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您是不是忍不住點進來準備祝賀我?
不急不急,請聽我慢慢道來。
一、先完成再完美
其實這是第六期張文質寫作研修班的作業之一。簡單地說就是確定自己要完成的一部書,規劃一下,給自己一個目標,并發出一份新書發布會邀請函給導師張文質。主要是邀請張文質老師監督啦。
寫一本帶有自己味道的書,這是從2020年國慶期間,參加第3期張文質寫作研修班培訓后,我在心中留下的念想。也知道要完成這樣一本書,必須有所聚焦,有一個主題。但一年多來自己仍找不到特別契合的那個點。甚至一度自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寫作的那塊料?所幸,因為導師的鼓勵,伙伴們的陪伴,堅持寫了下來,不至于手生。只是要寫成一本書,路途還很遙遠。
也許有一些小伙伴跟我一樣的想法,截止日期已臨近,三千多字的大作業不在話下,新書發布會的邀請函卻遲遲沒交。
作為這一期線上寫作班的班長,我可不能拖大家的后腿。除了用言語鼓勵大家,還要以身作則。
與伙伴們共勉:
寫起來,爭取完成任務。先完成再完美。
新書發布會的邀請函獻上,給自己立個目標,有張文質老師和大家的監督與鼓勵,就多了一份動力,更容易實現
不逼一逼自己,你不知道自己多優秀
上面這幾句話既是發給大家看的,也是我的自我激勵,所以我用“共勉”。
先把這個邀請函作業交上,再慢慢談一談參加完第六期張文質寫作研修班(線上)活動后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以及自己為什么要寫這樣一本書。
二、寫作研修班的收獲
第六期張文質寫作研修班的課程設置得很豐富,很有啟發性。
有一直在記錄,一直在出書,而且因為前期的積累,一年時間向出版社交付8本書的女超人鐘杰老師的分享;也有15年寫成一本生命之書的陳春華老師的講述;還有多年前就出第1本專著,現在又在準備第二本專著的呱呱(許麗芬)老師的神侃;當然也少不了張文質老師的娓娓道來以及其他老師的精彩呈現。
聽鐘杰老師的講座。我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不到一年就向出版社遞交8本書稿,她是怎么做到的?"
我知道要達到鐘杰老師那樣一種狀態,難度很大,對我來說幾乎不可能。但通過聽鐘杰老師的分享,我還是捕捉到了"如何才能寫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書"的幾個實用方法。
1.找到自己的表達優勢。
重點強調了,取長補短不如揚長避短。詳細地從老師擅長的不同方面,一對一地進行分析,給予寫作方向的建議。
2.確定對象。
就是說你要寫的內容是要給誰看的?你寫的時候就要有一個對象感。寫給不同的人看,筆墨的著重點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寫給專家看,文字要嚴謹,表達要規范。重點要闡明為什么要這樣做?
寫給同行看,甩干貨是最明智的選擇,文字可以生動理性,重點分享怎么做?
鐘老師這樣說,其實她就是這樣做。就像她在寫作班分享的這個講座,對象就是同行,就是教師,是想寫作的教師,所以她真的就是直接甩干貨——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寫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書。如果能照著她的分享,一步步地去做,寫成一本書應該只是時間問題。這樣的分享著實讓人喜歡。
如果是寫給家長看,文字就要走心,要寫到家長和學生的心窩里,重點分享我能做什么?
3.確定寫作主題。
鐘老師分享了很多個寫作的主題。并一一進行闡述。印象最深的是家長會如何開?家庭教育。
現在的家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家長會又是聯系家庭和學校的一個很好的活動。據說已有出版社找鐘杰老師約這一方面的文稿。只是她的時間精力有限,暫時抽不開身寫這一方面的內容。
4.選擇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其實有很多,鐘杰老師分享了幾方面:精彩鮮活的案例;可以推廣的策略;與時俱進的理念;令人警醒的做法;失敗的策略;創新的做法。
每一方面其實都是非常好的寫作素材,只要大家當個有心人,用心觀察,及時的記錄。作為老師,每天與那么多鮮活的孩子在一起,素材真的可以說是源源不斷。
5.開啟寫作之旅。
這個點也是鐘杰老師重點分享。她從寫作之前自我七問,聊到為何寫?怎么寫?
自我七問:我的優勢在哪里?我的素材在哪里?我的實踐在哪里?我的受眾在哪里?我的思考點在哪里?我想要表達的點在哪里?我的文章置放的位置在哪里?
