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業決策建立在對實施的錯誤認知之上,或由于領導者強烈的個人信念,讓整個管理層也產生錯誤的“集體意見”,一樣可能導致慘痛的經營教訓或投資虧損。
一個企業的財務績效,受到外在大環境及企業本身互動的影響。
對企業而言,外在大環境最重要的一環,往往就是產業趨勢。
當一個經理人閱讀財務報表時,眼光絕不能只局限在自己公司的績效上,必須同時檢視自己公司與大環境的關系。
經理人必須重視來自大環境的相對競爭力信息,才能正確地解讀財務報表的數字。
一個企業要創造財務績效,不能固守過去的成功模式,必須要有高度的應變能力。
財務報表分析中常有所謂的“績優股”,它背后隱含了一個假設,過去財務績效很好的公司,未來績效良好的可能性會比較高。
在中國大陸的上市上柜公司(A股與B股)中,80%以上是股本20-30萬元人民幣以下的中小企業,一般而言,它們的榮景都無法超過三年。至于新上市或上柜的公司,無論在國際還是在國內,歷史數據顯示,其經營績效大都遠遜于未上市、上柜前的表現。
對經理人而言,由財務報表了解過去與未來績效可能的“不連續性”,將是對自己最大的警惕。
企業經理人即使面對同樣的信息,往往也會做出不同的判斷。
最低層次的思考,是對事物的知覺;最高層次的思考,是能將所有事物都看成是系統之一部分的完整直覺。
財務報表雖不是當下決策的重心,時候確實修正預期的要角。
會計數字=經濟實質+衡量誤差+人為操縱
“經濟實質”指的是能協助財務報表使用者認知企業真實財務狀況的數字,例如企業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等。
“衡量誤差”是指因會計觀念、規則限制,加上決策者信息不足導致估計的會計數字偏離經濟實質的部分。
“人為操縱”指的是財務報表編制者刻意隱瞞或扭曲信息,導致會計數字偏離經濟實質的部分。
會計數字=管理階層預期的會計數字+執行力落差+人為操縱
如果把一位優秀的經理人比作一位杰出的飛行員,那么他必須練就的管理本事,至少應該有下列幾種:1.在經營過程中,學會看懂具有攸關性的各種儀表板。2.當儀表板顯示互相沖痛的訊號時,學會診斷發生什么事、那個儀表板的信息比較可靠。3.當管理危機出現、儀表板一片大亂時,必須學會蒙著眼睛、不依賴儀表板,就能順利地引導出企業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