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主題均與抱怨的情緒有關。
個案一:
爸爸在世時幫助過很多人,當時家里總是一番熱鬧景象。所謂人走茶涼,現在幾乎是門可羅雀。
每次媽媽提及往事時都會有抱怨、憤怒、焦躁的負面情緒,我知道她現在很低頻,情況很糟糕,但是短時間內又改不掉。
老師,請問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媽媽更快走出低頻狀態嗎?
A:
我們想要更快走出情緒困擾的方法有兩個:
一是靠別人,二是靠自己。
靠別人,是借助外在的力量與支持讓自己先變得更有力量,具體做法是去上一些心理療愈課程或身心靈課程。
靠自己,透過自己的學習與練習讓自己保持覺知。
保持覺知四個字很重要,只要真正悟到并做到這四個字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當一個人在持續抱怨、憤怒、焦躁或其他負面情緒時,外在的境遇一定越來越不好。這是吸引力法則教我們的。
保持覺知就會讓你覺察到情緒所在,然后才有機會進一步去改變你的內在低頻狀態,外界投射出來的狀態才能如你所愿。
針對問題:有沒有好方法讓媽媽更快走出困惑?
改變長輩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比較難,需要一些機緣。
我最近在臺灣上的知見心理學療愈課,有很多上了年紀的大哥大姐來上課,我發自內心地佩服他們。
因為他們上了年紀還愿意來向外尋求資源,接受過去完全不懂的身心靈課程,讓自己得到療愈。但很多長輩會覺得自己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而不愿意去接受外界的建議。所以說需要機緣。
俗話說,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即是人性很特別,越是身邊親近的人說的,越是不相信,盡管你自認為很專業。
比如有個老師,心理學和中醫的雙博士,內外兼修,救人無數。可是他自己的媽媽卻沒辦法救,因為他媽媽寧愿相信外面的偏方,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兒子。
假如要幫媽媽,最好的方法有幾個
1.請你自己活出自己的最好狀態,去帶動低頻的媽媽。
2.假如媽媽愿意接受,可以帶她去上一些心理療愈課。
3.記住三個字:孝、順、敬,請你用適合媽媽的方式讓她感到幸福快樂。
或許沒辦法從情緒源頭做起,退而求其次,從外在入手,透過外在的人事物,身體的感受,頭腦的思維。雖然這三點外在的方法是處理情緒的陷阱,治標不治本,但只要能緩解媽媽的負面情緒,就可以去做。透過轉移或發泄的方式讓他們感到開心一點。至少他在做一些他喜歡的事的當下是開心的。
我們會為父母操煩一些事,但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要提醒一下各位,父母有父母的功課要去面對,我們不要越位處理他們的事,你也很難做到。父母有他們的人生軌跡,作為子女只能盡量讓它圓滿,但不能強迫父母去做什么,改變什么。
所以說孝順,拆開來用,一個是孝,一個是順,順就是順從他們的意思,硬要他們干什么,他們反而不開心,也違反了我們的本意。再加一個敬,以后只要遇到父母長輩的事,就記住這三個字。盡量用他們喜歡開心的方法去面對。
假如你想要透過管理情緒讓自己的狀態更好,你可以來聽千聊的課(點藍色字體)《情緒管理方程式》。你自己學會了,盡量讓自己處于高頻狀態,再去影響媽媽。
個案二:
通過學習ASKA課程,我知道抱怨只會吸引到更多的抱怨,但是有時候感覺達不到對自己的要求時,就會忍不住對自己生氣,有陣陣怒火。
雖然我知道不能因為自己的壞情緒,而傷害周圍的人,但是遇到事情,有時候還是不會處理,現在仍然處于焦慮和無法安心的狀態。
學習了這么多課程和知識,發現遇到比較大的事情時 ,我依然會沉浸在舊有的模式中,感覺有些沮喪。
老師教導我們,遇到鳥人鳥事,也要學會感恩。可是我發現對鳥人鳥事,尤其是在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真的難以做到。
請問老師,我現在這樣焦躁的狀態,該怎么調整呢?