還分享了如何才能寫出契合主題的文章?提出了好文章的要求:讀時愉悅,讀后可學。并從4個方面進行了解說。她也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她的寫作小竅門。
每一個要點,每一個案例,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包括她的舉手投足,都充滿抓力,你在不知不覺間就被她吸引。
鐘杰老師拋出的10點寫作建議,如果平時在練筆的時候,盡可能地注意,應該可以增效不少。
1.字數最好在1500-2000字左右;
2.注重細節的描寫;
3.語言要富于動態化;
4.做法一定要符合孩子成長的特點;
5.文內的觀點或者見解要獨到,利于孩子生長;
6.最好能引用一兩句教育名家的觀點;
7.寫之前要確定閱讀對象;
8.思路一定要清晰,文章要有邏輯;
9.不搞華詞麗句的堆砌;
10.寫后要反復修改,錯字、病句、錯誤標點盡量規避。
這些可都是鐘杰老師的經驗之談,滿滿的干貨,最關鍵的是把它用起來并堅持用。
陳春華老師相對鐘杰老師來說,寫得少一點,慢一點,卻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榜樣。
她分4個樂章講述自己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熟悉的味道。讓我不禁感嘆:"所有的付出都算數,所有的經歷都是一種沉淀。一輩子能寫出一本帶有自己味道的生命之書,也是很幸福的事。"
陳春華老師還分享了寫作的三條秘籍:閱讀創作之魂;熱愛創作之靈;幸福創作之神。
陳春華老師說:讓文字喂養生命,相信文字的力量可以滋養富足我們的生命,可以推動我們的成長。
我深有同感。不管這本書什么時候可以寫成,開始寫就是成長的開始,就能享受到文字的滋養。
許麗芬老師從豆腐塊說到刻意模仿,聊到寫就是勝利。當然她的書能順利問世,離不開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持續不斷的探究,更離不開張文質等老師的點撥與助力。對普通老師來說,這份點撥與助力是非常關鍵的。
有了寫作班,導師、同行者、出版社的助力都有了。只要你想,并行動,相信一定可以美夢成真的。
張文質老師說:“寫作研修班最核心的不是教大家怎么寫,而是把大家內在的寫作能力、寫作熱情、寫作使命,更為充分地激發出來。”
這次寫作研修班,幾位老師都有講到怎么寫,但這真的不是核心,最重要的是參加后,堅持寫作的心更堅定了。
這次聽了張文質老師的分享后,我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你一直寫就會遇到“自己”的書》。
"你一直寫就會遇到'自己'的書"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張文質老師在第6期寫作研修班上,作主題為《新手如何出版自己的書》分享時提到的。
除了這一點,他還分享了以下幾點:
要費盡心思把“想法”變成思想
揚長避短在寫作上是必須的
要寫到一定的量再找人作個指點
想方設法與出版社的編輯做朋友
書有很多種出法,總有適合你的
書是“決心”的產物,而不完全只靠才華
運氣已在你這一邊,剩下的全靠力氣
不管是從字面上看,還是仔細聽張老師的分享。后面幾點顯然干貨更多。但我特別關注了這一點,可能跟我現有的狀態關系較大吧。我們讀書,很多時候是在讀自己。同樣,我們聽講座,我們看世界,很多時候都戴上自己這副眼鏡,有所選擇地聽,有所過濾地看,有所重點地憶。
張文質老師的弟子中,有像鐘杰老師,像孫明霞老師一樣領會特別快,行動力特別強, 特別有成就感的。也有像我一樣,前進速度比較緩慢的,甚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看不到目標的達成,而陷入自我懷疑,有時還止步不前的。這種時候,就需要有一位你特別信任的人,或者是你所敬佩的人,用確定的語氣,用堅定的眼神告訴你,你一定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回顧自己的寫作史,平心而論,我在寫作上的進步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從以前的不知所云,羞于表達,到現在的基本上能我手寫我心。能用文字,為自己的生活留痕;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用文字,助力自己的教學……
從以前的害怕別人知道,我課余在閱讀,在記錄。到現在的,敢于把自己的文字在個人公眾號上推送,并分享到朋友圈。我慢慢地接納了自己,我也在勇敢地表達著自己。通過文字,讓更多的人看見我,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吸引更多同行者。
寫一本屬于自己的書,以前從沒想過。兩年前,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認真觀察,用心體會,認真思考,用心書寫,沉潛5年后開始主動投稿。當時想的是,寫一篇一篇的文章。
