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是不是都喜歡吃餃子呢?要不然為什么逢年過節都要包餃子呢?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吃餃子都有許多美好的故事。
最喜歡的一個關于餃子的故事是有關河南老鄉張仲景的故事。傳說,有一年冬天,河南遇到了自然災害,醫圣張仲景回到河南老家南陽,發現有許多人耳朵生了凍瘡。他請人用面裹著他秘制的藥餡,用熱湯煮熟,分給又凍又餓的家鄉的老百姓食用。因為這包的食物像耳朵的形狀,就給這湯取名“驅寒嬌耳湯”。老百姓食用了這“驅寒嬌耳湯”,很快凍瘡就康復了。后來人們又把這種食物叫做餃子。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河南這一帶的老百姓每年冬至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包餃子吃,傳說冬至不吃餃子,寒冷的冬天來到時耳朵都被會凍掉的。
小的時候家里不是很富裕,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到媽媽做的餃子。有時是香香的豬肉蘿卜餃子,有時是雞蛋韭菜餃子,有時是糖餃子。小孩子都愛吃糖,大人希望在大年夜做甜甜的糖餃子,期盼小孩子吃了糖餃子,來年的日子甜甜蜜蜜。過年包餃子,爸爸剁餡,媽媽和面、搟餃子皮,小孩子們學著大人的樣子搟餃子皮,媽媽總是想辦法教我們把餃子皮搟的圓圓的,希望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意思。
媽媽教我搟餃子皮時,先把小面團按扁,一手拿面團一手拿搟面杖,餃子皮要轉著圈搟,這樣圓形餃子皮中間厚一點,邊緣薄一點,包出的餃子不易爛,皮薄餡多真好吃。我總是心急,搟出的餃子皮總是不那么圓。有時我想,怎樣才能又快又好的把餃子皮搟圓一點呢?
后來上師范時,有一次到上蔡的同學紅梅家里去玩,阿姨包餃子招待我。
我發現她搟了一個超級大的面片,然后拿出一個圓形模子,在大的面片上輕輕一摁,一個圓溜溜的餃子皮誕生了。(我仔細一看,那模子是過去一個手電筒的燈頭鐵殼,這叫廢物再利用呀。)我當時覺得這位阿姨真是有創意,后來在其他地方再也沒有遇到過第二個用這種方法做餃子皮的了。
我與餃子是有緣的。老公家里愛包餃子,而且包的很好吃。談戀愛時,我們沒有單獨出去約會吃飯,他總是在陽光燦爛的冬日的周末,邀請我去他家吃餃子。
坐在院子里,一邊享受著冬日暖陽一邊蘸著醋品嘗好吃的餃子,陽光溫暖了我的心,餃子溫暖了我的胃。后來,我們結婚了,公公婆婆每個月改善生活都會包餃子,我也知道了為什么老公家包的餃子那么好吃,那真是名副其實的灌湯水餃呀。
再再后來,我們和公婆分開住了,但是每個月總是要和哥哥嫂子一起回到公公婆婆家,全家一起包餃子。
這是我們這個八口之家的一項全家總動員的娛樂項目。公公早早到菜市場打好肉餡、蘿卜、蔥、葁,回到家倒進大盆里調餃子餡。公公調的肉餡可是一絕。(今天耐心看完本貓的文章的吃貨有福了,最后我會公布這個秘方,一般人我是不會告訴的。)
婆婆在公公出門買菜時就把面和好了,放在面盆里餳面。這樣面又柔軟又勁道,煮餃子時不易爛。
接著我和老公負責搟餃子皮,哥哥嫂子負責包餃子。流水作業,動作熟練,不一會兒功夫一案子又一案子的水餃就被端到了廚房。公公婆婆已經把下餃子的水燒開,幾分鐘后,一碗又一碗的灌湯水餃出鍋了。全家老少圍坐在餐桌旁,一邊品嘗水餃,一邊聊天。
這個說:“這么好吃的灌湯水餃,誰拌的餡兒呀?”這一定是公公在等著我們夸獎他拌的餡有灌湯呢。那個說:“這皮薄肉餡多的餃子是誰包的呀?”……都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呀。
哈哈哈哈,在愉快的氛圍中,我們品嘗著美味的灌湯水餃,享受著天倫之樂。后來哥哥嫂子家有了寶寶,我們家有了妞妞。
兩個孩子也和大人們一起搟面皮,包餃子時總是往里面包幾粒花生豆,吃餃子時就多了一種期盼,看誰運氣好,能吃到包有花生豆的餃子。
最近在簡書上看了許多美食家做的餃子,我也在自家小廚房研究怎樣包好看好吃的餃子,第一次包水晶餃,您看,效果怎么樣?
看,近處美麗的白菜狀的餃子是本貓包的,中間排列整齊的是我家大食肉獸包的,最遠處只漏出一點兒的扁扁的是我家小食肉獸包的,全家齊動手,包餃子不用愁呀!
您是否有興趣了解這好看又好吃的水餃是怎么做出來的呢?本貓慢慢講給您聽。
您能看出哪個面餳的時間更長一點嗎?對,我先和的菠菜汁面團,看起來比較明亮和柔軟。
這里溫馨提示一下,綠面不要搟得太厚,否則切成小面團、搟成餃子皮時,你會發現白色太少了,包餃子時幾乎看不到白色,沒有對比色了。
用刀把長條面滾動著切成兩排小面團,撒上面粉,用手輕輕按成一個個扁圓形,用搟面杖搟成中間厚周邊薄的圓圓的餃子皮。
我搟的餃子皮忘記拍照了,留點遺憾吧。
餃子要好吃,餃子餡兒的調配非常重要,這次我用的是本地新鮮青翠的青蘿卜,看多么水靈,那么多汁。
這紅紅的肉、綠綠的香蔥、白白的蘿卜、金黃的葁末放在一起,像不像國色天香牡丹圖。?
最關鍵的步驟就是攪拌餃子餡兒了,婆婆家每次包餃子都是公公親自拌餡兒,本貓偷偷學著也試著拌餡兒,雖然趕不上婆婆家灌湯水餃的美味,也有八九分相似呢。
首先加鹽不要太多,寧愿淡一點,也不要太咸。
接著加十三香、白胡椒、生抽、醬油、香油(或者其他植物油),一邊攪拌一邊加水,要想吃到灌湯水餃,必須加水,加油,用力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再攪拌,直至油包著水,完全包容在一起,這樣包餃子時不滲水,餃子煮熟后,咬一口,滿嘴都是湯汁。
接著就是包餃子了,看全家齊上陣,小將也出馬,一個就頂倆。
看到小將包的扁扁的餃子,我突然明白為什么我們這里把餃子也叫“扁食”了。
餃子包好了,在滾水里煮三滾,加兩次涼水,餃子漂浮上來就熟透了。
出鍋,裝盤。
有人喜歡這樣吃,餃子和湯分開。
有人喜歡這要吃,餃子和湯在一起。
真想給我煮的餃子來一張全家福,可是第一盤剛端上桌,就被食肉獸消滅了一半,第二盤端上來時,第一盤已消失殆盡了。
終于可以坐在餐桌旁品嘗自制灌湯水晶餃了,咬一口,湯汁流出來,急忙吸入口中。勁道的面皮裹著香香的松軟的肉餡,嚼一嚼還有蘿卜的清脆響聲,那感覺真是棒極了!寫到這里時,我不禁咽了一下口水,真是坐著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呀!
謝謝您耐心看到最后,如果喜歡,請點個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