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欲。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通過收集時長為5~10秒的2185段人們在不同季節面對不同事件產生不同情緒的視頻發現。
人類約27種情緒:欽佩、崇拜、欣賞、娛樂、焦慮、敬畏、尷尬、厭倦、冷靜、困惑、渴望、厭惡、痛苦、著迷、嫉妒、興奮、恐懼、痛恨、有趣、快樂、懷舊、浪漫、悲傷、滿意、性欲、同情和滿足。
且每種情緒并非孤立的,通常與其他情緒“互聯互通”,比如痛恨和悲傷、懷舊和浪漫等。身處有又沒完全有的西安秋季,你會產生怎樣的情緒呢?
10月11日
多云轉小雨
11℃ - 6℃
“寒蟬凄切......驟雨初歇”
“自古逢秋悲寂寥”
“已覺秋窗愁不盡,哪堪秋雨助凄涼”
..........
大幅度的降溫潮撲面而來,這些借秋日意向抒發悲歡離合的詩句也浮上耳畔。
不可否認,描寫或感悟秋景的文學藝術作品確實對后人有一定影響,但“悲秋”情緒的產生,也有著一定的人體生理原因。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褪黑激素”。
這種激素能夠誘人睡眠,使人抑郁不歡,意志消沉。
盛夏時節,由于日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會有較多的分泌;如果遇到秋雨大作的天氣,日照幾乎沒有,“褪黑激素”就會大量增多?!巴屎诩に亍本蜁罅吭龆唷?/p>
“褪黑激素”的增多就會使人的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犯懶”,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極,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這就是古人說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按照中國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學說,五臟中的“肺”屬金,七情中的“悲”屬金,而四季中的“秋”也屬金。
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里,人們除了容易“秋燥”,也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
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也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癥狀,這顯然也有助于“悲秋”的產生。
悲秋
怎么破?
“悲秋”情緒是由主客觀的諸多原因引發的,克服或抑制“悲秋”情緒也必須多管齊下,至少,以下幾點會有助于大家避免或走出“悲秋”情緒。
首先,要多讀一些蘊含積極向上主題的描寫秋天景色的作品。
如毛澤東的一些詩詞:“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少看一些把秋天描寫得無比肅殺、凋零的作品。
同時,要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小說和電視劇;也要少一些懷舊情緒,多想想美好的未來,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或走出“秋雨晴時淚不晴”的煩惱,從而在心里把秋天當作“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季節,“秋愁”自然也難有立身之地了。
其次,是用飲食和光線滋養好心情。
早餐一定要吃好,盡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補充蛋白質與鈣質的攝取量,以增強耐力與意志力。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就可能無精打采,意志力也可能較薄弱,容易感染“悲秋”情緒。
還要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蓮子茶,因為它們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長期喝對于抑郁很有幫助。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焦慮、抑郁很有幫助。
核桃、魚類等含有較多磷質,也會幫人們消除抑郁。居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線,白天盡量不要拉窗簾。秋雨連綿之時,晚上要增加光照,從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第三,是用積極工作或活動的方法,轉移對“秋”的注意力。一旦潛心于事業,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自然而然就能使人忘記許多憂傷和愁苦,包括“悲秋”的情緒。
體育鍛煉和外出游玩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不過,外出游玩,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黃的荒涼曠野,而多登高遠眺,“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飽覽秋日美景和碩碩果實,定會心曠神怡,百愁皆消。
此外,走親訪友和樂觀幻想也很重要,因為找一個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里話,有益于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而遭受挫折時,寧作樂觀的幻想,也不作消極的猜度,則是一種積極健康的態度。
人間忽晚,山河已秋。秋天不足夠溫暖,不足夠炎熱,不足夠寒冷,但是人與人牽手和擁抱時,剛好足夠感知對方的溫暖。
綜合整理:微博客戶端?人民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