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叫骰(tou)子,不叫色(sai)子,后半句說起來只是為了押韻。
說道餃子,大概是中國人公認(rèn)的美食了,天南海北,國內(nèi)國外,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只要是有餃子,附近必定有中國人。
不說餃子的象征意義,這樣說起來幾天也說不完,也不說餃子的皮兒跟餡兒,這樣也會說上一陣子,還不一定說的全。
我們今天只來說說關(guān)于餃子的故事,不多不少,只說一個,免得你們嫌我啰嗦。
大家伙兒都知道,在外面吃餃子,或者論斤或者論兩,或者論盤或者論屜,也有論個的論鍋的,總之是要有個能夠衡量的度量,熟客知道自己能吃多少,老板知道能賣多少錢。
但今天說的這位給其他人都不一樣,在遼寧沈陽,有位師傅做餃子幾十年,店鋪不大生意不少,他賣餃子既不論斤,也不論個兒。
人家論——飽兒。
一飽五十塊,包你吃飽,一個不多,半個不少。
你還別還價兒,要不沒得吃,下次也別想著再來了。
老板脾氣就這么怪,人送外號——王一飽兒。
也許你要問了,這么做生意還有人來吃么?這生意不得做砸了呀。你還別說,食客就吃這一套。
因為呀,這王老板可是個神人,他有一絕兒,不管你是喜歡吃咸的喜歡吃辣的,能吃一兩還是能吃三斤,王老板從來連問都不問。你人從門口兒進來,王老板抬頭瞅你一眼,半個點兒肯定把餃子給你擺跟前兒,扔下兩半兒大蒜回去接著看報,你吃完抹抹嘴,扔下五十塊,這買賣就成了。
要說那味兒,真絕,誰吃的都不一樣啊,有的說是三鮮餡兒的,有的說是驢肉餡兒的,也有的說是純素餡兒的,就一個字兒,香!
好吧,我的故事講完了,餃子不管啥餡兒的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