A:
我的一篇文章寫到,人生有4到:知道,悟到,做到,得到。
以重要程度來講,知道是首要的、重要的。現在很多人最困擾的是為什么人知道做不到呢?好像知道與做到就像兩條平行鐵軌總是不能相交。真是讓人尷尬!
因為知道與做到中間卡了一個悟到。什么情況才能悟到事情的重要然后去做到呢?
1.深刻體悟。突然想通了,機緣到了,很美滿就做到了
2.重大刺激。
這比較慘烈,往往伴隨一些懊惱。
也不必太難過,這就是人性。假如都能體悟然后知道就做到,那真是人中龍鳳了。可大多都是平凡人,要經過刺激才能醒悟。比如人去住過院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從這位朋友的描述來看,目前很多事情都是知道做不到,那就是有些東西還沒有悟到。當然不希望ta受刺激后才悟到。接下來說一些方法讓ta領悟。
先來看覺知的四種狀態:
不知不覺
后知后覺
當知當覺
先知先覺
很明顯這位朋友還處于后知后覺的狀態。即情緒爆發了傷害到身邊人了,才覺得自己學過總做不到,然后很焦慮無法安心。
也有很多人處于不知不覺的,尤其是沒有學過相關課程的人。所以他們的人生處于默許的自動導航狀態,無法駕馭自己的人生,然后這類人去算命就會特別準。
學過的很多人包括我都處于后知后覺的狀態。不過后知后覺是分等級的,就是覺知的時間長短之分。
我畢竟在教這個課程,所以我覺知的時間是很快的。有些人的時間是三天、三個月……才想起來自己學過。
所以保持覺知很重要,如果你能保持覺知就可以即時調整自己的能量狀態。
保持覺知什么?
1.自己的能量狀態怎么樣
2.言行舉止。
3.起心動念是否良善
必須經常提醒自己,覺知自己的內在狀態。
外在世界都是內在狀態的投影。
就如想要屏幕投影的綠油油草原上始終出現牛羊,修改屏幕是沒有用的,必須修改電腦文檔。
所以內在狀態調整好,外在世界就會很美好!
保持覺知真的很重要,你時刻要去覺察自己的心情,若是不好,請馬上去調整,及時停損。
情緒狀態是能量振動頻率的指針,當你覺察到情緒不好時,指針就是往下掉的,那就要通過一些方式去調整。就像開車時覺察到油表指針降低了就提醒你要去加油一樣。我們的人生也要時刻覺知自己能量狀態。
此外,還要覺知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要良善。假如不是出于良善的心去做那些事那些話時,尤其是抱怨,那我們的能量就會從心口意三個地方流出去,折損我們的福報。
和大家分享一下,先前我很多時候都處于后知后覺的。但我現在更多時候是當知當覺的狀態。我是怎么做到的?——那就是除了洗澡睡覺都戴著一個不抱怨的手環,提醒自己三件事:
1.保持覺知(自己的能量狀態、言行舉止及起心動念是否良善)
2.不抱怨,即時停損,不要造成惡性循環。
3.感恩(行善),提升能量的振動頻率。
手環就相當于《秘密》書中講到的感恩石。
每當我有情緒時,只要一看到手環,就馬上提醒我自己保持覺知。之前有做過這樣的練習,最近又發奮圖強,重新用戴手環的方式來練習,因為保持覺知實在太重要了!
