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版資治通鑒【1457】吐萬緒、魚俱羅死得不冤。2022-01-31

18、

皇帝派裴矩前往隴西地區安撫,順道經過會寧,慰問曷薩那可汗部落,派將軍闕達度入侵吐谷渾搶掠,以增加自己財富,回來匯報,皇帝大加贊賞。

19、

九月八日,東海百姓彭孝才起兵為盜,有部眾數萬人。

20、

九月二十三日,皇帝車駕抵達上谷,因為郡府供應不夠,免太守虞荷等官。

閏九月二十八日,抵達博陵。

21、

冬,十月七日,賊帥呂明星包圍東郡,虎賁郎將費青奴將他擊破。

22、

劉元進率其部眾將要北渡長江,正巧楊玄感失敗,朱燮、管崇迎接劉元進,推舉他為主,占據吳郡,稱天子,朱燮、管崇都為尚書仆射,署置百官,毘陵、東陽、會稽、建安豪杰多逮捕當地長官以響應他。皇帝派左屯衛大將軍、代人吐萬緒、光祿大夫、下邽人魚俱羅將兵討伐。

23、

十一月九日,右候衛將軍馮孝慈討伐張金稱于清河,馮孝慈戰敗陣亡。

24、

楊玄感向西挺進時,韋福嗣逃跑,到東都自首,當時像這樣的情況都不過問。樊子蓋檢查楊玄感文簿,得到韋福嗣撰寫的文件,密封起來,呈報皇帝。皇帝下令將他逮捕押送到行在所。李密亡命,被人抓獲,也押送東都。樊子蓋將韋福嗣、李密及楊積善、王仲伯等十余人用鐵鏈鎖了,押到高陽,李密與王仲伯等密謀逃亡,拿出他們所攜帶的全部金子給使者看,說:“我等死的時候,這些金子全部留給您,請您用來埋葬我們,剩下的都歸您。”使者貪圖那些金子,許諾,防禁漸漸松弛。李密又請求允許他們購買酒食,每次宴飲,整晚喧嘩,使者也不以為意。走到魏郡石梁驛,李密把防守人員全部灌醉,穿墻而逃。李密呼韋福嗣同去,韋福嗣說:“我無罪,天子不過當面斥責我而已。”到了高陽,皇帝把書稿給韋福嗣看,送交大理寺審判。宇文述上奏說:“兇逆之徒,臣下所當共同痛恨,如果不用重法,無以整肅將來。”皇帝說:“由你決定。”

十二月十五日,宇文述在野外設刑場,把所有應刑者綁在木格上,以車輪套住頭頸,讓文武官員九品以上都手持兵器,或砍或射,亂箭齊發,罪犯們都被射成刺猬,肢體已經糜碎,頭還在車輪中。對楊積善、韋福嗣還加以車裂,再焚化成灰,揚棄于地。楊積善自稱親手殺了楊玄感,希望以此得以免死。皇帝說:“那你就是梟類吧(傳說梟吞食娘親)!”將他改姓梟氏。

