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名稱:《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
書籍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羅伯特·普爾(Robert Pool)
閱讀原文(R):
著眼于某個特定目標的刻意練習,與一般的練習是有區別的,而且這種區別十分關鍵,因為,并非所有的練習都能像我們在音樂學生或芭蕾舞蹈演員身上看到的那樣,能幫助提高他們的能力和技藝。一般來講,刻意練習以及相關類型的練習,設計用于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該目標由個性化的練習活動(通常是單獨完成的)組成,那些練習活動專為提升人們表現的某些特定方面而發明。
復述原文(I):
日常我們會為了提升某項技能兒制定一個相對明確的目標,之后開始為了這個目標去不斷的重復、練習。我們雖然知道這樣的練習有助技能提升,但具體到這些練習是不是真的能幫我們提升,我們并不是很確定。而如果我們能找到適合這個目標的針對性的練習方式,那從練習到技能提升的過程,便會變得事半功倍。
描述相關經驗(A1):
小英有一個朋友小龐,作為產品經理,面對定期為同事們做產品培訓這事很是頭疼。但是為了能夠像講師一樣,在講臺上清晰地講解產品,讓同事聽懂會用,他給自己制定了每周一次的試講計劃,并且每次試講之前都會認真的梳理產品、制作PPT、撰寫講稿并事先練習。
3個月過去了,小龐從硬著頭皮講課,到告別了上臺講課的緊張,而且還能脫稿講課。雖然這些進步讓他很開心,但私下里了解大家的反饋,卻是他講的內容大家聽得明白,但到用的時候卻不一定懂。
這件事讓他很苦惱,明明已經認真準備和練習了,為什么還是達不到自己的目標呢?
應用改善(A2):
作為朋友,小英給他推薦了《刻意練習》的內容,他在求助自己的領導之后,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小龐并未認真了解同事對產品想了解的內容,而只是從自己的角度講了產品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用;而且每次講解的時候,更多是關注自己講的語速、聲調,還有PPT的排版,對同事們的反饋,了解的不是很多。
結合這些問題,以及領導的幫助,小龐做出了這樣的調整:
首先,小龐在課程開始前,先去了解了同事們對于這類產品的在營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客戶的疑問等內容;
其次,他結合大家的反饋,參考領導的建議,從客戶關注的角度、我行收益的角度、風險管控的角度對產品的講解進行了重新組織,并重新設計了PPT;同時,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練習和互動的內容,在講課過程中,不斷去了解大家對產品的熟悉程度;
最后,在每次課程之后,他不僅會了解大家對課程的反饋,還會征求領導的反饋,將這些內容補充到課程里面。
希望,小龐在未來,也可以成為優秀的講師,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