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陶行知老先生的《每天四問》一文,我反復讀了多遍,一遍有一遍的收獲,每讀一遍都有不同層次的感受,最后我的感受是此文意在教我們如何去成就自己高質量的人生,不只是在告誡學生如何去做,更是在告誡我們這些老師如何去做,我們如能“每日四問”,則可以去影響身邊的人,影響自己的學生,才能教會他們全面發展。如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在兩會上所言:“好的教育,應該是培養終生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給孩子們健全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造福國家社會。”我覺的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每天四問”和唐校長所說的“好的教育”是完全相通的。讀完此文,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個詞:
? 1、自律
? 一天能做到自問自己的身體、學問、工作和品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這并不難,若能天天做到,則非常難。我想說的是要想達到老先生所言的“每天四問”,首先要有一個恒心,做到嚴格的自律,而且要扎實認真的去做。這么艱難的一件事,孩子們如何能扎實的做好呢?說到這里我認為,要想讓身邊的人做好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先做到自律,因為任何時候身教都是大于言傳的,只有能嚴格自律“每天四問”的老師,才能教出“每天四問”的學生。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不同的,發展軌跡也是不同的,所以每日反思自己的問題完全不同的,但是大家要養成的這種每日反思的習慣卻是相同的,所以要做好這件事,貴在堅持,日日積累,時間長了,習慣自會成自然,效果也會呈現“水到渠成”之效。
?2、細微
? 老先生雖是強調“每日四問”,我認為老先生的本意并不是要求我們每天必須都要在身體、學問、工作、和道德四個方面都要有所進步。這四個方面其實基本上涵蓋了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個人理解是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只要把每個細微的環節都認真做好,你自會在某個方面有所進步,日日積累,必能取得一定的成績與進步。
3、更新
? 我們進行“每日四問”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讓我們成長、進步,成長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呢?我認為成長就是不斷更新自己的過程,通過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之中的經歷,不斷的去發現自身的問題,然后再去尋求彌補糾正之方法,改正之后,你就在這個方面得到提升了。當然我們對于自己的更新是全方面的,我們教育學生要全面發展,其實和老先生的要求是相同的,只有從各個方面都去反思提升自己,你才算是在扎實的成長。因為大家都都明白,一個水杯裝多少水是由杯壁的最低處決定的。比如你有很高的學問、出色的工作能力、高尚的品德,而沒有健康的身體,你的人生價值將會大打折扣,其他三個方面很難得到完全的發揮。
?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現在的老師與陶老先生那個時代的老師相比,現在的老師確實難做一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對未來社會地位跌落的深層憂慮,轉化為群體性教育憂慮,焦慮孩子們的明天。而我們老師能夠做的,就是示范引領,全面關懷關心學生的成長,塑造他們善良的品行,努力造就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每天四問”更像是一種做事的態度,只有心懷這樣的態度,我們和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更好、更溫暖的環境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