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溝通力塔樓>
*與領導溝通的塔樓*
第17組3張便簽
[I便簽]
在與領導的溝通中,無外乎兩點"聽和說"。"聽",是接收工作。"說",是匯報工作。
"聽"的塔樓,分4層,分別是: 傾聽,重復,要資源,同理心。
"說"的塔樓,分4層,分別是: 事實與觀點,分層次,給建議,同理心。
這兩棟塔樓是個雙子座,而且是個頂部相連的雙子座。
<"聽"塔樓>
一層: 傾聽
耐心而仔細的傾聽領導分配的工作,梳理出整段話的重點與要點,找出領導分配工作的目標和目的。
Why要這樣做呢?
1.在領導講話過程中,不要打斷領導,一是為了讓領導思路清晰的講完工作,二是對領導的尊重。
2.找出這段話的目標與重點。我們做一件事,如果不知道目標是什么,那做這件事情也就失去了意義,不如不做,尤其是在完成領導分配的工作時,目標不明確,所有努力都白費。
二層: 重復
重復領導布置的工作。目的是:
1.溝通是雙向的,在我們努力接收信息的過程中,因為我們的思想層次,背景,學歷,經歷不同,表達者的表達方式、水平不同,我們接收到的信息,經過我們自己的加工可能會面目全非,也可能是半知半解,當然最好的是心有靈犀,但這一切皆有可能。
2.我們在重復領導的話時,總會有新的發現。無論是誰在講述一個事情時總會有自己的假設和設想,但當我們用語言呈現時,總不會那么的完整與細致。所以,在重復的過程中,領導在確認我們接收理解的信息后,會補充一些細節。這些細節恰恰就是決定我們是否可以很好的完成這項工作的關鍵。而這些細節是領導認為我們理所當然知道的東西,但實際上恰恰是我們并不知道的事情。
三層: 要資源
當我們接收到一項新任務時,有的時候是我們可以利用現有資源完成的,有的時候是不行的。當我們重復任務信息后,大腦中對這個任務有了初步的分析與判斷,如果不能利用現有資源完成,就請第一時間提出你的需求,一般在領導下發任務時,領導還是很樂意給你提供支持的。但如果當你回去后,再回來要資源,不論是誰,領導心理上肯定會有防御性(當初不說,現在說),本能的以否定為主,就算我們最終要到了資源,也會費更多力氣。
<"說"塔樓>
一層: 事實與觀點
在我們準備和領導匯報工作時,我們要先自己整理一下我們要匯報的內容,無外乎: 匯報工作,表達觀點。但要注意的是:
1.事實要真實,在事實的基礎上提煉觀點。
2.觀點要鮮明,與事實有對照性。
二層: 分層次
當匯報的內容準備好后,我們要想好先說事實,還是先說觀點。與不同人匯報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情,采用的形式不同。當我們預知領導會對我們的建議贊同時,我們可以采用: 先說事情概要,說觀點,然后細分事實,最后給建議。當我們預知事情可能不易被領導認可時,要先說故事,引出觀點,最后給建議。
三層: 給建議。
最后的決定權永遠在領導手里。不論這件事情的難易程度,簡單與繁瑣程度,請永遠準備好事實與觀點,給出建議,將最后的決策權交給領導。
Why?
1.別不把領導當領導。每個領導都希望控制事情的發展(不要以為自己把事情解決了就是好),因為價值觀不同,視野不同,最后的決策可能會不同。
2.不論你是多大的領導(除了法人),我們都是不同層次的建議者,只是層級越高獲得的資源越多,視野越寬廣,可以提供的建議更全面,更完整,其他無異。
3.只有把事情和領導匯報了,你做的事情才有人知道,領導在沒有共同經歷的過程中,是無法體會你的艱辛的。
<"聽"與"說"連通層>
四層: 同理心
無論是在聽領導分配工作時,還是在匯報工作時,都要具備同理心。
Why同理心這么重要?
1.只有同理心,才能深刻體會到領導的目標與用意。
2.只有同理心,才能預知領導想要的結果。
3.同理心可以幫助我們與領導很好的溝通,避免因為理解誤差導致后期資源浪費。
[A1便簽]
4年經歷3任領導是我領導的更替頻率,但我始終還是那個我(崗位未調整)。在這幾年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太會與領導溝通。
最初我的思想認為: 做個能干活,可以替領導解決問題的人。領導不是都說看結果嘛?過程不重要,結果告訴他就好了。這些就是犯了不把領導當領導的問題。
曾經困惑過,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工作完成的那么好,領導都看不到?造成這種局面的人就是我自己。問題是,你都不給領導看見你努力的機會,領導如何發現你的努力與優秀。
給領導匯報上周六H廠生產許可現場審核的情況
1.概述
上周六H廠現場審核SC,這次申辦一共5個品種,其中含有咱家1個品種,現場2個現場審核不通過,沒有我們。
2.問題
但我們的問題,老師的口徑是再議。主要2個問題: 1.H廠調整工藝。2.未提供試生產全項外檢報告。
3.解決
H廠調整工藝的事情,今天H廠再與老師溝通處理方案。
全項外檢報告,a.今天去檢測機構溝通,確認2日前是否可以提供全項報告。b缺失項不出,其他項出報告,缺失項H廠自檢。這個方案需要與老師溝通,如果不認可,則此次審核未通過。
如果此次H廠審核未通過,重新安排申請到取證2個月,我們自己的也要延遲2個月,但公司整體證照的周期未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