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了《小強升職記》這本書,看完后覺得有必要寫點東西記錄一下。一是為了方便以后查閱回顧,二是為了同時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為什么會讀了這本書呢?前段時間,簡書上有好幾個作者的文章都提到這本書,知乎上的章魚老師也在他專欄文章中提及到這本書。因此,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便把這本書放到了當當的購物車里。
在書寄到的時候,便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小強升職記》的閱讀。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有兩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Q:你知道這世界有哪兩類人組成嗎?
A:“確實很忙的人”和“假裝很忙的人”。
有點意思。當然,這兩句話可能只是偷了一下懶。很多時候,真忙和假忙并不總是那么涇渭分明。而且,也有另外一種說法: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不要小看假裝的力量,更不要小看重復的力量,哈哈。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
關于《小強升職記》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些方法論。整本書在語言上也比較接地氣,通過小強與老付兩個虛擬的上下級角色,使得整本書讀起來頗有趣味,也更契合實際的工作場景。
書中介紹的所有方法論,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四象限”理論,它很好的解釋和描述了我們很多人所處的狀態。例如:焦慮、拖延、懶惰等。
其實“四象限”理論并不是《小強升職記》的原創,它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
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緊急;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
第四象限:不重要而且不緊急。
根據書中的理論,我們工作中的主要壓力來自于第一象限,生活中的主要危機也來自于第一象限。大部分人會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上,因為它們都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事情。特別地,第一象限的事情必須馬上去做,否則后果會非常嚴重。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會感覺每天都在處理火燒眉毛的事情,被事情不斷的推著往前走,姿勢自然不夠優雅。同時,這也使得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思考問題,從而導致了忙碌、盲目以及焦慮。書中也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描述:
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上,做再多的正確的事情都是沒有用的。
當然,“格言”大都是基于情景去理解的。所以我們也不用太過悲觀,如果錯誤促成了你對事情的思考,并因此作出了相應的改變。那么,錯誤也是有意義的。畢竟,我們不可能每件事都能一次就做好。
此外,《小強升職記》中也介紹了如何正確利用“猴子法則”走出第三象限。其中涉及到“猴子法則”的兩個核心:明確職責、溝通技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一下,這里就不再繼續細說啦。
回到上面的“四象限”理論,書中還提到我們最容易忽略一點是:
第一象限80%的事務都來自于第二象限沒有被很好處理的事務。
從這個角度看,第二象限工作法是“四象限”理論的核心和最終目的。我們應該將主要時間投資于第二象限,而不能因為它是不緊急的就不去處理。
如何走進第二象限?書中暗示,正確評估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緊迫程度,是正確應用“四象限”理論的一個重要前提。要想做到這一點,理解下面兩者的關系很重要:
“緊急”不等于“重要”。
學會正確辨別事情的輕重緩急后,就可以把事情歸類到不同的象限中,從而采取不同的行動方案。作者同時也詳細介紹了“衣柜整理法”,其中有兩個行動方式令我印象深刻:
2分鐘行動:
如果一件事情2分鐘就可以解決,立即去做。
下一步行動:
“下一步行動”就是明白某件事情的下一步驟,時刻要問自己事情的下一步行動是什么。
這兩種方法看似簡單、普通,但是實際應用效果卻很顯著?!?分鐘行動”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拖延情況的發生, “下一步行動”也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迷惘情況的發生。它就像自行車帶齒輪的踏板,我們踩著它驅動整個系統。
除了上述的方法論外,書中還談到了如何高效利用“番茄工作法”提高專注力,以及如何合理利用“S.M.A.R.T法則”厘清目標。其實,整本書所談的方法論都是以實用為原則,書中講述的其它方法就不在這里展開講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下。
以上就是關于《小強升職記》的一些閱讀總結與體會,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們看作是讀書筆記。期待后續會有更多的讀書筆記分享。
感謝小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