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3年
春季正月初二,征召天下之兵在涿郡集結。并積蓄糧草
三月初三,煬帝征發男丁十萬人,筑大興城。
此時盜賊蜂起。
夏季四月,二十七日,煬帝渡過遼水,派宇文述和楊義臣率軍進軍平壤。
楊素覺得左親侍李密見識不凡,他兒子楊玄感和李密私交很好。
楊玄感以從東萊將要入海,正在進兵平壤的右驍衛大將軍來護兒,詐稱其要謀反為由,起兵叛亂。天下兵民紛紛響應。
遼東城下久攻不克,煬帝知道了楊玄感謀反很是憂慮,六月二十八日,煬帝密令全軍撤退,軍資器械全部遺棄而去,不可勝數,高麗不敢追擊。
不久楊玄感兵敗自殺,尸體受車裂之刑。
公元614年
春季二月初三,煬帝下詔征討高麗,二十日煬帝下詔征發全國軍隊,分百路并進。
秋季,七月,天下大亂,征發之人多數不至,前線軍隊在畢奢城打了勝仗,快要進逼平壤,高麗王高元恐懼把斛斯政(兵部侍郎,參與楊玄感叛亂,事情敗露逃亡高麗)押送給煬帝,煬帝大悅,下令班師,高麗王高元還是不肯朝見,煬帝又要去征討他,但最終沒有成行。
至此全國各地盜賊匪患不可絕止,百姓不可自保驚懼恐慌,紛紛為盜。
下面是兩則故事分享,摘自《資治通鑒·隋紀六》
故事一
楊玄感向西進軍時,韋福嗣就逃到東都投案自首,當時自首的人都不追究。樊子蓋收繳了楊玄感的文件檔案,得到韋福嗣起草的給樊子蓋的信件,就封好呈送給煬帝。煬帝命令將韋福嗣押起來送到自己的行宮。李密逃亡,被人抓住,也送到東都。樊子蓋將韋福嗣、李密及楊積善、王仲伯等十余人上了枷鎖,押送到高陽。李密與王仲伯等人暗中策劃逃跑,他們拿出所有的金子給使者看,說:“我們死的時候,這些金子都留給您,請您用來埋葬我們,其余的都給您以報答恩德。”使者貪圖金子,就答應了。對李密等人的看守漸漸松懈,李密請人買來灑食,每次宴飲,都要喧嘩吵鬧一夜,使者不以為意。走到魏郡石梁驛,李密等人把看守的人都灌醉,鑿穿墻壁逃跑,李密叫韋福嗣一同逃走,韋福嗣說:“我沒罪,天子不過是當面責罵我罷了。”到了高陽,煬帝將韋福嗣起草的楊玄感致樊子蓋的信給韋福嗣看,并將他交付大理寺。宇文述奏道:“兇惡叛逆之徒,作臣子的都應該痛恨,若不將這種人處以重刑,就不能警戒后人。”煬帝說:“任你處置。”
故事二
公元615年十二月,煬帝下詔命令民部尚書樊子蓋征發關中士兵幾萬名進擊絳郡賊人敬盤陀等人。樊子蓋不問清紅皂白,自汾水以北,村塢都被燒毀,前來投降的賊人全被坑殺。百姓怨恨憤怒,越來越多的人相聚為盜。煬帝下詔用李淵替換樊了蓋,再有投降的賊人,李淵就將投降者安置在自己身旁,因此有很多賊人投降,投降的人前后共有幾萬,其余的賊盜流散到別的郡去了。
這紀比較簡單簡短,隋紀六大部分在講各地盜賊的情況,實力范圍人數等等,然后官府剿匪很頻繁但是卻越剿越多,隋朝開始逐漸走向衰亡,關鍵的歷史人物,王世充,李淵,靠著剿匪開始起家。也逐漸登上歷史舞臺。
喜歡歷史的小伙伴不妨點個關注和贊,之后我也會定時更新,當然,如果您有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評論下方留言,讓歷史充滿生趣,告別你印象當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