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讀了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問》,真是受益匪淺。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每一問都觸及靈魂,發人深省。
? ? 健康第一。沒有了身體,一切都完了!陶先生提到了“鄒秉權”同學和“魏國光”同學之死,言語之間滿是惋惜。“健康堡壘”必須要建立!現在部分教師的身體狀況讓人堪憂。前幾日,同事在辦公室說起,之前五年級的某位老師,因為乳腺癌加重而住進了醫院,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生這樣一場大病,今后的人生該怎樣繼續?孩子,該由誰來照顧?學生呢?又何嘗不是這位老師的牽掛呢?這位姐姐,在工作上是任勞任怨,從不挑肥揀瘦,教學成績是頂呱呱,這些年來,她所教育出來的優秀學生是不勝枚舉。領導喜歡她,同事佩服她,孩子擁戴她。在她成績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工作加班,早來晚走,認真備課、批改作業,學生的學習就是她的一切。可如今,她倒下了,孩子們的未來可咋辦?她還能繼續享受自己鐘愛一生的工作嗎?想想心都會寒。所以,一定要愛惜好自己的身體。沒有身體,怎會“厚積薄發”,又怎會“積跬步,致千里;積小流,成江海”。身體,是一切!讀了陶老的這一問,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呢?其一是教師的工作量較大,很多教師幾乎抽不出時間來鍛煉身體;其二、健康意識較差,有病能拖則拖,經常帶病堅持工作,不會調整工作時間;其三、最重要的是沒有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故而,陶老先生建議我們,要建立科學堡壘,必須注意幾點:“科學的觀察與診斷”,“飲食的調節與改進”,“預防疲勞的休息”,“用衛生教育代替醫生”。做為教師,我們的健康不僅關系到個人,家庭,而且關系到學生,更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
“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的源泉。”陶先生說有五個字可以幫助我們學問易于進步。第一個,是“一”字,就是“專一”。我們對于一件事物能夠專心一意地研究下去,必然能夠有一旦豁然貫通之時,因為有了一個專一的問題做中心,就可以圍繞這個中心去展開學習。第二個是“集”字,就是“搜集”。有了豐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徹頭徹尾的來研究它一個明明白白,才能夠真正理解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夠“迎刃而解”,才能夠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第三個是“鉆”字,就是深入的意思。第四個是“剖”字,就是“分析”的意思。第五個是“韌”字,即“堅韌”。就是說做只有在長期的戰斗中,戰勝許許多多的 困難,化除種種障礙,才會有所收獲。在做學問上,要用韌性戰斗的精神,歷久不衰、始終不懈地堅持下去,終可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陶先生的五字真言說出了教師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真諦。教育者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從走上教育崗位到成為一名好教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持之以恒。
? ? ? 工作的好壞影響著生活、學習。一定要“站崗位”、“敏捷正確”、“做好為止”。既然走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就要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既然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就要把汗水灑在講臺,用愛澆灌每一位孩子。要想工作有效率,既要思維敏捷,又要方法正確。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日的工作中,要注意總結經驗方法,還要注意工作時要細心與耐心。教師的工作平凡而瑣碎,而瑣碎的工作常常考驗我們的毅力與耐心。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端正工作態度,一切為了學生,我們的任何工作決不能半途而廢。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為非作惡愈大。陶行知先生把道德分為“公德”和“私德”,并指出“人人以公德為前提,則這一個集體,必然是日益穩固,日益興盛。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這個集體的基礎必然動搖,并且一定是要衰敗下去!”我們是在塑造人類的靈魂,是在為全人類“公德”而奉獻自己的智慧,那最好的垂范當然是崇高的“私德”。陶老又說:“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潔”。陶老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懷,不愧為“人民的教育家”,更是所有教師的楷模!
? 面對緊張而忙碌的生活,面對每一天的旭日東升,讓我們每天四問,并堅持努力做好,當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們會無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