目前戴手環以來持續了十一天沒有了抱怨和發脾氣,我內心有情緒起伏,但覺知到后就在內在把它消融掉,因此外在狀態不會有進一步的紛爭。看著手環,就像有魔力一般,硬生生地把自己的習性調整過來。
提問者是處于知道做不到的狀態,那就可以用適合你自己的方式提醒自己去做到,去學以致用。
另外一個問題是“……遇到比較大的事情時 ,我依然會沉浸在舊有的模式中,感覺有些沮喪。”
先看看“比較大的事”
換句話說,只要當你把內在力量變得強大的時候,原本的大事就會變成小事。
舉例:比如錢,有些東西你以前覺得很貴,買東西都去淘寶,當你越來越有錢了就可以不用考慮價格去精品店買,也不回覺得貴。再如,你覺得某人很高,但姚明來了,你就不覺得他高了。
所以呢一樣的道理,有時不是事情很大,而是你的力量太弱。只要自己強大了,事情也跟著變小了。
第二句,會“……沉浸在舊有模式”
的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假如不好的本性移掉,那你就會變得很優秀。所以要善用一些工具提醒自己往好的方向去努力去前進,學以致用。
像“感恩石”之類的就很好,只要做到剛剛說的保持覺知,及時調整自己的能量狀態,再加上感恩和行善,按照宇宙的吸引力法則、因果法則,你的命運不會不好的。
請提問者朋友們接納自己的現有狀態,允許自己需要時間去慢慢進步,只要不原地踏步就好。后知后覺也沒有關系,至少有覺知。
不過有些人會誤用,會說“沒關系啦,我就是需要時間,去接納這樣的自己,……”把這個拿來當成百爛不求精進的理由。相信來聽課的朋友不會是這種狀態。
當你能夠透過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提醒自己保持覺知,不抱怨去感恩,去行善。你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就會很不一樣。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就決定了你的人生狀態。
最后送大家我看到的一句很好的話:
小時侯,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
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
成熟后,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就幸福。
這三句話我看了很有感覺,因為這三個階段都經歷過。我現在屬于成熟的階段。
我的經歷告訴幸福的感覺真的不是百分百靠外在去獲得的,雖然外在的東西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絕對的,發現幸福是一種心態。
當我有這個認知時,一方面我就可以保持很好的心態去追求我想要的人生和事業。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和我的情緒和平共處,不管是否有我想要的外在,我都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回歸比較好的狀態。所以內外兼修很重要。
為什么一直強調這個理念?
前一陣子林肯公園樂隊主唱上吊自殺,這個消息轟動國際。
他四十出頭,很有錢,要什么6有什么,可是他過不了自己心里的關,選擇自殺,讓外人扼腕嘆息!
所以提醒花很多時間和精神去創造外在的豐盛,今天讓你賺到了億萬家產,可是你遇到花錢都解決不了的事情時,又不懂得和自己的情緒和平共處,你會感到很無助,茫然彷徨!就像林肯公園主唱一樣過不了心里的關。
所以無論現在各位幾歲,我希望都擁有成熟的心智,去發現原來幸福只是一種心態,領悟的來我們就可以幸福,這樣的同時,我們依然可以去設定我們幸福的目標,去擁有我們會覺得幸福的東西。這樣人生會更加的圓滿。
心得:
保持覺知!保持覺知!保持覺知!
反復聽課和讀老師文章,這四個字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即便如此,好些時候還是鎮不住“情緒”這只“洪水猛獸”!
還好,秋愷老師夠務實,不斷把實踐過確實有用的方法教給我們——善用工具,學以致用,戴上不抱怨的手環加強練習,及時提醒自己做到三件事。
就像主持人應妲老師說的:
我們學的這些東西,不是閱讀題,而是實打實的練習題,最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練習,練習,練習。水滴穿石,量變才能質變。
只有持續的練習,才能把知道的東西悟到,從而得到。
今天,我情緒爆發,能覺知,但不想去處理,任由胸口能量的涌動,難以平靜……
還好還是后知后覺地不說話,然后向麗冰老師求助。麗冰老師非常耐心地傾聽和分享她的感悟,。
她說:學習身心靈,不是用所收到的正能量和掌聲去逃避現實的,而是要勇敢去面對生活的每一個當下,因為每一個當下都是身心靈學習的道場。把生活過好了,就修好了身心靈。當然這個過程不容易,但必須去面對生活帶給你的功課,面對了就療愈了……
的確如此!學習是為了生活更好,而不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去排斥抱怨生活。唯有去勇敢面對生活的每一個考驗,就可以不斷療愈內在的一個個模式,內在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力量去面對解決問題,從而把遇到的事和問題變得越來越小……
生活由此進入良性循環,我們最終會活在平靜、喜悅和愛里。
無比感恩秋愷老師的很有愛的ASKA大家庭,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老師和伙伴的幫助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