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文是讀Chris Anderson 《TED Talks》提升演講能力三部曲的下篇,上篇表達方式篇談到如何找到一種自信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方式,反復練習直至熟練掌握,這是培養演講能力的第一步。中篇演講技巧篇講的是如何通過改變肢體語言,語調語速來增強演講的感染力,并建議參照TED官方指南所列的12個注意事項,反復練習,做有針對的改進。
Chris Anderson認為:演講的唯一目的是分享有價值的思想。而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所以本篇談談如何組織語言,寫出能有效表達思想的演講稿。?
首先,講一個故事,主人公是來自肯尼亞的12歲男孩Richard Turere。
Richard家住在內羅畢國家公園附近,牧養的家畜經常受到公園里獅子的攻擊,所以村民只好通過屠殺獅子來解決問題,導致國家公園里的獅子越來越少。Richard試過用火,用稻草人,都沒有辦法嚇走獅子。有一天當他持著手電筒在牧場走動時,發現獅子不敢靠近。
據此,他推斷出獅子害怕移動的光源。于是他發明了一套由太陽能板、汽車電池以及摩托車轉向燈構成的燈光系統,通過依次開燈關燈,營造出一種運動感。當他安裝了這套燈光系統后,家畜再也沒有遭到獅子的襲擊。后來他所在村子的其他村民,肯尼亞的其他村莊也開始安置Richard的“驅獅燈”。
因為他的發明,2013年Richard被邀請到TED做演講。可是他非常羞澀,英語也說的結結巴巴, 講東西語無倫次。實在無法想象他獨自面對上千觀眾做演講的場面。
于是TED主辦方在演講前幾個月,幫他一起準備提綱,尋找合適的切入點以及簡潔且有邏輯性的敘事方式。與此同時,Richard獲得了肯尼亞一所頂尖學校的獎學金。借助申請獎學金的機會,他得以在現場觀眾面前做了幾次演講, 從中他建立了足夠的自信。
在他正式發表TED演講那天,雖然還是緊張,但緊張使他更加充滿魅力——觀眾們全神貫注地聆聽著他說的每一個詞,他們被Richard的每一個笑容感染。演講結束時,回應他的是歡呼與持續不斷的掌聲。
從Richard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價值的思想和一場精彩演講之間,隔著的是選準切入點,列好提綱,和理清敘事邏輯這三座大山。只要能越過這三座大山,你就能把思想有效的分享給別人, 當然前提是你的思想有價值。試想一個連語言關尚且還沒過的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你還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1.如何選準切入點
提筆寫作的第一步,要選好切入點。同一個話題,切入點不同,會導致完全不一樣的選材,結構和敘述方式。
對于以分享有價值的思想為目的的演講來說,檢驗切入點是否選準,只需要看兩個方面:
1. 有趣:你的話題能否引起觀眾的興趣?
2. 有用:你的演講能否讓觀眾有所收獲?
因此要選準切入點,你首先要研究你的觀眾。
1. 觀眾是誰,老師,同學,客戶,領導?他們會對你的話題會感興趣嗎?如果會,為什么會感興趣呢?如果不會,怎么才能讓他們感興趣呢?
2. 他們對你的話題有多少背景知識?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經歷,會讓他們對這個話題有怎樣的先入為主的認識?
3. 要讓他們同意你的觀點,那些信息是他們必須了解?
4. 他們會從你的觀點里,得到什么收獲?
比如說,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寫作對象是對演講感興趣并希望提升自己演講水平的朋友。?因為我無名小卒一枚,貿然談演講也不會有人感興趣。但TED演講是路人皆知,所以我把Chris Anderson的演講秘訣和我個人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吸引到觀眾。
網上已經有大量關于這本TED官方指南的書評,多為書中內容總結。“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的這首教子詩道出了學習的真諦。所以我盡量結合親身實踐來寫,讀者讀后能夠立刻付諸實踐.
