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對歷史很感興趣,也喜歡各種人物傳記,也終于讀完了關于武則天的傳奇人生的記載,收獲頗多。
?由于機緣巧合得到的兩本關于武則天的書,不同作者不同記載方式,即使更喜歡第一本,以小說形式記載了武則天從三歲到二十六歲時經歷,卻也著重在于描述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第二本則是以短篇記敘文形式描述了一段段故事,卻也是武則天人生中的輝煌時段即從二十六歲到享年終老八十二歲。
? 因父親一朝得高宗李淵重用而武家輝煌,然太宗即位高宗駕崩武士彠傷心不免也隨之而去,三歲的武照經歷了父親的去世跟著母親以及年幼的妹妹過上了艱苦的生活,叔伯以及哥哥們的排擠使得母女的生活更加困難,好在母親楊氏一代“巾幗”教武照讀書識字獨自撫養姊妹長大。十四歲時被召入宮侍奉太宗,寵幸一時直至二十七歲時仍稱才人,在太宗駕崩后,為了不使自己的大好年華從此在尼庵度過,與太子治亂倫。太宗駕崩后在尼庵待過一段時日,高宗時常探望,之后武照懷孕高宗與王皇后商議后將其接入宮中,這時她二十七歲。與王皇后合謀陷害蕭貴妃,因覬覦皇后之位不惜掐死剛出生不久的女兒誣陷于皇后使得高宗厭惡,之后又以莫須有的罪名使得高宗終于下定決心廢除王皇后欲立其為后,雖然這過程中遭諸多反對但還是如愿以償。登上皇后之位后便以燕王忠企圖聯合大臣謀反一案使得褚遂良長孫無忌等當日反對她為后的忠臣被遭遠謫;因知曉高宗顧及舊情探望王皇后蕭貴妃而殘忍處死二人;原以為就此可以過上一夫一妻的生活,卻不曾料想高宗早已厭惡或者是害怕她的那套手段,高宗親近于其姐韓國夫人,韓國夫人便因“誤食”而死;不惜一切舉行封山大典并打破以往常規以一國之后出席;之后高宗迷戀其甥女魏國夫人,魏國夫人便落得跟其母一樣的下場;因不容太子弘有悖于她的言論恐其阻撓自己大計而“虎毒食子”;章懷太子賢頗有帝王之才卻遭武后以莫須有的罪名監禁;改立英王哲為太子卻也在高宗駕崩太子即位后五十四天后將其拉下寶座幽禁深宮;可惜還是暴露了自己的政治企圖,皇子旦沒有即位而被幽禁東宮,從此成為她臨朝執政的借口,從此她便以兒子睿宗旦的名義,獨攬大權,而這一年她六十歲;終于登上皇位而她卻仍舊心存他想,她要把大唐李氏的江山變成她武家的天下,這才是她真正的目標,在治理國家上卻主張行酷刑罷仁政,一面與僧人馮小寶晝夜荒淫,一面專心實行自己的計劃,并大興土木新建宮殿,沉迷于佛教學說,密謀逼迫唐室王公“造反”,借此將唐室皇族逐個消滅,即使幸免也只能充做奴隸潛蹤隱跡,而后又將唐室宗族斬盡殺絕以懾服人心,經過四次殘殺唐室皇族也已經零落殆盡;然后在一眾“請求改朝換代”的呼聲中她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唐室廢卻,新朝代命周,她終于踩著千千萬萬人的尸體滿足了自己的野心,“這位最偉大的叛逆者已經成功”;改朝換代后她便著手處理掉了一些小人之臣,也想是老來學會了寬容,一番周轉于是重用狄仁杰等賢良忠臣,卻仍舊終日沉迷男色,后在狄仁杰的精心“排兵布陣”下朝堂上呈忠良之態勢,終于在武后情人二張為所欲為使得眾大臣忍無可忍時張諫之為首進行了政變,大唐江山重歸唐室皇族之手,至此,中國第一位女皇帝的統治結束,她無疑是偉大的。
? 我不是一個有政治遠見的人,對歷史也不曾了解至深,在此之前我對武則天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這一標簽上,她確實是偉大的是強大的,聰慧能干有著雄才遠略性格上果敢決絕,以致于她能夠在一代雄主李世民之后,在大唐貞觀盛世之后,從李治手中奪得重權并取而代之,并且是身為一代女兒身,這些種種著實是一個奇跡,這段歷史同時也值得我們深思。然而除卻這些我卻都只看到了在她創造這奇跡過程中所做的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事,首先為了生存為了權力身為太宗侍女卻與太子治亂倫,其次為了登上皇后之位掐死親生女兒,然后為了鞏固地位誣陷遠謫一代忠臣重用許敬宗等人,“武后共有八個兒子,一個早死,她自己害死了五個,另外兩個幽禁了十二年,她親手掐死的那個幼小女兒還不在內”等等不可思議的事,兒子女兒姐姐甥女哥哥一旦有悖于她的言論都不得好下場,她著實是殘酷無情的。