識水平,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情感要產生支撐力了。
情感的發端和發育就是在抑郁位相。
碰到困難一定要動用人格的力量。
內疚的動因
1.個體內部的擴張力和破壞力
破壞性和破壞力在每個孩子身上表現不一樣,嬰兒在吃奶的時候把母親的乳頭咬破,有時候不吃奶了還要占有那個奶頭
2.愛意的溫暖感受和對失去的恐懼。
對溫暖開始有強烈抱持的需要,對失去東西會產生恐懼,這個時候大哭和以前的意義就不一樣
體驗格式,溫暖感是一種情感反應,恐懼感也是一種情感反應。
退縮和害怕就是早期抑郁位相的東西,但是看你停留多少時間
分裂-偏執位是不害怕的,會變成幻想
3.破壞性和躁狂防御
HL一個同事學了點心理學之后的躁狂反應。
HL14年學很多東西,一年多的時間,這就是躁狂防御,后面她就像霜打的茄子
這些都是補償,最后都會落地
很多人有一個時期發微信發的特別多,向全世界人問好,之后就煙消云散。
所有的不良的防御都會讓我們觀察到一個人的動力是不能夠持續和連續的堅持下去的。
ZYY昨天晚上走路去吃飯的過程中不斷的問爸爸,還有幾公里?“我今天心情好,走路腳不酸
躁狂防御是一種自我建構
4.躁狂防御與偏執分裂樣位相中的所使用的防御形式沒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躁狂防御是幻想性的,偏執分裂位以幻想為主特征,抑郁位以情感發育為主特征。
ZXY女兒的文章,生命是遼闊的,文章對場景的描述,這些場景都在她內心。ZXY女兒離開的前一晚要求和外婆睡,第二天分享,和外婆表達了兩個中心思想:外公走的很安詳,讓外婆不要難過;我們以后有時間都會回來看外婆的。
這是我們處理哀傷的方式,承諾和一種陪伴,承諾是有一種重大的喪失。你不是孤單的人,有我們。這是本能,這個本能是和遼闊的心智連在一起的。這就是父女關系很好,父親的男性思維進入到女兒生命中。早期和父親關系處理不好的,孩子就很容易任性、隨行、感性,很容易這些東西把內在的東西沖垮掉。治療中,心智很好的孩子,做連接就可以了;心智不好的孩子,要去降低父母幻想中的期待。
超我就是跟父母有關系,孩子后面都要社會化,就要完成和父親的鏈接。孩子有了架構,能夠表達出來,整體不壓抑。如果沒有架構,不會表達,長大的時候就碰到問題時,在最關鍵的時候不與他人連接,只從你的內部走。
原始的防御機制容易造成的就是隔離。
人與人的邊界是重要的,但是有時候突破邊界實力是重要的。ZYY昨天晚上不理老板的兒子,后面去取雪的時候,男孩子輕易的把車上的雪弄下來,就這樣ZYY就和他建立了關系
關系打開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關系表現方式,孩子最開始防御的方式是很容易識別的。
ZML的兒子,心智太脆弱了,一個外界的因素就把你打垮掉。沒有價值感,就導致你沒有尊嚴感,那即使大富大貴也不行。這就是剛才說的隔離。
5.壓抑成為抑郁位相中的主要的防御機制,此時,也會有退行的發生:分裂,否認,理想化或投射性認同,但在這個階段,這些防御機制都會以更高級的組織形式表現出來;伴隨有控制感,成功感和輕視,目的是有效地貶低對象的重要性,以對抗抑郁性焦慮的體驗。
碰到問題看他調動的是什么樣的東西,就看到他內心的心理結構。
ZL:他內疚的什么呢?
T:破壞客體,想占有她,控制他,他知道他破壞就會失去這個客體,是對客體的內疚
什么是整體對象?
