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看到今天的主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找個沒人的地方再點開看?又或者立馬退出不再點開?如果是這樣,那么你也是中國性教育下的受害者!
其實我也是受害者之一,作為一名九零后,一旦聽到別人聊到有關“性”這個話題的時候就會有意識的遠離,所以當主題定為性教育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很抗拒的,畢竟談性色變是我們國人的“優良傳統”,而我是這傳統下的產物!
然而我作為一名九零后,也算是新生代吧,居然對“性”是如此羞于開口,那其他的九零后,八零后呢?甚至是我們下一代的10后,20后呢?
所以作為缺乏性教育的我,為了祖國的健康發展(哎媽呀,我這逼格裝的高不?),在工作間隙找相關資料,然后有一個搞笑事件:一有同事經過我旁邊就立馬關掉資料網頁!媽喲,我這是被荼毒的不行呀,所以可以想象你們作為父母,面對孩子關于性的提問時候的樣子,嗯,應該很精彩。
——教育專題月刊編輯:小熊話保險
不要嫌棄性教育早,因為性侵者,永遠不嫌你小孩小。? ——許基德
在我國,許多家庭都是談“性”色變。至于緣由,也許從之前的“閉關鎖國”后,我們少了與外界交流的渠道,隔絕了許多這方面相關的信息。爾后,其他國家特別是歐美等都在進步,而我國還處于緩慢接受階段,以至于到現在都是談“性”色變,欲言又止。
在中國,大部分中國家庭,中國女性從小缺乏“性”教育,于是一系列“性侵”、“性引誘”等社會現象出現時,她們還懵懂無知。比如,幾天前我也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某國一名孤兒被養父從二歲性侵到九歲,又被一名鄰居,關在一個特制的小黑屋性侵了好幾年。對我們來說,這時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兒啊。而對于這個女孩兒來說,這又造成了一種怎樣嚴重的心靈創傷。
因此,在我國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那是刻不容緩的。我們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學習教育,家庭教育,生命教育,也要涉及到性教育這方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清楚地知道面對性侵者怎么樣去處理和面對,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在生活中快樂成長。
——教育專題編輯:月上獨行浣芝初
說到“性”這個話題,我內心是很沉重的。
近一年來,我關注過了許多這方面的社會熱點。每次審稿時 ,碰到類似的話題,內心總有一種不吐不快。在我國,性教育這方面流于形式或者表面居多,以至于適逢其會時,這總是一道難解命題。傳統文化的壓制,社會觀念的落后,家庭教育的漠視,學校教育的淡化,這些無不構筑著一道道嚴密的防線。時間一久,性教育愈來愈落后,各種矛盾沖突也就隨之到來。
前段時間,恰巧一件關于性教育問題的人倫事件,勾起了我的思考。它從網絡走向現實,深刻地揭露了性教育淡薄后的嚴重問題。原來性教育真的刻不容緩,于家庭、學校、社會、國家來說。以至于某次家里和兒子一同上廁所時,兒子提出的那個“丁丁大小為啥不一樣”的問題時,我都是嚴肅地思考后,認真地給他講解了。后來,我又仔細地了解了其他多方面的有關性教育的知識,感覺獲益良多。
本次月刊選題前,我對此頗為重視,第一次想以“性教育”這個話題來做主題,并征得了主編及各編委的同意。稿件方面,我們針對性了選取了一些較為優秀的話題深思。其中,有社會現象的剖析,個人家庭性教育的反思,性教育實用影片介紹,性教育自我認識等,涵蓋較多,突出性強。我們做本次月刊的目的倒也簡單,想讓“性教育”這個話題引起大家的深思和重視,至于覆蓋面多大,暫且不論。我始終認為:做總比不做好一點。
——教育專題編輯:一淺疏影
目錄:
作者:羊達令
越來越多的性關系,男生不知道避孕套,女生去吃避孕藥;
越來越多的性侵犯,不知道后果的嚴重性,羞于顏面,不去報警;
越來越多的婦科人流廣告,卻沒有人告訴她們如何保護自己;
越來越多的早熟現象,建立在互相取悅的基礎上;
越來越多的家長們談性色變,學校進行性教育還要被埋怨。
2.誰說性教育很難開口?鄭淵潔只拿2種食物就給3歲的鄭亞旗上完了性教育課?
作者:皮皮魯總動員
鄭淵潔說:“別的教育可以遮遮掩掩,就是包括什么數學、語文,你愛怎么兜圈子怎么兜圈子,我覺得,只有性教育是不能轉彎抹角的,一定要是直白的一步到位的。因為你只要留下懸念他就會去探索。而這件事情18歲之前是不可以探索的。因為你不告訴他,同齡人會告訴他,而同齡人的信息是以訛傳訛,不準確的?!?/p>
3.如何把性教育變得不尷尬又有趣?這部印度科普短片你一定要收藏!?
