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進入《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中的第二部分——分析閱讀。
有伙伴和我交流說到:“這本書他從來沒有讀到超過第七章,因為越來越難,沒心思就放棄了。”我們通過基礎閱讀的方式,從目錄上就可以看出,進入第二部分后,作者用七章的內容來來講解分析閱讀的主體。
分析一下:分析閱讀的內容占了本書的1/3篇幅,說明他足夠重點和重要。也就意味著內容和知識相對會難一些。所以進入第二篇章以后,請大家做好準備,難度的內容來了。
閱讀的技巧就是對閱讀規則的了解和掌握,適用于簡單的閱讀資料。復雜一些,難一些的資料,當你掌握了應用的技巧,也可以讓你讀起來輕松一些。
所以復雜技能,通過強化訓練可以成為習慣,好的習慣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而且這種習慣的養成,可以進行有效的遷移。堅持專注,找到方法,就能讀懂一本難讀的書。讀書如此,學習如此,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把成功當作一種習慣吧!
書籍分類有多重要呢?
分析閱讀(我用一個放大鏡+一本打開的書來表示),很花時間、精力,但也有收獲。不是所有書都需要這樣的閱讀,我們需要在閱讀前,判斷要讀的書是哪一類的書非常的重要。分析閱讀適合非小說類和理論性的書,除此之外的類型,在你可以快速理解的前提下,用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就搞定了。
判斷一本書屬于什么類型,我們可以采用檢視閱讀的方法,瀏覽:書名、副標題、目錄、序和摘要。
從書的名字中學習
我們每個人獨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對于自己和家人是很有意義的。書就像是作者的孩子,名字也有特殊的含義。
在分析閱讀中,作者是一個好的投手,在你拿到書的時候,就急不可待的想要告訴你,他知道的一切。讀者想要成為一個接球手,可以通過書名、前言和副標題來進一步了解作者。讀者可以帶著問題前行,去書里找尋你想要的答案。就像一個獵人進入森林,眼里充滿了對獵物的渴望一樣。
讀者需要建立書的分類標準,明智的判斷和充分運用閱讀的規則。
實用性VS.理論性
作者在這個內容里,進行了大量的比較和分析,并舉了很多案例,來幫助我們理解實用性和理論性書的概念。所以讀到這一部分的時候,很容易頭暈,陷進一個個的舉例當中。
建議伙伴們在讀到這一部分和后面的內容的時候,像一個獵人一樣,在文字中尋找你要的獵物,并且快速的把他“抓”出來。
這一部分里作者用了3個內容的比較和分析來講解什么是實用性的書籍?什么是理論性的書籍?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理論等同于空想,是為了去了解和明白道理的;實用性是有效的做法,包括長期規劃和短期方案。
其次是知與行的問題,知就是知道,了解“這是什么”的問題;行是指如何做,你想的和你認為的。這讓我想起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講的:做正確的事和正確的做事就是一個知和行的過程。
第三講到的是實用性書籍和理論性書籍的比較
實用性的書籍,通常會是藝術學習的指導,包括使用手冊(工程、醫藥、烹飪…)和教導類的書籍(論述、經濟、倫理、政治等)
理論性的書,通常會以經濟+理論的形式出現。
理論性作品分類
傳統的分類:歷史,書名會有紀事等字樣,是特定的、真實的事件(包括了時間和地點),科學類的書通常是定律和通律,面對的是任何時間、地點,發生的任何事。哲學屬于一般的真理,來源于生活的經驗。
哲學家和科學家,相同的是,他們的理論都來源于觀察和思考。不同的是:哲學家根據人類的共性,觀察以后來思考;科學家用特殊的經驗,來證明方法。
這章內容里作者煞費苦心的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包括書名、文章和作者。但這往往也最容易使讀者頭暈,因為我們會對繁雜的內容無從判斷,會覺得困難,然后放棄。我們在學習過檢視閱讀以后,在這一部分就要學會用系統略讀的方式,找出重點信號和基本脈絡來讀。
我們做一個回顧,在讀完第六章《一本書的分類》以后,需要知道書分為實用性和理論性兩類。實用性作品包括實用手冊和教導類書籍;理論性作品包括:歷史、科學和哲學類書籍。在閱讀前,需要對書的類別進行判斷,做好閱讀的準備,有方法和步驟的開始閱讀。原來閱讀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而是一項精密的研究工作。
優秀導圖欣賞
@冰凌
今天吃晚飯后閱讀這章,1:了解書分類的重要性2:從書名中學習,找到歸類的答案3:實用性與理論性的區別,實用性源于生活,,理論性更多的是論述觀點和想法4:理論性作品的分類大致為三類:歷史、科學、哲學,,歷史是有特定三個條件的,而科學是無特定要求,哲學是邏輯思維,更多考慮的是規則、觀點和論述原理,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真理的體現??這章節讀起來有點吃力,看來這種理論加實用的書讀得太少了。
麗芳老師:作品整體很棒,你閱讀的感受很正常,學著從繁雜的線索中,獲取你的要的答案,培養準確捕捉關鍵詞的能力。
@頌文
書籍廣義上可分為小說類和非小說類(論說性),分析閱讀的規則一:閱讀前就知道在讀的書是哪一類,特別適用于論說性的書。但實際上要進一步細分論說性的書并非易事,但我們首先可以通過檢視閱讀,從書名、前言、章節標題中獲取基本資訊,了解不同書籍間的區別。有一個關于書籍分類的基本原則,辨識一部論說性的作品是實用性還是理論性,理論性關注的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知道這是怎么回事”,而實用性則常是某種有效的做法,“應該做什么,怎么利用它”。因此實用性的書會是:指南類的、教某種藝術的技巧、實用手冊、教導類論述作品、規勸性的演說等。按傳統分法,理論性的書包括:歷史、科學、哲學。歷史是紀事,有事件的確切時間和地點,科學與哲學比較像,但通過文章觀點所依賴的經驗、論證方式,可以將它們區分開來。
麗芳老師:作品整體很棒,你試著給中心圖案中間加上顏色,感受色彩捕捉你眼光的力量。
@豬豬
今天我先自己看書,做筆記,然后才聽的課,感覺好難啊,尤其是《從書名中能學到什么》這一段,大量的名著書名,看也看不懂,好在有老師剖析,透過作者寫的長篇大論了解真正要表達的含意。導圖下方畫了一畫哭臉,表達我在畫這副導圖的心情。緊緊的跟著團隊走,再難的事情也不會太難。
麗芳老師:作品可以試著用點暖色:紅色、玫紅色。一個人走得遠,一群人走的長。加油!