情感的矛盾性顯示出情緒的矛盾性。
我們總是用部分、片面的眼光看一個人,這里面有歷史遺跡的,就是早期的部分客體。
孩子看人往往比較全面,這個全面就不是非此即彼,后面要去解決相關性。
有些人對問題的認識往往就是聚焦在一個點上,因為他怕矛盾,矛盾就會帶來沖突的心理體驗。
孩子出現沖突和矛盾就特別好,一定要刺激他分析問題,并且找到處理問題的辦法。這樣的孩子帶過來就特別棒。
有些人在擇偶的時候就矛盾心理。女性選男性就更多矛盾。沒有找到確定的理由,但女性會想“他確實對我好”,這里面有個問題,好的收益主體是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反思“我能不能對他好呢?”。即使矛盾也分成熟的和原始的。
情感的矛盾性出來了,會以情緒的矛盾性顯示出來。
躁狂性防御
有些人的關系斷了會拖泥帶水,核心在于關系里面不是獨立和立體的關系
1.對對象的依賴和矛盾性被否定,反過來,對象則被全能性的成功地加以控制和操縱,因此對象的喪失便不再引起痛苦或內疚感。
T醫院的一個躁狂病人的案例,躁狂的策略。
2.否認任何破壞性和喪失感,即向著理想化內容客體逃避
躁狂就是極巔峰的把自己理想化。
躁狂不是癲狂,癲狂的就是完全思維破裂和失控了。
CX:怎么理解理想化內容客體逃避
T:躁狂的客體不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是自己。
3.躁狂發作本身也是一種發展過程,直到嬰兒能夠使用修復過程來抵御由矛盾性所引起的焦慮為止。
4.躁狂防御是抵御恐懼的一種雞血性的滿血復活的發展不良的狀態,很多來訪者身上都會出現這樣的亢奮,但是,他們終將會消退,結局是要么成功發現自己的恐懼和不堪的防御要么不斷的被自我安慰式的形成一種固化的防御機制從而很深的影響客體關系的發展。
聰明和智慧是不一樣,聰明是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智慧是玩轉化。
修復
1.破壞性沖動和占有欲望
就是動機的力量,看一個人的內心的心靈能量和擴張力,如果是小孩子我們還要加一個可塑性。
2.好的內部客體的建立
首先看內部的惡的客體怎么樣,看內部客體的原始性,越原始越隔離。
4800歲把T看成破壞客體,她自己知道她自己控制不了,但抑制不住的攻擊,投射性認同的破壞性攻擊。
WLL內心就有好的客體。她信任你,愿意和你去合作,沒有太多的攻擊和隔離性,現場的交流中她就會思考。今年WLL決定自己做年夜飯,這里面有活力、動力、支撐力。
好的內部客體的建立,她和人的建立是開放的。在關系里會感到安全、信任。
治療里面就是通過治療關系做好的內部客體的建立。
3.修復、發展、嘗試,創造性傾向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WLL年夜飯的打算就是一種創造性傾向。
4.自我的核心是足夠好的和安全的整體的內部客體。
早期小孩子的時候,內部客體要有這些東西澆灌。早期打孩子是沒有關系的,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確定,你是愛他的,這就是孩子的內部體驗。讓孩子跟自己建立一個最基礎的安全和信任的關系。
5.這個階段修復好就會出現回避型依戀和一種分裂的幻想性補償。
回避性依戀和幻想性補償同時發生,這套組合拳是最致命的。
親密就粘著,陌生的關系就回避,這個關系里面一定會形成施虐和受虐結構。
SH:和女兒的關系,她要拼命的粘滯,但是一旦不滿足她,她就是詆毀
T:這就是偏執分裂位里面的挑剔。
6.修復和整合是不徹底的。
憂郁與悲哀的區別
1.憂郁涉及與內部客體的關系
先天的不安全不信任感都有的,最終形成的憂郁是與自己的關系,自卑、對自己不滿意,都是憂郁。最終落腳到你與自己的關系。
很多人與自己的關系都是憂郁的不確定的。很多具有
極高創造力的人也都是憂郁的。
小孩子早期很深的憂郁,要保護這個憂郁。
2.悲哀涉及與外部對上的喪失
喪失感的心理。
比如梅蘭妮·克萊因,她爹與他的大女兒關系很好,她出生的時候他爹已經五六十歲了,她有很深的喪失感,所以她是一個斗士。
與T說要告別的咨客,心里的哀傷,她要,但是看不到這個關系是以另一種方式可以建立的,吞噬心智。
為什么梅蘭妮·克萊因研究哀傷那么深,就是很深的喪失感。
憂郁是有一種美感的,哀傷就是痛苦了。
T2000年結識的一個女性,具有憂郁的氣質
憂郁也會有一種淹沒感,要警惕這種淹沒感。
連接三個人的一個點(T、美國禮來的藥代表和她的經理):對自己不滿意的東西,想走出不滿意的狀態。
憂郁的東西只可以與極少數的人去講,憂郁是從心靈的底層浮現出來的,而悲傷不用表達,別人很容易看出來就回去安慰,憂郁不用去安慰,只需要心靈的響應。
親密關系是找一個外在的客體還是在內在完成一種內在客體的修復。
對客體關系的理解力是很關鍵的。
C&B老歷年前的最后一堂課
AP:想到自己身上很多相關的東西,憂郁、抑郁這方面的內容,讓我去想自己的內在客體,給到我的啟發比較多。還有一個是ZXY女兒的文章很有感染力,場景的感覺很贊。
老陳:ZXY女兒的文章讓我體驗到另外一種對死亡的告別,我以前是用了很長時間走出來的,甚至現在都會有感受。寫文章還會帶有很深的憂傷,角度的不同,告別有不同的方式,我看的過于悲觀。
T:不是悲觀,是客體關系。
CX:我感到修復的很多面,要反思一下以前被憂郁淹沒的感覺,今天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