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就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聯的建立。有的人可能說,蘇聯已經解體了,社會主義已經失敗了。但是,蘇聯畢竟存在了70多年。正是由于蘇聯的存在,才擊退了德國法西斯奴役世界的戰爭,才孕育著東方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蘇聯解體了,這是歷史的悲劇,但社會主義并沒有失敗,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吸取蘇聯的經驗教訓,振興前進。巴黎公社只存在70多天,它的偉大意義是不可估量的;蘇聯存在了70多年,它的影響和意義更是無法估量的。蘇聯的教育曾經也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教育之一。有人認為,蘇聯的解體,說明蘇聯教育的失敗。這些人太看重教育了。教育任何時候都是受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所制約的。教育對政治、經濟具有反作用,但教育的目的、內容、規模等都決定于政治、經濟,卻不是反之。一種是決定作用,一種是反作用。兩種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執政黨的政治路線決定著社會發展的命運。固然,執政黨的領袖人物也是受過教育的,但他的思想意識,他的政治行為卻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并非受了某種教育以后就不變化的。仍然是唯物辯證法原理。存在決定意識,蘇聯的變遷不能用一種原因來解釋,更不能是教育的責任。
? ? ?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實驗家、理論家,聞名于世的實驗學校——帕夫雷什中學校長。他出生于烏克蘭羅沃格勒一個農民家庭。15歲時,念完農村七年制學校進入一年制師資訓練班。16、17歲時,在農村小學教書。從這時期開始,通過3年函授學習和1年住校學習完成波爾塔瓦師范學院語言文學系學業。21歲時,取得了中學教師合格證書。在衛國戰爭中,身負重傷。復員后,到地方先后擔任中學教師、教務主任、中學校長、區教育局長等職。26歲時,辭去局長職務,到中學任教。29歲時,被任命為10年制普通農村學校——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他在23年任期內進行了大量教育實驗,把這個中學建設成為全國模范中學和聞名于國際的實驗學校。他一生特別尊重克魯普斯卡婭和馬卡連柯,稱他們為自己的精神導師。37歲時,通過了副博士論文。1970年4月,為取得教育科學博士學位提交了題為《全面發展個性的培養問題》的報告,因1970年10月去世沒有實現。他除了校長、班主任(一個班)、科任(語文)的正常工作外,努力從事于著書活動,一生撰寫41部專著、600多篇文章。
? ? ? 蘇霍姆林斯基在前蘇聯被譽為“教育思想的泰斗”;其著作被視為“先進教育經驗的完整總結”和“學士稱號。他的著作涉及到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德育理論及學校管理等很多方面;從方法論上講,實踐的觀點、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統一的、相互聯系的、相互依存的觀點”(從實際工作中從事科研工作,沒有為研究某一種問題而創設“不尋常的條件”和造成“無菌”環境)非常突出;從內容上講,主要探討的是前蘇聯社會主義教育的核心問題——“個性的全面發展教育”中的一系列問題。
? ? ? 《帕夫雷什中學》該書總結了多年的帕夫雷什中學教育教學工作經驗,比其他書更集中,更全面地闡述了他的教育信念、辦學思想及施教措施。前蘇聯國內多次再版,國外被譯成各種文字出版。中譯本,1983年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趙瑋等譯,共446頁、34.4萬字。前言部分簡要闡述了帕夫雷什中學集體的教育信念,是在共同的、創造性的勞動過程中形成和確立的。作者指出,“我們認為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使每個青年男女都能在道德上、智力上、實際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勞動的準備,發展他們的個人素質、意向和才能”,“開發每個人的天賦和才能,使他享受到為社會、為人民的幸福進行饒有趣味的、充分發揮了智力的創造性勞動的幸福——這就是學校的任務。注意每個人,關懷每個學生,并以關切而又深思熟慮的謹慎態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簡言之,教育目的在于每個人的全面而和諧的個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