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智慧真的了不起,在制作美食方面我們可以說是一絕,就拿餃子這道美食來說深受很多人的歡迎。如今餃子成為中國家庭經(jīng)常吃的美食,每當母親包餃子時就說餃子真是好東西,連菜帶飯都出來了。沾點蒜泥吃著新出鍋的餃子味道美極了,好吃的餃子是皮薄餡大,一咬一股水。包餃子是媽媽的強項,在家里但凡有空媽媽就會去菜市場絞點肉餡,然后買點青菜剁碎包餃子。
每次看著媽媽包餃子非常嫻熟,肉餡拌好然后開始和面,把面和好在面板上醒二十分鐘。這個時候就開始燒水,面一醒好就開始搟皮包餃子。這時候的面特別勁道包出的餃子可以做到皮薄餡大,媽媽包餃子特別快六十多個水餃不一會就包完了。這個時候鍋里的水也開了開始下水餃,看著翻騰的水一下子就平靜了,這時候一定要用勺子的球面輕輕推動剛下鍋的餃子,讓餃子散開一直推到鍋底,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止餃子粘鍋。然后蓋上鍋蓋等著開鍋,差不多過七八分鐘鍋里的水會再次沸騰。這時候把事先準備的冷水倒入鍋中,讓沸騰的水再次恢復平靜。蓋上鍋蓋繼續(xù)煮,等到過了大概五分鐘鍋里的水會繼續(xù)沸騰。這時候看看餃子的狀態(tài),如果都漂上來了而且都是鼓肚就說明餃子已經(jīng)煮好了,如果沒有鼓肚就再放點涼水煮到水再次沸騰基本就可以了。新出鍋的餃子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在吃餃子時別忘了把盤里的餃子翻一翻以免粘在一起。
每次看著母親包餃子就覺得挺容易,覺得這事沒有什么技術含量。自己就是負責吃,后來覺得母親確實辛苦自己應該動手為母親包一次餃子。所以以后母親在包餃子時我就會特意幫母親打下手,比如和面,和餡,甚至是包餃子每道工序都接觸。只有自己親自動手才體會到包餃子確實不容易,每一道工序都有自己的方法,稍有不得當就很難包出好的餃子。
從和面開始學習包餃子,和面這個活不難,就是簡單的體力活。但把面和到什么程度,放多少水和好后醒面多長時間都有講究,特別需要耐心。記得有幾次我和的面非常軟包的餃子就容易煮爛,后來慢慢掌握了和面技巧和面算是勉強過關了。
學習包餃子也是很有意思的項目,我開始包餃子放的餡不多,因為放的多我就包不上。看著母親的餃子各個將軍肚很是羨慕,我的餃子各個都像沒吃飽的難民多可憐。等一出禍很明顯就能看出那些是我包的餃子,又難看又干癟。后來包餃子也逐步學會,能包出將軍肚但形狀還是不好看,不過我也很滿意了,母親算我合格。
包餃子我最不喜歡的一項就是搟餃子皮,這個實在太難,它需要雙手配合,一只手搟另一只手轉(zhuǎn)動面皮。看母親搟餃子皮特別輕松,一點也不費力氣,但我搟皮兩只手完全配合不好。搟起來非常吃力而且根本沒有辦法把餃子皮搟出圓形,我搟的餃子皮什么形狀都有。自己看著都想笑,學了很久都不會搟餃子皮,后來我和我媽說干脆以后我不學了太難了。母親說這個活一點也不難,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好,她還特意把搟餃子皮動作放慢讓我一步步看清楚。差不多經(jīng)過好幾年的打磨我才把搟餃子皮學會,這樣自己終于可以獨立包餃子了。
把包餃子學會以后我就決心給家人包一次,包餃子從備料和餡,和面,搟皮,包餃子,燒水,煮餃子。一共包了六十多個餃子,一共用了兩個多小時,我已經(jīng)滿頭大汗了。等把餃子端上桌子時才覺得這是我有史以來吃的最有分量的一頓水餃,因為這里全部都是我的心血。因此我吃起來感覺特別好吃,盡管和媽媽的手藝還有很大差異,但我已經(jīng)很滿意了。
當我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里也在想確實是好吃不如餃子。母親曾經(jīng)為了家人包了那么多次餃子,任勞任怨。以后我也要為人父母,當我的孩子想吃餃子時我如果不想包可以叫一份外賣。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做飯就叫外賣,但外賣永遠無法替代父母對孩子那份貼心的愛。我想以后我當父親時也能像母親一樣可以自己動手給孩子包餃子,并且教他們,傳遞一份深深的父愛同時也能讓他們受益無窮,幸福的生活需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