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第三章 區分觀察和評論
第三章開始,這本書就開始在寫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了。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并清楚的說出觀察結果。非暴力溝通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做評論。他只是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評論,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因而,我們在觀察某一件事情時,保持中立態度是十分重要的。
“他人很好”(評論)
“他為老人院的老人做了很多事情”(觀察)
添加各種標簽就是評論的過程。用簡單的描述手法去描述某件事情或某種東西的特征才是觀察,不做任何評論不加標簽。
這一章單純是講區別觀察和評論,并以一些例子去說明兩者的區別。
我在想,為什么一定要中立地觀察某些東西?人總難免帶走偏見,即便這種偏見也算膚淺,但是就是各有各的觀點角度才會造成那么豐富多彩的世界,無絕對對錯,無絕對中立??赡軐W會這些中立的觀點,就更能和平解決矛盾,理解他人吧。
最近鬧得很火的,武昌火車站砍頭事件。雷斯林的觀點很新穎,“法律對不怕死的人無解,所以待人和氣一點對你也有好處”。店家不解釋為什么多收一塊錢,直接一句“我說多少錢就多少錢,吃不起就不要吃。”滿口的不屑和鄙視會讓人氣憤,所以遇到十分沖動的顧客就會吵起來還拿刀砍死店主,幾十刀…這個數量光是聽聽都讓人毛骨悚然,何況是被砍的人的疼呢。店家的態度不至于讓他死去,所以在非暴力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即便我還是會極端地想樹立這種思維有什么用呢?起碼它可以成為你的修養,讓你遠離危險的境遇,讓你有條命活下去……我又想到了余華地《活著》,原來活著需要學那么多東西,活著這一件事本來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