根據讀者的情況分析,我選擇的切入點是操作性強的寫作技巧分享。切入點找好之后,文章該寫什么,就很清楚了。寫作涉及方方面面,閱讀和知識面,遣詞造句,段落組織,都需要長期的積累,同時也涉及到寫作風格,這些內容就不符合我當前的切入點。所以切入點明確后,文章就聚焦在如何提高演講稿的結構條理上。
下一步,開始文章構思。
2. 如何列寫作提綱
第一步:理清主線
主線涵括了你的演講涉及的所有關鍵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必須和中心思想緊密相連。當你把主線理出來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Chris Anderson提出了“15個單詞”法: 用不超過15個單詞的方式來理清你的主線。
這些單詞串起來能明確表明:你想傳遞給觀眾的具體思想是什么?他們能從中獲得什么?
本文我用了以下11個詞來概括:
切入點:有用,有趣;
提綱: 主線,實用結構,開篇,結尾;
邏輯:金字塔原理,MECE原則;
當我把文章主線列出來了, 作為讀者的你可以做出初步判斷:本文會不會對你有用?還要不要繼續讀下去?
主線列出來,下一步搭文章結構,然后往里填充素材。
第二步:Ken Robertson的五段式結構
TED Talks點擊量第一的演講者Ken Robertson認為一篇好文章要回答三個問題:是什么?那又怎么樣?怎么辦?
以此為基礎,他大多數演講都遵循以下的五段式結構:1.序言—提出中心思想。what
2.背景—為什么這個問題很重要。why
3.主要概念。so what
4.實踐意義。how?
5.結論 ?conclusion?
所謂“大道至簡”,這五段式的演講稿結構符合人的認知過程,和接下來邏輯部分要提到的寫作的“金字塔結構”不謀而合。
本文基本也是按照這個套路寫的,但為了更好的演示如何使用這些技巧,我把主要概念部分化整為零,按照步驟先后的順序分成多個子概念,每個子概念都用實例來支撐。
第三步:構思一個能立馬吸引注意力的開篇
據說觀眾對一個演講人的最初印象的形成僅在最初的30秒。 也就是說如果前30秒,你還抓不住觀眾的注意力的話,那么你的演講差不多就注定失敗了。Chris Anderson 在書中列舉了以下四種開篇吸引眼球的方法。
1.加一點戲劇性元素。
2.激發興趣。
3.展示抓眼球的幻燈片、視頻或實物。
4.留有懸念,不要和盤托出。
比如說本文開篇的故事主人公Richard Turere的演講中,他采用2和3兩種。 憑心而論,在存在語言障礙的情況下,“less is more",所以Richard的演講很短,只有7分鐘。 在7分鐘內,為了能把事情說清楚,他采用了大量的圖片。?
他的開場白很質樸,介紹自己從哪兒來,并展示他家鄉的圖片,非洲大草原的背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對原始遼闊的異域風情無比向往的北美觀眾。
同樣本文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用Richard的例子開篇,來誘導你相信:連一個語言尚有障礙的孩子,掌握了這些技巧,都可以成功的做TED演講,更何況你呢?
第四步:畫龍點睛的結尾
收尾是寫作中重要的一步,不僅要概括全篇,還要到對全文有升華。所以結尾最能體現文采的部分。
以下是書中列舉的一些常用的結尾手法。
1.鏡頭回放。這是電影里常有的結尾手法,讓人回味無窮。
2.號召行動。同志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3.個人承諾。不管你們怎么想,反正我是要去為這個目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4.價值和愿景。比如林肯在葛茲堡的著名演講“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5.重新審視。從前你不知道這個道理,不怪你。現在通過我的演講,你知道了,你覺得你該怎么做呢?
