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個事件,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當時的秦王李世民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發動政變,在長安城皇宮的北宮門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淵讓位,奪取了大唐政權,隨后,改年號為貞觀,創立了大唐的貞觀盛世。
以前在讀到相關歷史文獻的時候我就在想,像這樣的父子兄弟相殘的事情難道就不能避免嗎?為什么一定要搞的這樣你死我活?難道就沒有能和平解決的辦法嗎?
很多人會說:當然不可能啦,人性都是貪婪的,欲望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旦放出來就無法收回了,誠然,欲望會讓人失去理智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可是,那畢竟是兄弟骨肉啊,而且像李世民李建成兄弟那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要說沒有一點兄弟之情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大唐建立的前期,他們兄弟兩個也經常一起合作,共同打天下,可最后還是發展到了生死相搏的地步,光用對權利的欲望來解釋那是遠遠不夠的。
個人認為,他們或許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一方面,當時的秦王李世民那是戰功彪炳,他早就被封為天策大將軍,武將官職已經到頂了,又是皇子,受封秦王,已經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了,李淵對此其實是非常頭疼的,一方面,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非常突出,沒有他,唐朝就不可能奪得天下,其實李淵一直在試圖壓制李世民,不讓他贏得太多的人心和軍功,可是事不隨人意,每次想把李世民雪藏起來,唐軍就會遭遇大敗,有幾次甚至威脅到了大本營的安危,在生死和權利分配問題的選擇上,李淵實在沒辦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倚重李世民,以至于到最后李世民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他沒辦法處理的地步,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展開清洗,那么很可能剛剛建立的唐王朝就要分崩離析了。對于李世民來說,登上皇位的野心肯定很早就有了,但是,他并不一定愿意采取這么激烈的手段,況且,就算他自己不想奪取皇位,他的那些手下也不會同意,為什么?因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既然已經投靠了李世民,那么,只有李世民當讓皇帝他們才能有榮華富貴,最起碼能衣食無憂的活下去,因為,一旦李建成當上皇帝,對于他們這些曾近的秦王舊部,要么被奪官奪權,能保住性命都是幸事,搞不好還會被按上一些罪名給卡擦了,所以,他們一定要勸說李世民干掉李建成,而對于李世民來說,這個時候他也不得不想出對策反抗,因為,他不是一個庸庸碌碌毫無威脅的親王,恰恰相反,他的功勞和擁戴他的人實在太多了,如果放棄權利的斗爭,恐怕連性命都保不住,就算李建成事成了不殺他,可是,作為李世民來說也不可能把生死交給他人來定奪。所以,李世民選擇發動政變是他唯一的選擇。
古往今來,在權利的游戲里面,只能有一個獲勝者,為什么?因為失敗者將一無所有,獲勝者為了自己權利的穩固也會想方設法除掉威脅,像唐朝建立的時候,投降過來的竇建德就是因為在河北太得民心,威脅太大而被斬首,而臭名昭著的王世充反而逃得一條性命,被貶為庶民,因為他失勢后,沒有威脅,反而釋放他能展示唐朝的寬容,當然,王世充因為仇人太多,也沒活多久。
我想,對權利的本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們就能從表面看到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各種權利機構內部人們的行為背后的那根看不見的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