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在民營企業中走來,并沒有覺得民企有什么不好,相反卻有很深的感情,只是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要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把一些有益的經驗講出來,讓和我情況相似的年輕人多一些借鑒的地方。畢竟對于一個人來說,青春是最寶貴的,一些沒必要做的彎路可以不走。
前面說了個人與企業的關系是脆弱的,很容易在企業中耗費掉自己的時光,那么對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該怎么做呢?我總結了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注重個人提升,讓工作為自身增值。
從進入企業的那一刻起就把個人的提升放在第一位,要用心去學習,工作中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身邊同事的處事方法,工作的業務流程,以及個人的技能都要用心去積累,因為任何事情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剛畢業的學生相當于一張白紙,這時就要像海綿一樣最大限度地吸收各種養分。初入職場的人都玩心很強,認為時間有的是,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學習積累的意識,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差距就會迅速拉開,每個階段都是一個起跑線,進入社會又是一個大的起跑線,它標志著學生時代的終結,所以這一步不能落下,注重個人提升是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二:想辦法進入體制內
在剛畢業的前一兩年還是可以考一些編制內崗位的,我見過一些工作之后又考取不錯崗位的,都順利實現了人生軌跡的轉變,當然這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努力以及運氣的成分,工作之后有了一定的收入,合理利用時間安排學習,以現在的企業為基礎保障,也是一個很好的過渡,對于一些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有效的緩沖,真正實現落地后再次向更高水平起跳,一旦越過這道門檻,就能走向另外一條更有保障的發展道路。
第三:為個人創業做鋪墊
也許有人會說自己不想進入體制,想要走創業的道路,但是條件又暫時不具備,那么還是要考慮先就業,然后在工作當中去經營創業的條件,主要包括幾方面,首先要把未來創業所依賴的核心技能鍛煉出來,因為在公司平臺上工作,日常的工作就是最好的鍛煉場地,創業所需的技能一般要高于工作崗位上的要求,因為要拿來參與社會競爭。其次要提升個人處理問題的能力,創業考驗人多方面的能力,只有技術還遠遠不夠,同時更需要社會經驗,要能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后最好結識一些同行業的人脈,同事以及社會上產生業務關系的人,后期都可能對于創業產生有益的影響。
工作中能做到以上這幾點就能大大降低風險,個人也會明顯感覺到有保障,因為個人能力的提升又增加了其他很多機會,如果以這種心態去工作,在一個單位也會非常穩固,因為個人的價值增大了,并且是不斷提升的趨勢。很多職場成功人士,比如說做銷售的最終出去單干,并且和原單位形成合作關系,是個人能力提升帶來的角色轉變,因為他們有效的去經營了個人的職業歷程,最終水到渠成。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