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性和理論性作品
實用是與某種有效的做法有關,不管是立即或長程的功效。而理論所關注的卻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明智的行動就是來自知識。知識可以用在很多方面,不只是控制自然,發明有用的機器或工具,還可以指導人類的行為,在多種技術領域中校正人類的運作技巧。
要讓知識變成實用,就要有操作的規則。我們一定要超越“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進而明白“如果我們想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利用它”。概括來說,這也就是知與行的區別。理論性的作品是教你這是什么,實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認為應該做的事。
質疑某件事的有效性是理論,而質疑任何事的目的,卻是實用。
有時候,從書名或前言等還是無法分辨出一本書的類型時,就很必要從一本書的主要內容來觀察。
一本實用的書會很快顯露出它的特質,因為它經常會出現“應該”和“應當”,“好”和“壞”,“結果”和“意義”之類的字眼。
在書籍分類上你要有懷疑心。
理論性作品的分類
照傳統的分法,理論性的作品會被分類為歷史,科學,哲學等等。
以歷史來說,秘訣就在書名。歷史家在描述歷史時,通常會帶有個人色彩,個人的評論,觀察,或意見。歷史就是紀事。
科學則不會太在意過去的事,它所面對的是可能發生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的事。
哲學比較像科學,不像歷史,追求的是一般真理,而非發生在過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個過去是近代或較遠的年代。如果一本理論的書所強調的內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經驗,那就是科學的書。否則就是一本哲學的書。
科學家會從他特殊經驗的結果作出舉證,哲學家卻會以人類的共通性作例證。
就像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法一樣,不同的課程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要跟隨這些書的指導,那就應該學習以適當的態度來閱讀不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