2020年國慶節,參加完張文質寫作研修班,心里便萌生了寫一本屬于自己的書的想法。也照著導師分享的方法,翻閱自己的文字,結合自己的生活,計劃著書寫的主題。
看著一起出發,一起同行的朋友,進步非常快,成就非常多,出書也并非難事。反觀自己的狀態,便有幾分著急,有幾分自我懷疑。便多了一份焦慮。
焦慮還沒解除,便進入了另一種狀態,什么事都不想做。
2021年非常特殊,三位較親的人相繼離世,我整個人都松垮了下來,思想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覺得很有意義的一些事,似乎變得與我關系不大,做很多事都興致不高。
以前是主動找著事做,能幫就幫,現在很多事能簡化就簡化,能推就推,能不做就不做。
以前不管參加什么活動,我一般都會馬上記錄,及時反思,緊張地輸出屬于自己的文字。現在更享受安靜地聽,默默地看。偶爾記錄,也是只言片語。特別有寫的沖動,才會動筆書寫。就算要動筆,也不會著急,任由思想及文字慢慢地流淌。
此時回顧這些點點滴滴的現象及感受,也說不出是以前的好還是現在的好。順其自然吧。
回到本文的主題,我相信張老師所說——你一直寫就會遇到“自己”的書。
而且我堅信這個"你",也包括我。
寫作這件事,從2020年9月1日開始,我一直沒有停過。不管質量怎么樣,這份持續的練習是真,這份語感也在。我相信,只要我回歸初心,慢下來,不斷地寫,總能找到自己的味道,找到獨屬于自己值得分享的那個點,一旦找到,出書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昨天寫了一篇聽鐘杰老師講座后的心得體會,鐘杰老師看到后,特別強調,那8本書稿并非同一年寫成,而是她多年積累的成果,只是在同一年整理而成,同一年交稿。
聽她這樣的強調,我忽然想到一個詞"厚積薄發"。我心中的寫作超人,我所景仰的女神,一年有如此大的成就,都是因為她前期的高質量的積累,何況是我呢?
大樹有大樹的偉岸,小草有小草的清香。不用羨慕別人所擁有的,只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用好自己所擁有的。讓自己有的東西很好地發揮它的價值即可。
這次鐘杰老師和張文質老師同時強調了"揚長避短"這個觀點。揚長避短遠勝于取長補短,不要過分糾結于自己的短處,而要善于展現自己的長處。
照著自己的節奏走,堅定地前行,獨屬于你的慶典一定在前方!
可以說,參加完這一期寫作研修班,長在心里的,寫作的那棵幼苗更茁壯了,希望自己接下來的幾年繼續努力,爭取讓她長勢更好。兌現我給張文質老師的承諾。
三、朝著一本書奔跑
我給張文質老師什么承諾呢?
就是文章開頭發的那份新書發布會邀請函。邀請張文質老師,2025年3月2日到云霄新華書店,參加我的新書《我是如何發現我也能行的》的發布會。
為什么想寫這樣一本書?
我想有天賦的優秀的寫作者固然是很好的榜樣。但天賦不高的寫作者,從普通,慢慢成長成為一個能寫出獨屬于自己味道的書的寫作者,是更接地氣的大眾化的榜樣,有特別的價值。
就像我展示學生的數學日記,那些寫得特別棒、特別好的日記固然要展示,這可以讓大家看到一種高度。但我發現,展示后反饋、帶動效果最好的,并非這些特別優秀的日記,而是那些有點特色的普通日記。
因為這種日記,一般的孩子讀完以后不會覺得高不可攀。他們更容易模仿,都有能力寫出來。所以他們看的更樂于動筆。不管是對語文的作文還是數學的寫作,能寫起來就是好事。寫著寫著就順了,寫著寫著就會越來越好。所以孩子有興趣,肯寫起來,是最為關鍵的。
我屬于基礎比較差,特別笨拙的寫作愛好者。讀師范之前幾乎沒有課外閱讀,寫的作文也很難為情。到1+1教育網安家后,開始了斷斷續續的記錄。2014年加入了張文質老師組織的一個公益活動——教師寫作優培小組,寫作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跟很多小伙伴們比起來,還是差了一大截。
可以說很長一段時間,我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是極度自卑的。雖然有一些豆腐塊被一些紙媒編輯看中并發表了出來,但我仍然對自己寫的內容沒有什么自信。這或許也是我一直沒有主動投稿的原因。
近兩年開始隨意的日更記錄,基本上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我想以自己為研究、試驗對象,利用三、四年時間,寫一本講述自己因寫作而成長,而自信,生活、工作也改變的書。書名暫定《我是如何發現我也能行的》。
三、四年看似時間很長,但我知道出一本書并不是容易的事。我需要拿出朝著一本書奔跑的姿勢,才有可能兌現這份承諾。
為了能達成這一個邀約,為了能寫出一本獨屬于自己的生命之書,我這幾年要繼續寫,用心寫。
寫此文,附上新書邀請函,給自己立個目標,希望在張文質老師和小伙伴們的監督與鼓勵下,能多一份動力,朝著一本書更快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