6.詩意的激勵。比如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的結尾“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我個人很喜歡“詩意的激勵”這種結尾手法,可惜讀書太少,用不好,反而會弄巧成拙。所以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用號召行動來結尾,同時也會注意去呼應一下開頭,這樣也有收攏全文的效果。
現在主線,寫作提綱,開篇和結尾都構思好了,下一步就是文章的主體部分。
3. 如何用金字塔結構來理清文章邏輯
文章主體部分的常見問題是思路混亂,條理不清。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學會從思考問題的方式上找根源。近年來,寫作者都推崇用金字塔原理來理清文章條理。?
邏輯寶典--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s),1973年由麥肯錫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的咨詢顧問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發明,旨在闡述寫作過程的組織原理,提倡按照讀者的閱讀習慣改善寫作效果。因為主要思想總是從次要思想中概括出來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組織結構也就必定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由一個總的思想統領多組思想。在這種金字塔結構中,思想之間的聯系方式可以是縱向的——即任何一個層次的思想都是對其下面一個層次上的思想的總結;也可以是橫向的——即多個思想因共同組成一個邏輯推斷式,而被并列組織在一起。
-摘自互動百科
通過金字塔原理構建的文章架構如下圖所示:
本文就是按金字塔架構來搭建的。金字塔原理要求文章的開頭,即序言,要表達清楚并吸引讀者注意,必須要有情境,沖突和疑問三部分組成。
情境(Situation):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一個有思想的12歲孩子被邀請做TED演講
沖突(Complication):中間發生了什么事。可是他英語不流利,表達不清,還害羞
疑問(Question):讀者產生了什么疑惑。 幾個月后,他怎么做到能自信的站在TED演講臺上,成功演講的呢?
答案(Answer):正文是對讀者產生的疑惑進行回答。找準切入點,列好提綱,理清敘事邏輯
以上綜合起來形成金字塔寫作的四要素:SCQA。
金字塔搭建完成之后,還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檢驗各個分論點之間的關系,確保邏輯清晰。
1. 縱向:任何一個層次上的論點必須是其下一層次分論點的概括。
2. 橫向:每個分支下的分論點必須屬于同一邏輯范疇。 而同一層的分論點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
如果你看圖足夠仔細的話,你會發現本文在構思的時候,一開始“提綱”被列在“切入點”之前。 而這在邏輯上明顯是說不通的,因為按照寫作步驟的先后順序組織論點,定切入點一定是發生寫提綱之前,所以我及時做了修改。?
使用MECE原則檢驗邏輯
寫作實踐中使用金字塔原理做論點分層的時候,難點是:
每一層次的支撐論點都要遵循MECE原則:相互獨立,完全窮盡(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也就是對于每一個論點,能做到相互獨立不重疊,從整體來看又不遺漏的分類。不遺漏可以做到全面,不重疊可以提高效率。
智慧如你,應該發現,本文的分論點劃分通過不了MECE原則檢測。
因為“邏輯”部分的金字塔原理,和“提綱”部分的Ken Robertson的五段式結構明顯有重疊。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金字塔原理是關于邏輯學在寫作中應用,而Ken Robertson的五段式結構正體現了這種的應用。
Chris Robertson的這本TED官方演講指南主旨談演講和演講技巧,所以并沒有把邏輯這部分單獨列出來。因為對于邏輯性要求不高的文章,比如敘事類或者一般說明文,抬出金字塔原理,有“殺雞用宰牛刀”的嫌疑。 但是本文談寫作的結構條理,邏輯是重點。所以我考慮再三,覺得還是把五段式保留在“提綱”部分。另辟一組,專門講邏輯。沒想到,因此倒成了解釋金字塔原理的反面案例。?
除了用于寫作以外,金字塔原理也被廣泛應用于分析問題和職場溝通, 所以強烈推薦深入了解。?
最后用數學公式總結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值得分享的思想+有用又有趣的切入點+清晰易懂的文章結構+嚴謹縝密的邏輯 = 出色的演講稿
結語
演講的過程,從有價值的思想產生,演講稿的寫作,正式登臺演講,毋庸置疑的涵括了以上三項能力。
想成為明天職場領袖的你,今天不妨從做好演講開始吧!