該是對權力與欲望有著多大的向往才能下定決心做出這些種種,我不敢想象,如果說她所做這一切只是為了活命那我大概不會相信,她大可不必如此費心,只要不參朝政真心輔佐高宗打理后宮就憑高宗用情以及母憑子貴便可一世安穩。所以說她到底有多大野心不得而知,只是我想,既想成為一代賢君,武則天性格中的某些部分肯定是不合適的,必然得親賢臣遠小人而不是重用阿諛奉承之人,一切以百姓為先當以法治國而不是濫用酷刑吏刑,能聽得進忠臣良言而不是容不得人有悖于她而不是一言不合便誣陷遠謫幽禁等等;作為一個女人,雖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一說肯定不予贊同,但是太過鋒芒畢露未免有失人常,或許擱在現代,憑借其勤勞聰慧以及功利心武則天必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畢竟這是一個功利的社會,可是誰也不能保證說她的生活會是圓滿的。然而即使是在她登上帝位后權傾天下有男寵陪伴無人膽敢忤逆,可是午夜夢回之時回想起王皇后蕭貴妃等人是否又能依舊安然入睡。轉念一想她或許也有可憐之處吧,一朝權傾天下身邊卻連至親至愛的人都不在,即使表面上大臣聽信于她可終究不得人心,怕是夜夜都難以入眠,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 我佩服她的強大與聰慧,我感慨她的殘酷與無情,或許她走到那一步早已忘了人性一說,總之不可否認的是她帶給我們的是奇跡,也使得在那個年代里女權得到公平對待,不論是貞觀遺風還是開元之治的基礎,都讓我無法在想起她所做的那些事后泯滅她所有的功勞?!拔鋭t天一定具有一種所謂不受羈絆束縛的想象力”,同時我是矛盾的,欽佩于她擁有想做敢做的勇氣,鄙夷她殘忍自私的個性與行事風格,卻也看不懂她無窮無盡的欲望,也不免有一絲絲心疼她,即便是待到她老來寬容懺悔之時卻也來不及了。
? 撇開武則天,意外的收獲是“認識”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使太宗是以一些非常的不符人常的手段奪得皇位,但在執政期間卻也重用賢臣廣納諫言重情義,在治理國家上絲毫不馬虎,并時時以玄武門之變以及前人之事警醒自己,于是就有了大唐貞觀之治,不得不說,他著實是有帝王之才的,即使是以不光彩的手段得來的天下之權,但卻是老百姓們的福音。反觀唐高宗李治,軟弱無能優柔寡斷膽小怕事,眼看自己心愛的人被冤死賢能的大臣一個個被誣陷遠謫兒子女兒死的死幽禁的幽禁卻也始終無能為力,因此武則天的輝煌自然是少不了他的功勞,卻也是注定的結局。
? 武則天的一生用“權力的游戲”來形容也不為過,為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得到萬人之上的權力,一路“披荊斬棘”視人命如糞土,踩著一眾至親至愛與賢良忠臣或是無辜之人的尸體達到頂峰,創造了一代女皇的奇跡,終究是過大于功吧,只是確實是有教育意義的“奮斗史”,怪我太過膚淺太過感性竟讀不出更多的意義。
? 如果說我看法片面過于感性,那書中一段話也頗有道理也正好使我在她的功過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使我對她的了解更加深刻與透徹,同時也更加客觀地讓我們認識武則天。(書中摘錄片段如下)
都說“讀史使人明智”,這話不假,從興趣出發,我很慶幸能了解到許多不曾涉獵的知識與領域,也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的中肯或不中肯的想法與意見。純屬拙見,只是想記錄自己的想法,不代表任何書籍作者的觀點,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讀與看法,若是目光短淺,看法片面,原諒我沒有遠見,定當繼續努力。
(王曉磊《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林語堂《武則天正傳》)
? ? ? ? ? ? ? ? ? ? ? ? ? ? ? ? ? 201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