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時候母親問家里有什么的最想吃,我毫不猶豫的說出了兩個字,餃子。
餃子作為傳統美食,一直被人們所喜愛,餃子名稱取自交子,是說每次新舊年份交替之時,乃是子時,這時候都要吃面皮包裹著餡料的一種食物,這就是后來取名的餃子。
在中國,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地域之間人們對于食物口味的分類更是顯著的標志,但是若是談論起餃子,那么作為北方人尤其是東北人還是頗為自豪的。
相較南方來說,東北人的口味還是相對重一些的,因為一年之中有小半的時間是處于寒冷的狀態,所以養成了高油高鹽的飲食習慣,而餃子這種既是主食有是菜的食物,恰恰得益于這種飲食習慣。
來到南方之后品嘗過幾次南方口味的餃子,也許是習慣的原因,總覺得味道有些寡淡,在東北大部分時候制作餃子的餡料時要加入豬膘花,也就是豬肥肉,這樣當餃子煮好之后汁香濃郁,豐富的油脂完美的把各種食材結合到一起。
這餃子的精髓全在餡料上,其次是餃子皮,在我的記憶中小時候的餃子皮都是家中自己發面,然后做成一個個手工搟制而成,現在則是大家為了方便,大部分都是買已經做好了的餃子皮,像剛才所說餃子的精髓全在餡料上,一名主婦若是拌的一手好餡料,那可是會被全家人崇拜的。
離家遠才思故鄉味,無論是從味道還是從餃子所代表的意義上都代表了對家的一種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