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播出的《奇葩說》,選手陣容相當強大。邱晨、黃執中坐陣正方,馬薇薇、胡漸彪組隊反方。強者對決,唇槍舌劍、各展鋒芒,但遺憾的是,就辯題本身而言,好幾位辯手的發言都跑題了。
正如導師張泉靈所言,辯題明明是:新進職場的員工面對謠言,是否要澄清?可幾位選手都說成了名人怎么對待公眾謠言。
作為反方三辯的馬薇薇,也是偏題嚴重,發言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回憶自己被公眾罵時的心痛,以及隊友們給予的溫暖。雖然也很正能量,但偏離主題畢竟是辯論的大忌。
然而,作為《奇葩說》第一季冠軍,馬薇薇還是憑借強大的辯論功底,讓觀眾紛紛倒戈。今天我們就細細探究,馬薇薇究竟用了什么魔法,即便離題萬里還能帶偏你?
形象化:讓你能“看到”她說的話
馬薇薇發言之前,是溫柔一刀的的黃執中。一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的陳詞將“澄清謠言”形象化,讓全場觀眾眼淚泛濫。
高手過招,馬薇薇也是不甘示弱,一句“被造謠的人成為了造謠的人”被馬薇薇潤色后,脫口而出的是:
凝望深淵的人,也會成為深淵本身
屠龍的勇士,成為了龍
你終于變成了你最討厭的人
有沒有覺得眼前像是出現了一幅畫,有沒有感覺自己就是那個深淵、那位勇士以及……最討厭的那個人。
這就是文字視覺化的效果,它讓馬薇薇的辯論生動、豐富、形象,讓你置身其中,無法抗拒。
表演化:一秒入戲感染你
這一季的馬薇薇,在發言中還增加了表演的方法來表達,不僅用形象化的語句為觀眾描繪出一幅圖像,還營造一種場景,讓你一秒入戲。
比如,在介紹如何反擊造謠者時,馬薇薇不僅描述了程咬金方式的打法,即沖上去質問造謠者,而且在節目現場展開實戰教學,化身辯題中的女主角,指著對方的鼻子機關槍似的問道:
誰造的謠?
是不是你?
你說我什么?
你憑什么這么說?
你和馬東什么關系?
……
然后捂著嘴偷笑著說,
那接下來公司的謠言就是:你知道為什么她造謠馬薇薇和馬東有關系,是因為他和馬東有關系。
繪聲繪色的表演博得其他選手和導師的連連稱贊,有過類似經歷的觀眾更是會心一笑。
個人化:親身經歷引起共鳴
熟悉馬薇薇的都知道,之所以她在黃執中講六月雪的時候哭成那樣,因為她也是一個在謠言里殺出重圍的女漢子啊!
所以,在提到自己被公眾罵的時候,馬薇薇聲淚俱下地說到:
我在被罵的最厲害的那段時間,狀態非常非常不好。
是真相大白讓我快樂起來嗎?
不是。
真正讓我快樂起來的是你們。
她說的“你們”是指隊友們,來自臺灣的黃執中、來自香港的邱晨、來自馬來西亞的胡漸彪等等,他們一起創業、一起辯論。
這番發言是否也讓你想起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們一起工作、一起戰斗,互相鼓勵,互相支持。
是不是不知不覺就勾起了你的回憶、引起了你的共鳴?
接著,在提到謠言中心當事人開啟清者自清模式時,馬薇薇說還說:
清者自清模式,是善良的人最無奈的自我保護手段。
我認輸了,我服氣了。
你不能放過我,
可是,我得放過我自己啊!
這招更高!
通過自揭傷疤,激發觀眾心中的道德感。
人在什么時候容易被說服,不在理性的時候,而在感性的時候,尤其是你心中的情懷被勾起來的時候。
馬薇薇如泣如訴的表達,不僅喚起觀眾心中的英雄主義,還有對假惡丑的鄙夷,對真善美的向往。
明確化——簡潔清晰有呼應
作為辯論達人,馬薇薇不僅展現了日漸純熟的綜藝范,最大優勢的邏輯清晰也是沒落下。
一開場,就把不利己方的可能統統排除。
愛你的人,他們需要你的澄清嗎?
不需要。
你什么話都不說他們都知道,那是無稽之談。
在發言的最后,她還呼應開頭地給出了解決方式:
我只和愛我的人在一起,
我不把時間浪費在那些造謠的人。
其實,作為一檔脫口秀節目,有人看《奇葩說》是單純地看辯論,但大部分人更在乎從這個辯題或者選手身上找到共鳴、或者答案。
有時候,表達也許不單是語言,而成了藥引。
《奇葩說》不僅是一檔傳遞多元價值觀的節目,更是分享表達方法和技巧的節目。關于這些方法和技巧,下一篇繼續。
感興趣綜藝打卡專題的小伙伴,請點擊搞事情:綜藝打卡show,坐等大咖秀!
(系列文章,歡迎指正)
《奇葩說》(1):《奇葩說》VS《朗讀者》,“老司機”與“小清新”的碰撞
《奇葩說》(2):雷軍綜藝首秀《奇葩說》,不止被稱“干爹”這么簡單
《奇葩說》(6):用感情相愛相殺,胡漸彪VS顏如晶,誰更勝一籌?
《奇葩說》(11)離題萬里還能帶偏你,馬薇薇究竟用了什么魔法?
《奇葩說》(12)讓何炅用靈魂贊嘆、讓高曉松用生命鼓掌,無冕之王姜思達到底有多厲害?
《奇葩說》(14):1590000人認可的精彩,到底長什么樣?
文/翟桃子? ?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