25、

唐縣人宋子賢,善于幻術,能變佛形,自稱彌勒出世,遠近百姓都被他迷惑而相信,于是密謀在無遮大會時舉兵襲擊皇帝乘輿;事情泄漏,伏誅,并誅其黨羽一千余家。

扶風郡和尚向海明也自稱彌勒出世,聲言說,如果有歸心于他的,夜里就會做好夢,由此三輔之人翕然尊奉他,因此舉兵造反,部眾發展到數萬人。

十二月十八日,向海明自稱皇帝,改年號為白烏。皇帝下詔,命太仆卿楊義臣將他擊破。

26、

皇帝召衛文升、樊子蓋到行在所;慰勞他們,賞賜極厚,再遣返他們回自己任所。

27、

劉元進攻打丹楊,吐萬緒渡過長江南下,將他擊破。劉元進解圍而去,吐萬緒進兵屯駐曲阿。李元進結起柵欄工事,抵御吐萬緒,相持一百余日,吐萬緒進擊,賊眾大潰,死者數以萬計。劉元進挺身夜遁,退保其營壘。朱燮、管崇等屯駐毘陵,連營一百余里,吐萬緒乘勝進擊,再次擊破賊軍。賊眾退保黃山,吐萬緒進兵包圍,劉元進、朱燮僅僅逃得一命,在戰陣中斬管崇及其將卒五千余人,俘虜其子女三萬余口,劉元進解除會稽包圍。魚俱羅與吐萬緒合兵一處,戰無不捷,但是百姓跟從作亂的,就像趕集一樣,賊敗而復聚,其勢更加興盛。

劉元進退據建安,皇帝令吐萬緒進討,吐萬緒說士卒疲弊,請求休整以待來春,皇帝不悅。魚俱羅也認為賊軍不是短期所能平定的,而自己的兒子們都在洛陽,暗中派家仆去迎接。皇帝怒。有司迎合皇帝旨意,上奏彈劾吐萬緒怯懦,魚俱羅常打敗仗,魚俱羅被斬首,征召吐萬緒到皇帝行在,吐萬緒憂憤,在路上去世。

皇帝再派江都丞王世充征發淮南兵數萬人進討劉元進。王世充渡江,頻頻作戰,每戰皆捷,劉元進、管燮敗死于吳,其余眾或降或散。王世充召先降者于通玄寺佛像前焚香為誓,約定降者不殺。逃散的人開始想要入海為盜,聽到這個消息,十天半月之間,全部回來自首,王世充將他們全部坑殺于黃亭澗,死者三萬余人。于是余黨再次相聚為盜,官軍不能征討,以至隋亡。皇帝因為王世充有將帥才,更加寵任。

華杉曰:

吐萬緒、魚俱羅死得不冤。吐萬緒不乘勝追討,說部隊需要休整,或許有點道理,但必定會讓皇帝對他有“養寇自重”的懷疑。魚俱羅暗中去迎接家屬,則是犯了人臣之大忌。他率領大軍在外,兒子們在洛陽,本來就是朝廷的人質。他要把兒子偷偷接走,當然其心可誅。所以楊廣直接將他斬首,而吐萬緒只是被召來問話。

吐萬緒憂憤而死,他當然是覺得自己冤枉。但是,就算你真冤枉,也要想想人家是不是“合理懷疑”。沒有考慮到皇帝的合理懷疑,還是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己。

王世充平定了劉元進,但是把三萬人騙回來活埋,他是執行楊廣的政策,所以楊廣對他寵任。不過,后來在楊廣死后,王世充稱帝,最終是被李世民消滅。

28、

本年,皇帝下詔,凡是家中有人參加叛軍的,全部籍沒家產。當時群盜所在之處,都人滿為患,群縣官員乘機各專威福,任意誅殺。

29、

章丘人杜伏威與臨濟人輔公祏為刎頸之交,都亡命為群盜。杜伏威時年十六歲,每次出則居前,入則殿后,由此他的徒眾們推舉他為帥。下邳人苗海潮也聚眾為盜,杜伏威派輔公祏去對他說:“如今我與君同苦于隋政,各舉大義,力分勢弱,時常擔心被擒。如果我們合而為一,則足以敵隋。你如果能為主,我當敬從,你如果不自信,則來聽命與我;否則,咱們就一戰以決雌雄。”苗海潮懼怕,即刻率其眾投降。杜伏威轉戰搶掠淮南,自稱將軍,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顥征討,杜伏威與他交戰,假裝不敵,引宋顥部眾進入蘆葦叢中,在上風口縱火,宋顥部眾都被燒死。海陵賊帥趙破陳認為杜伏威兵少,輕視他,召他來合并。杜伏威派輔公祏嚴兵居外,自己與左右十人帶著牛酒進去謁見,就在座位上殺了趙破陳,吞并了他的部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835評論 6 53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676評論 3 41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730評論 0 380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11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73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6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330評論 3 443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8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03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46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02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75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7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84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53評論 1 289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51評論 3 394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016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