作者:柚媽親子心理
在孩子的眾多“十萬個為什么”里,性一定是無法回避的問題。談性色變是傳統觀念,影片里爺爺一直是一個“反派角色”。每當爸爸要給兒子做性教育的時候,就會在腦海里浮現出爺爺各種阻止的幻象。后來,大家都慢慢地認同了阿南德的做法,父母親自給孩子解釋其實才是最好的方式。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不能怕麻煩,也不能怕羞愧。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對性的正確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作者:兒童性教育映爾
不要讓孩子自己去認識性、尋找性的答案,這樣做法是不負責任的,對他今后的性認知、人際關系、性行為及性功能甚至正常生活可能造成影響。
作者:龍媽在路上
龍媽小時候接受的性 教育可以說是零,就算現在在談論到性 器官的時候還是會有羞恥感。
特別感恩在完全不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歲月里能完好的存活下來。
2018年央視紀錄片《呵護明天》系列劇集中提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2013-2016四年間,全國共審理性 侵兒童案10782起,這就意味著平均每天至少有7個孩子受到傷害。?
6.性教育要坦蕩蕩?
作者:陳千尋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全力庇護好孩子的身體,不拘于形式教會孩子自我保護。危急關頭,哪怕是一句我不認識你,你不要碰我或我還沒滿14歲,你想坐牢嗎?也許就能讓他們從魔爪下自救出來。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及時合理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加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任重而道遠。
作者:蔣小花
性侵害分為顯性性侵害和隱性性侵害。顯性就是眾所周知的那樣,侵犯者懷著主觀欲望,有目標地實行性侵害行為。隱性性侵害:侵犯者主觀上沒有進行性侵的主管意愿,但是行為上卻出現了類似顯性性侵害的心理傷害。
這類侵害,主要來自孩子的看護人。比如家長給孩子3,4歲的孩子洗小雞雞、夫妻生活不回避孩子,當眾言用語戲或行動戲弄孩子生殖器。這種常見于小男孩,比如成人會說一些跟小雞雞相關的笑話什么的來逗弄孩子。隱性侵害,常常存在于養育者的養育行為中。先需要知曉哪些屬于不妥當的養育行為屬于隱性性侵害。
作者:雨后晴煙
一個很乖的孩子,只是后來父母覺得她不乖,很多事情都用了“堵”而不是疏導的方式(如果同意子女戀愛,不談性色變,告訴她關于性的常識,允許他們去玩,他們頂多也就是在游樂場去牽個手什么的,不至于一見面就啪啪啪),乖孩子最后才成為如此叛逆的姑娘,讓自己過早地在“性”中,深受其害。
作者:幼兒說
2012年,香港護苗基金的數據顯示,男孩被性傷害的比例比女孩還要高17%。父母們以為男孩子相對安全,這種心態卻讓壞人有機可乘。孩子們是小小的花蕾,他們的成長需要陽光和雨露,而不是傷害。父母們,請推開那道堵在你面前的羞于性教育的“墻”吧!
作者:江蘺子
性教育,就這么沒辦法成為一種教育嗎?
我見過很多老人把玩嬰兒的生殖器,父母也毫不介意,我見過很多家長在電影里接吻鏡頭的時候,慌慌忙忙遮住孩子的眼睛。其實,很多事情,早懂要比晚懂好。
我們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但在“性”面前,人們始終把矛頭指向女性,指向受害者。我們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那些早早就懷孕了的女生,因為她們,根本還沒有清楚認識到,什么叫做性。因為大多數人抱守殘缺的心理,總把“性”當做是家里的破棉被,藏著掖著。
作者:曲濕濕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談性的男人浪蕩,談性的女人風騷。古代的傳統觀念流傳到現在被冠以“道德”之名,雖說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但是很多男女對于“性”還是諱莫如深,腦中想到的都是打滿了馬賽克的不堪入目的畫面。
越是禁忌,就越是令人有窺探的欲望。人們似乎談性色變,卻又不由自主地心向往之。正應了魯迅那句:“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p>
以上是2018年教育專題第一期月刊,感謝各位作者的“辛勤勞作”,同時也感謝各位教育專題的工作人員的付出!
歡迎您的留言建議,我們會不斷改進,越做越好。
下個月月刊的主題是“校園欺凌”,優秀作品將會被收入月刊文集哦,期待您的投稿~
關于下期月刊主題以及更多活動請關注:?月刊備選專題
【投稿請關注】:教育
專題主編:子皿悠悠
審稿編輯:一淺疏影、西瓜甜甜99、月上獨行浣之初、澄澄黃、子皿悠悠
月刊編輯:小熊話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