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一本書”——帶著使命出發暨研修班學習后記
揮揮手,深深告別研修班現場,大家心間頓時流溢出依依惜別之情。
“獎了一本書的,要還一本書。”不知是誰生怕被此起彼伏互相道別聲淹沒,特意把這句話送入了我的耳朵。瞬間讓我有了沉重的使命感。
這個傳話的同學是妒忌嗎?是幸災樂禍嗎?有點吧。其實不然,更多的是對我們獲獎的三位同學的鼓勵與期許。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學員彼此之間的期待。
盡管我并不能確定聽到張老師說的這句話,但我想信他確實說了,我也默默地把這句話當成了我的使命。
我情不自禁地想到4日下午前往張老師小院時的情景,當時張老師坐在大巴左側前排,我坐在右側第二排。雖不同排,卻也離得很近。閑聊中,張老師笑著對我說:“蔣銘國,兩年后出書哦!”我知道這是張老師對我的鼓勵,雖然我心里一點底都沒有,但習慣性完成任何任務的我,習慣性地回答:“應該會吧。”這讓我有了一種責任感。也注定了接下來的學習中必須全力以赴。
前兩天的學習,信息量太大讓我找不到方向。晚上的寫作作業也是應付式完成。直至昨天下午,在鐘杰老師的講課中,我逐漸清晰了起來,也有了一些明確的思路,于是昨天晚上我完成了一篇自己比較滿意的2000字寫作作業。
開班那天,張老師說過,本次研修班學員寫作作業最好的三位同學可以獲得張老師贈送的三本珍貴的書。我一直惦記著這事。心想昨天上午張老師課堂上提了問題,承諾答對了的獎勵一本書,點了三名同學回答,無人回答正確。而我沒能勇敢地主動回答,錯失了機會。昨天的作業張老師看了嗎?會不會因為張老師沒來得及看而錯過獲獎的機會呢?
不急,還是有機會的。上午還有分享作業的機會,要不,我得抓住這個機會,自己來朗讀自己的作業吧!
可是,可是……眼看著張老師最后課程的開展,因為時間的原因,組員分享作業的機會在默默中被取消了。這時內心有一些隱隱的不爽。
事情總是出人意料,機會總是屬于時刻準備的人。張老師竟然預留了半小時讓我們學員自由提問進行交流。在第一個同學舉手提問之后,明霞老師煽情地鼓勵大家珍惜時間主動提問。這時丁昌金老師舉起了手,不是提了問,而是分享了自己昨天的寫作作品。這時讓我有了想法,我得珍惜這最后的機會,分享昨天寫作的主要內容,并提一個相關的問題。
不料,也有同學與我同時舉起了手,明霞老師把機會讓給了她。明霞老師一雙明亮的眼睛看了我幾眼。我想明霞老師是不忍心扼殺我提問機會的。
終于,我有了最后一天,最后一次亮相的機會,也有了分享昨天作品核心內容的機會,這讓我有點興奮,也有點激動。
在分享中我說到:“在前兩天的學習當中,我一直在思考,回去之后我到底應該怎么去做呢?冥思苦想,卻一直未能理清思緒。昨天下午鐘杰老師,給我們講述《書是怎么寫出來的?》的期間,讓我在前兩天的思考基礎之上,逐漸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閃過一些有指向性的主題。《突圍——生命版本從今天開始升級》、《逝去的童年》、《即將逝去的童年》、《閱讀——生命力量的源泉》、《窗外》、《難忘的十歲》、《我讀張文質》一個個主題鮮明的幻影在我腦海中形成……天命天之所定,我們常人只能接受,無法更改。然而,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為了讓我們生命煥發光彩,演繹生命自覺,成就生命高度,從改變“地命”開始。”
張老師在回應的過程當中,特地提出來,他對《難忘的十歲》非常感興趣。并適時做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導。讓我有點似懂非懂,最重要的是讓我有了一些夢想與勇氣。
在最后的張老師準備確認獲獎名單時,讓我感到意外,也感到驚喜。沒想到我成了張老師第一個投票的人。于是乎,我獲得了張老師的獎勵——張老師著作《活著就是幸福》生命讀本一套上下冊和《唇舌的授權——張文質教育隨筆》孤本。這著實讓我興奮一番。
看著張老師的親筆簽字與贈言“銘國君加油!”讓我內心澎湃,熱血沸騰,該是我努力的時候了。
正是因為獲得了大家都想要的張老師的著作孤本《唇舌的授權——張文質教育隨筆》,于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獎了一本書的,要還一本書。”
看著張老師的贈言,聽著張老師鼓勵,念著張老師的期許,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搏它一搏。
“還一本書”,將點亮我的心燈,觸發生命覺醒,開啟生命自覺人生新篇章;“還一本書”,將成為未來一兩年的生命使命;“還一本書”,將成為教育寫作研修班學習的最美作業。
讀起來,寫起來!“還一本書”,“蘇格蘭男士裙”,生命自覺處,最美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