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不喜稱絳為楊絳先生,雖尊敬卻帶著陌生。我只稱她絳,用一貫錢鐘書先生的稱呼,溫暖而又貼切。
? ? ? 第一次識得絳是什么時候,已經記不清了。是因讀了《圍城》這本書了解了鐘書老先生,順道知曉了絳為其妻子。因鐘書先生曾稱其“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還是因為一句比較發人深省的話“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我才翻看了她的資料,識得了這么一個人。
? ? ?絳真真是一個才女,且不說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以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銀幕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且說說她93歲出版的散文隨筆《我們仨》吧!
? ? ? ? ?《我們仨》分三部,第一部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我剛翻開《我們仨》看著目錄就為絳心酸。第一部寫了一個夢,第二部為虛夢實合,第三部則寫實。第一部第二部兩個夢,一為短而真實的夢,那夢里,鐘書先生突然離她而去,她卻未有任何準備,醒來便埋怨鐘書先生一聲不吭地撇下她走了。二為長達萬里的夢,看似夢卻也非夢。大概是鐘書先生記得絳的埋怨便叫她做了這個長達萬里的夢,好叫她千里奔赴會一場相約。夢里的古驛道真實而又虛幻,古驛道的相送是每送一程便少一程,留給她的是更深切真實的恐懼。她在這古驛道上愈見的憔悴、身心俱疲。第三部的寫實卻有了歡樂、溫暖。最普通的家人相處之道,最溫馨的點滴親情。讓她冰冷的心逐漸溫暖,她沉浸在他們仨的回憶中,且就讓她在這回憶中尋一處安棲吧,不必去打擾!
? ? ? ? 他們仨一個笨拙,一個機靈,一個能干。猶記得絳在《我們仨》中曾說道她和鐘書先生出國留學,后來懷孕住院那會兒,鐘書先生經常因干了各種壞事而惶恐不知所措去找絳。而絳每次都能堅定的安撫一句:“放心,我會修。”鐘書先生便真的放下心來,事后絳也真的把所有事情都搞定了。這世界,像絳一樣能干的妻子有很多,她們能料理好家里大大小小所有事不讓丈夫操心。像絳這樣的母親也有很多,言傳身教,心胸廣大。像絳這樣的作家也有很多,筆耕不輟,用真情寫動人故事。但是能把這三種身份結合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 ? ? ? ?絳在《我們仨》的結尾里曾這樣寫: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是啊!絳不是在團聚,就是在去團聚的路上。如今她淡定地料理好人間的一切,也淡定地鎖好家門和女兒丈夫團聚去了。
? ? ? ? 你們仨真的團聚了,再無分離。我且不說先生走好,只愿你在去團聚的路上,所必經的那一段最黑暗最波折的路上,有一個擺渡人。那擺渡人我希望會是你的女兒錢瑗,亦或是你的丈夫錢鐘書。若都不是,我亦希望那是一個溫暖的擺渡人,讓你能安心的走過。你在人世間所受的磨難已頗多,我不希望你死后還有諸多波折,你是如此膽小的一人,且讓那溫暖的擺渡人助你安心渡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