@南子
一本書的分類(《如何閱讀一本書》p55-68
共讀活動堅持完第6天,感覺內心的輕松與暢快。繪制一份導圖筆記已經不再成為壓力,體會到從被動尊重規則到形成自我習慣的美好。今天學習的這一章講了一本書的分類,越早弄懂一本書的分類非常重要,了解實用類和理論類書籍的異同,這也呼應了上一章提出的第一點:看一本書之前,先提出問題,再分別通過瀏覽書名、序言、目錄、摘要、索引找出答案。
麗芳老師:作品很棒,思路很清晰,棒!
@朱紅利
這個章節感受最深的是從一本書的書名你能學到什么,過去讀書可能思考的太淺,每當別人讓介紹自己看過的書怎么樣,感覺如何,總是說的簡單乏味,答不出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通過閱讀本章節,知道閱讀書名和知道是那一類的書都很重要,因為哪一類的書帶給我們的指導方法不同,所提供的知識與啟發方式也截然不同。第一個步驟一定要知道這個種類的書到底事在談些什么?心中有一個分類的標準,你才能做明智的判斷。
今天的關鍵詞提煉真是抓耳撓腮,有燒腦的感覺,和麗芳老師總結的差別挺大,我想和老師提煉的筆記對照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麗芳老師:作品很棒,分支用不同顏色的線吧。視覺呈現會更棒哦。
@愛笑的天使
這一章原先讀的時候總是感覺不好理解,就粗略讀一遍,草草了事。今天在麗芳老師的帶讀下,終于摸清作者意圖了。一本書,連它是一本什么樣的書都不知道,怎么會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讀呢?另外,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把辦公室里的書做了一個歸類,發現自己讀的大多是實用類的書籍,理論類偏科學類,居然沒有歷史類!唯一的《明朝那些事兒》老公的。看來,我的確該拓展自己閱讀的廣度了。
麗芳老師:作品中的顏色可以拉開一點,用上深藍和綠色都會很棒哦
@李小波
閱讀如同做一件事,必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除非你探索未知領域,不然會像蒼蠅一樣不得要領。這一章對閱讀的書本進行了分類,我以前以為分類很容易,而作者卻以一章的篇幅結合讀書思想及實例進行詳細說明,讓人耳目一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發現了用專用筆效果很好,自己漸漸學會了駕馭這種畫筆的能力,相信在麗芳老師的帶讀指導下,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
麗芳老師:我能做的只是引導,真正的堅持和收獲來源于你內心的力量。期待你的21天大滿貫。
@小木耳
感悟:書籍的分類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書名,讓我們獲得一些基本的資訊。同時書名有時候也會讓書籍的分類變得比較容易一些。很多時候我們選購或閱讀的書都是來自于網站的推薦或朋友介紹,出于對朋友或網站的信任,都覺得拿到手的書應該都是值得一讀的,不管它是屬于論說性的著作還是虛構的小說作品。我原先對書的分類,更多地是以專業或學科的標準進行劃分。今天重點學習到了書中介紹的理論與實用性作品的分類法。作者對這個分類法分析得非常透徹,受益非淺。
麗芳老師:總結的很清晰,說明這段文字已經由作者的觀點,變成你的觀點了。贊。
@生如夏花
6/24感悟
今天閱讀第六章分析閱讀,著實體會了這本書的“難懂”。閱讀中最大的感受是,自己有很多“逗留和倒退”,因為這一章有很多內容敘述不是特別有調理,作者為了講清楚“實用性和理論性”兩種書籍的異同,反復舉例,反復說明。因此,提取關鍵詞就有難度了。筆記涂改多次才覺得理出些頭緒來。今天最大的收獲是實用性和理論性書籍的區分方法。以后要多運用。
P.S.這一章的內容還需要回顧,消化,吸收。
麗芳老師:看到難懂的文章的時候,建議首先提問,然后從中捕捉答案會更好。
@sherry
Day6 ?進入第六天的學習,今天的內容閱讀起來有點吃力,讀第一遍時根本就理不清架構,昏昏欲睡,幾度中斷。想起昨天學過的檢視閱讀中的粗淺閱讀方法,——通讀全文,忽視不懂的地方,第二遍閱讀時思路就清晰許多。書籍可分為兩大類:虛構小說類,論說類。論說類又分為實用性和理論性,實用性側重于如何做,理論性側重是什么。在閱讀每一本書之前先給它歸類,可以讓你選擇最適合的態度,方式來閱讀。
麗芳老師:第一遍就是你習慣的閱讀方式,第二次就是你最近學到的閱讀方式。找到這個感覺,進行強化訓練。把技能變成你的習慣。
思維導圖大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