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與小民
(讀書隨筆)
做企業管理的時候我就想通了一個道理:大集團的管理模式不適用于中小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如果非要模仿大集團的管理模式,就如同小孩穿大鞋,不僅滑稽可笑,而且,走不了幾步就會摔跤的。
現在想來,不獨是企業,人生理想,為人處世之道不也是這樣嗎?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說“善養吾浩然之氣”,這都是有大志向的大人物的大道。志向不大,理想不大,抱負不大,即使登上泰山,也只是拿著手機給自己拍照,何以能看到天下?
有人說孔子的“仁義”之道太虛偽,其實只是他看不到仁義之道的實在之處。治天下者與只求溫飽的小民不可同日而語。小民若講仁義,因為看不到實實在在的仁義,只能像盲人摸象那樣,摸到耳朵說是扇子,摸到腿說是柱子,最后仁義被拆得四分五裂,說什么的都有,然后固執己見,以求心安,因此大道最后養出了小民。
小民就該有小民的追求,或止于格物,或止于致知,或止于修身,或止于齊家,為什么一定要去碰治國平天下呢?治國平天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碰的。
國有大道,然大道太大,難以企及,因此養出小民。小民不能安于小民,要碰大道,但又不肯循序漸進,只求快速到達,因此,無數人跌倒在路上,還美其名曰:我為大道而死,雖死猶榮。其實是穿的鞋子太大,被鞋子絆倒,摔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