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如果我們想利用他人的內疚,我們通常采取的辦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歸咎于對方。家長也許會和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們快樂或不快樂是孩子的行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會感到內疚,并因此調整行為來迎合他們。遺憾的是,這種調整只是為了避免內疚,而非出自對學習的熱愛。
使用以下表達方式時,我們可能就已經忽視了感受與自身的關系。
1)只提及相關的事情。
“公司海報出現拼寫錯誤使我很生氣。”
“這件事令我心神不寧。”
2)只提及他人的行為。
“我生日那天你沒打電話,我很傷心。”
“你沒有把飯吃完,媽媽很失望。”
3)指責他人。
“我很傷心,因為你說你不愛我。”
“我很生氣,因為老板說話不算數。”
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報出現拼寫錯誤,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重視公司的形象。”
2)“你沒把飯吃完,媽媽感到失望。因為媽媽希望你能健康成長。”
3)“老板說話不算數,我很生氣。因為我想有個長假去看弟弟。”
【I?講解和復述】
我們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利用寫他人的情緒,讓他人達到我們的要求。比如‘內疚’。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現在我們的話都不聽了,你太沒有良心了,讓我真傷心。”讓小朋友覺得父母難受,不快樂是她造成的。讓按我們的要求選學校選課程。
我們可能會忽視了感受與自身的關系,而用下面的方式表達。
1)只提及相關的事情。
“客戶品質投訴搞得我很煩躁,無法休息”
2)只提及他人的行為。
“女兒的畢業典禮你也不去,讓人真失望。”
3)指責他人。
“我出差回來,回家見面連個招呼也不打。”
如果通過下面的方式,可以比較好的表達‘感受和自身的關系’:
表述現象?個人感受?因為什么道理
(作業修正)
表述現象?個人感受?和自身的關系
例如:
1)“客戶的品質投訴,我很煩躁。因為我重視公司的產品質量。”
2)“女兒的畢業典禮你也不去,讓人真失望。我希望女兒成長的每一個腳步都有我們的陪伴”
3)“我出差回來,見面連個招呼也不打。我希望我們互相的關系是關注重視的”
【A1?回顧過去】
回顧過去,才發現自己有無數次的表達是“感受≠自身的關系”。曾經對部下:展會訂車這么簡單的工作,1天也沒搞明白接機送機的順序,太讓人失望了。對女兒:吃個飯也磨磨蹭蹭的,讓人生氣。
我記得,我家人和我說,女兒吃飯磨磨蹭蹭,是她自己的事情,你生氣是你的事情,下次你要管她不就好了嗎?你這是自己找不開心。
學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系,才讓我明白,兩者不同步的溝通是無效的溝通,同時也會傷害到對方。
女兒不吃飯的是事情我會這樣做:吃飯磨磨蹭蹭,讓我很生氣,媽媽希望你健康成長,也希望你做事干脆利落。
【A2?未來應用】
表述現象?進而表達‘個人感受’?說明‘因為什么道理’的溝通方式從現在開始我要運用在我的生活中。
發生過的事情如同已敲過釘子的墻壁,無法在恢復。但我自己的溝通方式,從現在開始覺察改變,可以讓我的未來發生不同的結果。
改變過程中也許會有反復,還好有這篇學習資料。時不時可以溫習溫習。
(作業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