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學會提問》,尼爾?布朗 (Neil Browne)(作者),斯圖爾特?基利 (Stuart Keeley)(作者),吳禮敬(譯者),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5月1日)
I:最近讀了拾遺君公號的一篇文章《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腦如玉》,深有感觸。在其發人覺醒的字句行間,最核心的就是:你有自己看待事物的坐標體系嗎?遇到一件事情,你想過這五個問題嗎?1、這個事情有沒有證據和理由支撐?2、這個理由/邏輯是否能夠推出結論?3、這里面是否隱藏了某種價值觀假設?4、其中的證據/事實是否能有效支撐理由?5、是否存在隱藏或模糊不利的證據/事實?然而如果你想有自己看待事物的坐標體系,最根本的就是你有批判性思維嗎?批判性思維是有一套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的關鍵問題的意識,同時加上在適當時間進出和回答這些問題的能力和意愿的思維模式。又稱淘金式思維。擁有這樣的思維你就不會成為隨波逐流的烏合之眾,人云亦云;也不是僅帶有海綿思維一樣去被動吸收,沒有自己的體系。那么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呢?術語本身的定義已經羅列出三個重要方面,都是圍繞著核心關鍵問題:
1、積極主動地發現和利用關鍵問題。(愿望,需要有好奇心、主動性)
2、關鍵問題要有互相聯系、環環相扣。(意識,關鍵問題要互相聯系、環環相扣的意識,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
3、提出和回答關鍵問題能力。(能力,需要實際行動培養,比如寫書評影評等、論述你認可或者不認可的講座演講、寫論文、自由提出一個自己的觀點并論證它、和他人進行討論)
這樣自己就慢慢會形成自己的坐標體系,可以提出和回答別人提出的關鍵問題了。
A1:關于前段時間的網絡上的羅爾事件,你當時是怎么看待的呢?有沒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看出關鍵問題所在?
說真的我一直都熱門的事件關注比較靠后,都是最后才知道。知道羅爾事件是因朋友圈有人發和爭論羅爾到底應該不應該用小銅人公司來吸錢給女兒捐款。當時我看了羅爾寫的一點東西,我除了對孩子的擔心與憐憫其他的都是吃瓜群眾,看客一枚。這也是自己常常否定自己的地方,感覺自己一點也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說什么,看看就過去了,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好像自己有時也不清楚地明確自己的觀點是什么,特別是我沒有了解過這個事件的起因過程,也因為是網絡事件,聯系不大,所以沒有關注。所以在孩子沒有了之后,有人厭惡羅爾,說他太自私,把女兒遺體捐出;有人佩服他,認為他為醫學做了貢獻。我還是沒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只是感慨生命的無常與寶貴。總之,我就是一個不怎么思考的人。
A2:如果給你時間再來看看這個事件,運用批判思維,你是否有更加清晰的看法?
我不怎么思考,不是我想要的樣子。我也常常想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別人討論一下,可是因為沒有好好訓練過自己的批判性思維,我無法清楚有效地表達自己。如果現在再讓我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來看看這個事件,我覺得應該找到關鍵問題:小銅人捐款的的起因是因為什么?用途是為了什么使用?又是如何使用的?在捐款治療也沒有挽回孩子的生命后,父親羅爾做了什么?這樣做對自己有什么益處?
圍繞這些問題我去看了羅爾寫的和他人寫的一些文字,也弄清楚了一些基本的事實(主動、好奇的愿望),我自己提出了上述的有聯系、相扣的問題(問題意識),為了自我解釋這些問題,我要一一回答它們,我寫出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羅爾的行為是帶有一點人性的弱點的正常父親會做的正常的事情。(觀點)論據是,捐款的起因是因為孩子得了那樣嚴重的病,需要錢來做保證;在發現了不用運用自己已有財產通過網絡上捐款的方式就可以有很多人贊賞給錢時,當然選擇接受小銅人的運作;這些捐款是當時孩子在時并沒有被大量使用,因為其家庭條件還能支持,只用了一點;在事件發酵后,大家抨擊時,羅爾退還了不愿意者、質疑者的贊賞;孩子死亡后作為一個父親的悲痛不可言說,但還是在要為社會留下點什么的觀念驅使下,感覺女兒也希望能夠做點什么,所以捐獻了遺體,這對于自己沒有什么好處。別人提出的用女兒遺體來平息爭論并不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