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比特訓練進行到第四天了。,老師留了一道論述題:今日所學內容和自己過往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1. ?習慣制定計劃不是隨心所欲,一拍腦門就開始的,而是要有精準的目標,彈性的計劃。
很多時候我們在制定習慣計劃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計劃,也不定計劃。或者自己制定的計劃總是失敗的。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幫助計劃堅持下去,僵硬死撐,導致狀態非常難受。
想想我自己不也這樣嗎?突然有一天我就給自己定了這么個計劃:每天在百詞斬上記100個單詞。APP上你設定記100個單詞,另外還需要復習昨天學的100單詞,就將近有200了。開始幾天還覺得比較輕松,越往后堅持下去就越困難了,可是那時沒有上過老師的課程,根本沒有制定精準目標,計劃還可以彈性設置。所以導致堅持起來非常困難。
2. ?掌握習慣是有規律的,按照規律辦事讓事情變得更簡單。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聽到老師的課程才恍然大悟:原來習慣養成也有它的規律啊?為什么我們原來都不知道呢?習慣養成還分三個階段,我們必須按照習慣的三個不同特點制定不一樣的計劃。才能讓習慣養成計劃成功實現。
第一階段:反抗期
在實施習慣的前幾天,需要我們用非常大的注意力,噴很多的能量來抵抗反抗期。這個階段的大約時間是5-10幾天,有的人甚至會有20幾天,養成不同的習慣,狀態也各不相同。在這個階段,每天必須執行計劃就顯得非常重要,且不可半途而廢。
第二階段:無聊期
當計劃進行到10幾至20幾天的時候,進入了無聊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經驗,就是練字,心血來潮,看見別人的字寫得特別漂亮,于是自己熱血沸騰的買來字帖練字,開始幾天興趣高昂,認認真真練字。然后過了幾天之后,就覺得非常無聊,堅持不下去。那么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增加樂趣,可以設置一些獎勵。讓習慣變得有趣。
第三階段:挑戰期
當習慣養成計劃進行到20幾天之后,進入了挑戰期,這個時候就應該設置更高的挑戰,讓自己獲得價值成就感。
3. ?不要被獎勵所傷。獎勵的設置在于:我決定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初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很納悶,怎么就會被獎勵所傷呢?我們加入過很多不同的社群,大都社群都會采取打卡,罰款,獎勵等措施,看起來似乎很有效。但是老師教給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概念。這些措施損傷了我們的內在動機。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原理就是:動機原理。動機又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我們被各種各樣的力量激發,又容易被外在的動機影響。例如:競賽,排行,勛章都是外在動機。我們一個人的成長要以內在動機為核心動機,外在動機越多,越會忽略內在動機。
我們的內在動機應該是:自我決定論,即我決定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我們在獎勵自己的時候,想一下,這能讓我更為想要成為的人嗎?這樣我們才不會被獎勵所傷。才能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