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星期一。
午飯是早上出門前都商量好的,肉絲炒蒜苔拌面。
“媽,你這蒜苔切太粗了吧。”
“粗細是它自己長的...我也決定不了啊。”
“切的太長了呀,怎么吃?”
“哦,切的長更容易夾呀。”
“那你切這么長怎么夾怎么吃...”
“沒辦法吃了就放一邊,不想吃了不吃。”
我實在是不想在吃飯的時間點兒跟孩子爭論什么,聽了聽,看一眼他,依著他刺撓吧,偏偏他吃個飯火氣這么大,挑三揀四的各種嫌棄。
見我沒有繼續(xù),他也就不再強調(diào)各種不爽了,默默吃飯,時不時地翻看下手機,發(fā)現(xiàn)我抬眼看他,告訴我這局打完就結(jié)束了。
晚上9點到家說想喝清淡的湯,我說山藥大米粥已經(jīng)熬好了,他說不喝,我說那小米粥?雞蛋面湯?他說那算什么清湯?
記得上一次晚上他說喝綠豆湯,我說綠豆湯需要很久,會不會太晚,他說哪怕啥,多晚我都喝,結(jié)果湯熬好也沒喝。
晚上這頓飯,做之前他說吃什么都可以,提前做好了也不一定不合他意,然后依著他現(xiàn)做,做之前各種填補,水果牛奶零食,做好了也不一定吃多少或是吃不吃。
面食類晚上不吃,碳水多的也不吃,燒餅饅頭什么的靠邊站,面湯小米湯大米湯玉米粥統(tǒng)統(tǒng)不喝,綠豆粥還喝些,面條油膩,炒菜沒味兒......哎,愁人啊。
3月15日,星期二。
下午兩點十二分,班主任的微信頭像閃爍了下,我的心就一直揪著。
難道是沒到校?睡過了?中午出門前沒見他睡覺啊。
“中午讓孩子在家休息一會兒。”
上次是早讀時睡著了,這次該不會是下午上課打瞌睡了?
晚上到家問他下午第一節(jié)課是啥,是不是瞌睡了,他想了想說,物理課呀,我不可能睡覺啊。
那你有沒有想睡覺的感覺……
沒有,老師發(fā)錯人了吧。
應該不會吧,老師還認不清學生。
反正我沒睡,真沒睡。
這就尷尬了,怎么都不承認,要么是老師弄錯了,要么是自己認識不到錯誤。老師會無緣無故私信家長?不至于,該是有多關(guān)注我家孩子。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沒有當面提醒孩子?所以孩子沒有意識,哪怕有覺察到睡意也不會承認。
那就這樣吧,該提醒提醒,不能過于追究,也不能不聞不問,更不能揪住不放。
想想,老母親好難,養(yǎng)娃可真是個大學問!
3月16日,星期三。
“媽,我保持器丟了”人還沒到屋里,聲音就從樓梯間傳過來了。
“沒收納到盒子里?”
“我放書桌下面,回頭拿找不到了,我也問了左右兩邊的同學,都沒見過。”
“在學校不吃飯取下來干嘛呢?”
“不是取下來的,是自己掉下來的。”
“這才帶十多天,這么容易自己都掉下來了?”
“就是說話聲音大些就掉了,我看臟了就放書桌里,等去拿就不見了。”
“下午去學校再找找,真丟了就再去配一個,用你自己的錢。”
“哦,那好吧。”
這丟三落四的氣人不,6號戴上的,當天晚上在外面吃飯就忘人家餐桌上,后來是自己又跑去在垃圾桶里翻出來的。特意給他準備了放置的收納盒子,吃飯時收攏起來,每天晚上請溫鹽水浸泡,這就10天的功夫又丟了。
晚上到家第一句“媽,我保持器找到了,在窗臺上放著呢。”
“窗臺上?家里?”
“不是,學校里,我現(xiàn)在靠窗坐。”
“找到了就好,取下來一定要收在盒子里。”
3月17日,星期四。
早上說好今天午飯在外面吃炒面,結(jié)果我等了十五分鐘沒見人,打電話沒人接,我想著不會是自己回家了吧,于是往家里趕。
走了一半的路程電話打來說剛到店門口沒見我,這會兒店里也沒位置了,于是就約好去另一家吃砂鍋。
很意外的,他帶著同學一起,三個人點餐吃飯。我剛放下筷子,他說媽你先回去吧,一會兒我倆一起去學校了。
有時候感覺自己多余就是一瞬間的事,有同學有玩伴,朝夕相處的時間比父母都多,每天在家就是吃飯睡覺寫作業(yè),溝通有限,話題很少,他還很嫌棄我的嘮叨。
原來孩子長大了,真的是離大人越來越遠了,不只距離……
3月18日,星期五。
晚上回來說周六要到學校搞理化生實驗。
“不是七點多就放學了嗎?”
“這都九點半了,你去哪兒了?”
“打球去了……”
“前天中午說以后周一到周五不跟同學去打球了,是覺得體育考試籃球拿不了滿分?”
“不是,看人家打球。”
“這么晚了,距離放學時間有兩個小時了,大人多擔心,何況你們現(xiàn)在腦力和體力消耗已經(jīng)很大了。”
“嗯,知道了,下次不會了。”
同樣的問題每次答應的都很利索,但每次都說下次不會了……
捂臉……感覺教育真的好難,分分鐘讓人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