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整月都在下雨的三月只跑步了一次,去瑜伽館大約上了三次課,在家里練習瑜伽大約五次。
三月的雨不像冬天有一個月的整天下個不停的雨,而是下半天,停半天的雨,如能事先計劃好,下午沒下雨時也是可以跑步的,但我沒有,因為五點要接兒子,潘先生晚上能按時下班的次數也很少,天氣也很冷,到了晚飯后就覺得有些困頓疲乏不想去跑了。而如果很想跑步(如報名了比賽必須得訓練)可以提前安排,在下午三點去跑,就不會影響生活。
而常常會看到兩個住我們同小區的跑友在下午6點左右一起在小區跑,她們兩個在三月有兩個比賽,必須找時間訓練,有這個動力就會想方設法跑成步,不管刮風下雨天氣冷,總能找到時間換上跑鞋沖出門跑起。
說到動力,除了準備比賽外,還有來自跑步團隊相約一起跑的相互激勵、督促。來桂林后幾乎都是一個人在跑,因為住的偏,離駐點在體育館的桂林跑吧有點遠,跑吧的人叫我很多次,由于遠且我也不熟路沒能去,只有次和他們去了堯山越野跑,那是來桂林一年多唯一一次參加跑友活動,那時也是因為在準備桂林馬拉松半馬組的比賽,那些周末本就計劃要跑15到18公里的長距離拉練,那周正好有住在同一個區的跑友會開車去,清晨5點蹭了他的車過去堯山,6點半開始跑起盤山公路,一直跑到山頂再往回跑下山,一共約18公里。
雖說我也很享受一個人的跑步,可以安靜地思考分析,或聽聽音樂、英語節目和有聲小說,但融入一個有趣的跑步群體和跑友們互動會很有意思,對初跑者而言更為重要,會讓跑步變得更容易、能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以及可以被動或主動吸收許多有用的各種跑步知識。
在深圳跑步的三年里加入至少三個跑步群體,其中有一個是深圳奔跑者馬拉松俱樂部,雖說是業余團體,但里面高手云集,在深圳各種大小跑步賽事每次前幾名獲得者都有深圳奔跑者的身影,俱樂部有各種日常或為賽事準備的精細的訓練、測試和集體組織去外地參加的比賽,是跑步愛好者的樂園。
在2013年我才剛開始跑步沒多久就加入了深圳奔跑者,每年會費100元。無論日常還是周末的跑步,都能很方便參與到俱樂部的活動中,離住的地方都很近,筆架山公園和市體育館,這兩個俱樂部活動的常駐點,也是深圳跑步愛好者的圣地,離我家只有三公里和五公里,可以跑過去或坐10分鐘左右的公交車到達。
從2013年12月的我的第一個跑步比賽深馬(深圳首屆)6公里開始,慢慢地進步著,到10公里路跑比賽,各種大小半程比賽,2015年12月的深馬全程(我的首個全馬),到2016年1月離開深圳去往桂林的兩年多時間,一共跑了至少30幾場比賽,有時一個月都有三場。
離開深圳時,有朋友問,深圳這么好的跑步資源和氛圍你舍得走?我笑了笑,桂林有更吸引我的地方。現在常會想起在深圳跑步的日子和一同跑步和進步的跑友們。
在桂林住了一年零三個月了,只參加了賽事,都是半程組,2016年10月的長沙馬拉松和2016年11月的桂林馬拉松,一個小型賽事都沒參加,主要是因為桂林本地組織的小跑步比賽非常少。
生活工作一忙碌、天氣寒冷和常常下雨的日子、沒很多一起跑步的朋友、沒有準備比賽的動力,跑步這個我曾經為之瘋狂、覺得已經融入我骨髓的、現在依然熱愛、相信會堅持到老的運動,也變得淡化了,三月的幾乎一整月未跑讓我心中很是牽掛,四月,我會隔天跑起,慢慢恢復,目標跑量100公里,我將拭目以待自己的計劃的達成。
剛開始跑步的2013年看到過一個句子,那時只參加了個深馬六公里組比賽,大意是“馬拉松的核心是不斷挑戰并戰勝身體里那個懦弱而膽小的自我,從而回歸堅韌而強大的本我。”寫在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