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1.留有余閑,無論是做事還是時間上,以應對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專注于當下做的事情,會讓我們忽略未來的意外,一旦沒有余閑以應對,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2.余閑要適當,過多會造成浪費。

3.(亨利.福特進行的為期12年的實驗)一項研究表明,將工作日的工作時間從10小時縮短至8小時,每周工作天數從6天減少到5天,既能增加工人的總產出,又能減少企業的生產成本。

一位軟件工程師注意到,當員工開始一周工作60小時,前幾周的確能完成更多的工作,但從第5周開始,員工能完成的工作量,會比他們每周工作40小時的時候少的多!

從長遠來看,過度勤奮并不是個很好的選擇,畢竟人的精力,身體狀況都是有個度的,勞累會不斷積累,如果長時間的讓身體處于負荷狀態下工作,不僅在效率上得不償失,而且會對身體造成損傷,甚至是永久性的傷害。適時的休息并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接下來能更有效的工作。(一生勤勉的曾國藩,很大程度上就是積勞成疾而死的)

4.為了避免"管子"視野,可以一開始就把理智的選擇,作為唯一的選擇。比如:為工資賬戶設定自動轉存;把冰箱里塞滿健康食品。

為了能擴大"管子"視野,不斷的提醒是個不錯的方法。

5.人的大腦就像電腦的CPU, 內存都是有限的,可是我們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大腦的內存同樣需要進行規劃和管理,當你整天陷入對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勢必不可能做好其他重要的事情,正因為大腦的帶寬是有限的,所以才更需要清楚的明白,該在什么地方花費精力,什么地方應該學會去忽略。因而情緒的控制是很重要的,每一次生氣,抱怨。。。都會占用不少帶寬和時間。情緒的控制也并不就那么困難,只要不斷練習就能逐漸掌控,只要每次在失控前,在心里先問問自己是否值得這么做?然后獨處好好想想剛才如果情緒化的利弊。聽起來挺麻煩的,可是卻很有嘗試的價值,考慮到可以極大減少情緒失控的損失的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