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星期一。
疫情防控有效性越來越明顯,朋友圈里都是家長的歡呼聲,上周上了三天的網課,這周就正常復學了。
為了更好地保障學生的健康安全,昨晚學校特意開了線上家長會,每個孩子和家長、同住家屬都需要按照要求上交相應的證明材料。
為此,孩子特意問:媽,看見群里發的了嗎?你去打印還是我去?媽,資料都打印好了嗎?
想想上周的中考信息填報,孩子也是詫異地問:媽,你給我填寫資料嗎?我同學都是自己弄得,弄了三四十分鐘呢。
感覺孩子對有關自己的事情越來越上心,有想要主動去承擔的意識,而我包辦習慣了,怕他弄錯,怕浪費時間。
實際上,錯了可以再來一遍,即使不浪費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會因此多學習一兩個小時嗎,想要擠時間總是有的,不想干的時候給他大把時間也是枉然。
每每事后總覺得自己不夠放手,這個過程總要有的,一直這樣大包大攬的,孩子還有什么發揮余地。
3月29日,星期二。
下班等電梯的時間,孩子打來電話,信號太差沒有接到。
我接著回過去無人接聽,發微信也沒有回,一路忐忑地往家走。
這個點兒的電話,心里面不免有些怕怕的,猜測和不安同時襲擊著我,真怕是孩子遇到什么事兒了。
再次打過去,終于接通了,孩子說中午要做實驗,不回來吃飯了。
這時候心里的石頭算是放下了,想起家里蒸好的米飯和備好的菜,回去炒個菜夠自己吃就好了。
一路慢悠悠地踱步走著,不慌不忙的,不再疾步如飛,不再爭分奪秒,今中午一個人,隨便怎么做都可以,時間足夠,自己能吃飽便好。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工作日里每天早飯后上班前準備中午的飯菜,每天中午著急慌張地跑回家做飯吃飯洗刷。這好像成了固定模式,跟上班卡點一樣的準時有序。
遇到孩子中午不回來吃飯的時候,自己一個人一下子就松懈下來,慢悠悠地安靜搞好自己的午餐,像極了度假的日子。
3月30日,星期三。
今天跟班主任確認是否有中午留校做實驗的事兒,班主任回復沒有這回事兒。
心里一下子突突的,這孩子是撒謊了啊。
為什么要說謊呢?是因為我不讓他中午去校外打籃球?還是建議他把時間多放在復習上。
我想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許只是不是聽我說那些他不愛聽的話。
晚上到家問起這個話題,他說:班主任不了解情況,實際上是班里前二十名的同學周一到周三中午實驗練習,我那天中午因為出來買飯遲到了,老師說讓我改到第二批周四到周六中午,我不想讓你知道我遲到的事兒,所以沒說。
“比起遲到,我更在意你是否因此撒謊。犯錯了只要改正過來就好,不能一錯再錯。”
“你擔心因為遲到被我啰嗦所以隱瞞真相,我相信你說的話,就像我一直相信你不會說謊一樣。”
想過孩子撒謊的原由,跟班主任確認過,在聽了孩子的話后,在班主任和孩子之間,不得不承認我還是相信孩子。
3月31日,星期四。
晚自習前班級群里發信息說今晚要搞實驗,可能會晚些,提醒家長按時接送孩子。
4月1日,星期五。
晚上到家作業都完成了,說是在學校搞完了,回來吃飯洗漱,然后玩兒會電腦。
晚上十點斷網關電腦,倆人好商好量的,倒是沒什么爭執。
作業完成后還有余力是不是做好自己的復習,他說好,明天晚上就開始。
再一個晚上的時候,到家還是老一套,吃飯,放松,洗漱,睡覺,看得出很疲憊,想著在學校搞一天學習了,也能體諒他的放縱。
一天天的,面上是沒有任何中考的緊迫,感覺自己不能給他太多的壓力,實在看不下去就敲打一下,或是氣惱時多嘮叨兩句,心情好時他還能聽你說說,心情差時一句提醒就會讓你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